問:剛才馬書記在主旨發布中提到,要探索具有牡丹江特色的振興發展路徑,請問這條具有牡丹江特色的道路具體要怎麼走呢?
牡丹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力:感謝記者朋友對牡丹江的關注。探索具有牡丹江特色的振興發展路徑,就是要加快把牡丹江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對牡丹江市來講,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沿邊開放,這可以概括為“近、暢、大、深、廣”5個字。
“近”就是距離近。牡丹江市與俄濱海邊疆區相毗鄰,邊境線長211公裡,距俄遠東中心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僅153公裡。“暢”就是物流暢。牡丹江市有4個國家一類口岸,建設了4個具有內陸港功能園區和7大物流園區。這些口岸和園區與G10、G11國道,濱綏、圖佳鐵路,牡綏、哈牡等高鐵以及牡丹江國際航空港緊密相聯,形成了互補銜接的物流網絡體系,特別是“哈綏符釜”陸海聯運大通道與俄遠東“濱海一號”對接,實現了借港出海。去年牡丹江市口岸實際過貨、過客量均佔全省40%以上,成為“西到歐洲東出海”的重要樞紐城市。“大”就是平台大。牡丹江市擁有綏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牡丹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開放載體,先后爭取到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跨境人民幣結算等20余項試點政策,為牡丹江市擴大開放提供了重要支撐。“深”就是合作深。牡丹江市對俄貿易有百年歷史,對俄非油貿易額連續28年居全省首位。為推動對外合作由單一貿易向貿工一體轉變,我們建設了9個境內園區和14個境外園區,形成了優勢互補的聯動發展格局,其中境內園區有3個是國家級,境外園區有3個享受俄遠東超前發展區政策、4個享受俄自由港政策、全國4個國家級在俄境外園區3個由牡丹江創建。去年,全市進口資源落地加工比重和落地產品出口比重分別達到56%和19%。“廣”就是交流廣。堅持深化與俄地方合作,拓展與日韓合作領域、開拓與其他國家主要城市合作,與牡丹江市有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70個。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繼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持續鞏固牡丹江市在全省“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的橋頭堡作用。
問:請問除了沿邊開放,牡丹江在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振興發展路徑時還有哪些比較優勢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
牡丹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力: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確實,除了沿邊開放這一優勢外,牡丹江還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優勢,概括起來大致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生態優良、旅游資源豐富。概括為“林茂、水豐、天藍、景美”四個關鍵詞。林茂,牡丹江市有9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0個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67%。水豐,牡丹江市水系發達、河流縱橫、湖泊眾多。天藍,市區優良空氣質量天數達到342天,景區負氧離子含量平均在6000個左右。景美,牡丹江市擁有以鏡泊湖、中國雪鄉等為代表的景區景點450多處。鏡泊湖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知名的療養勝地,近年來注重市場開發、轉型發展,現在是國內夏季旅游熱點景區之一,年接待游客突破百萬人次﹔中國雪鄉是國內旅游知名品牌,與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亞布力滑雪場組成的“哈亞雪”冬季旅游黃金線路是我國冬季最火爆的旅游線路之一。此外,牡丹江市還有東寧要塞、百年口岸綏芬河、地下森林、渤海國遺址、中東鐵路機車庫、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等一大批特色景區景點。近年來,我們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加快將生態資源轉化為旅游競爭優勢,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年均增長均保持在20%以上,牡丹江市先后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佳冰雪旅游城市。下一步,牡丹江市認真落實省委“六個一”部署,把“旅游+”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不斷增強旅游對高質量發展的牽動力,目前已編制完成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和冰雪旅游等多個專項規劃。
第二是農業特色鮮明。一是以市場為導向,培育了“菌菜牧林”四大特色產業。菌,牡丹江市人工栽培食用菌已有幾十年歷史,目前全市約有1/6的農民從事與食用菌相關的工作,專業合作社達到70個,以黑木耳、滑子蘑、猴頭菇“一耳雙菇”為重點的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21.9億袋、總產量108萬噸,佔全省1/3以上,綏陽黑木耳大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菌類交易市場,形成了栽培、加工、交易、質檢、菌包處理全產業鏈條﹔牡丹江地區黑木耳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交易量佔全國的二分之一。菜,突出“南銷外運”,基地面積達到52萬畝,對俄出口佔全省70%,寧安源豐對俄國際物流園區是我省重要蔬菜集散地之一,園區內設立了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實施出入境檢驗檢疫、報關、封簽、結算、通關、貨物代理一站式服務,形成了境內有基地、境外有市場、中間有通道的對俄果蔬產、供、銷一體化格局﹔林,以堅果、漿果、北藥“兩果一藥”為重點的林下經濟發展到142萬畝﹔牧,以穆棱黑牛、寧安黑豬、林口大鵝、陽明乳品“兩黑兩白”為重點的畜牧業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70%以上。特色種養業已成為拉動牡丹江市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二是產業化、品牌化。圍繞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以基地、龍頭、品牌、營銷為重點,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証面積達到505萬畝,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5戶,以寧安響水大米、穆棱大豆、蘭崗西瓜等為代表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綠色有機認証產品分別達到19個和214個(分別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五位),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在35%以上。三是農民收入從跟跑轉向領跑。始終把促農增收牢牢抓在手上,通過鼓勵農民轉移就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推進規模經營等措施,持續提高農民收入。去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458元,連續16年居全省首位。
第三是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牡丹江是靺鞨、女真等北方少數民族世居地,古代渤海文化與近代“闖關東”移民文化、當代東北抗聯及北大荒紅色文化傳承交融。近年來,我們堅持把挖掘文化底蘊、釋放文化優勢、涵養文化氣質、提升文化內涵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深層次動力。一方面,突出保護與傳承。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傳承,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打造了靺鞨繡等一大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另一方面,注重延伸與拓展。新中國成立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文藝作品讓全國人民知道了牡丹江﹔改革開放以來牡丹江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剛才馬書記已作了介紹,我就不再重復。改革開放以來,《春天的故事》《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經典歌曲傳唱全國,形成了“牡丹江文化現象”。近年來,我們大力發展新文創產業,與上海閱文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當當原創網絡文學全國總部落戶牡丹江,全國39名、全省4名“白金級”作家牡丹江市佔了3人、網絡簽約作家達到500多人、IP估值過億元,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在全國叫響了“文創牡丹江”品牌。
這些優勢,是牡丹江過去發展的依托,探索具有牡丹江特色的振興發展路徑,更需要不斷強化,我們將抓好統籌結合,發揮乘數效應,切實轉化為牡丹江發展的持久動力。
問:“壯麗70年”牡丹江的成就有目共睹,那麼下一步,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牡丹江在新時代將會有哪些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
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這位記者朋友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這也正是我們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重點就是在三個方面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
一是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統籌推進 “工業扭虧增盈”“抓招商上項目”“基礎設施補短板”三個專項攻堅,進一步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工業扭虧增盈”上,注重標本兼治,當前重點採取領導包保、一企一策等措施,穩住基本面,確保年內將規上工業虧損面降至25%以下﹔長遠則通過優化重組、市場出清、技改升級等方式綜合施策,解決結構性問題,推動現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抓招商上項目”上,高標准落實“專班+園區”“目標+考核”機制,爭取盡快組建產業招商公司,提升招商市場化、專業化水平﹔開展“百大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市級領導、“首席代辦官”“項目服務員”包保推進重點項目,確保完成全年投資計劃和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0個、新竣工30個的目標。在“基礎設施補短板”上,搶抓中央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機遇,全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確保牡佳客專、荒溝電站、奮斗水庫、綏東機場等重大項目在三年內建成,推動林海水庫、牡敦客專等重點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爭取牡符高鐵、東寧界河橋等對俄通道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我們要把為牡丹江人民謀幸福這個初心,體現在一件件有力度、有溫度的民生實事上。比如,在脫貧攻堅方面,我們要確保今年年底前建檔立卡的988戶205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同時留出緩沖期、延長扶持期,鞏固成果,避免返貧,確保脫真貧、真脫貧。比如,在“看病不求人”方面,落實我省發展互聯網+醫療“實施意見”,推進“名醫到家”工程,讓牡丹江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國內外知名專家的專業診療服務。再比如,在聯系服務群眾方面,我們推進機關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市直單位與社區開展結對共建,確定共建項目368項,在職黨員認領服務崗位1.1萬個,圍繞文明城創建、扶貧解困等方面為群眾辦實事,力爭實現黨員干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黨群關系更密切的綜合成效。著眼於更好地服務群眾,我們今年在10個縣(市)區構建“10+N”黨群服務中心體系,“零距離”服務群眾。
三是在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做好各項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員干部的精氣神。為此,我們一是樹立鮮明導向,把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重要標准,注重在項目建設一線培養、考察、選拔干部,堅決不讓“四表型”干部佔位得利,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二是提高能力本領,結合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開展“應知應會”考學和崗位練兵活動,要求做到上級政策、專業知識、自身家底、短板弱項、目標任務、橫向對比“六個心中有數”。三是強化制度保障,加強黨員干部監督管理及考核評價,倡導“干部想著工作,組織想著干部”,明確“三允許三不容”,真正為擔當者擔當,讓有為者有位,讓無為者讓位。
總之,我們將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斗精神,奮力開創新時代振興發展新局面,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問:促進東北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對口合作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要舉措,牡丹江與對口合作城市、以及其他城市有哪些交流互動,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收獲?
牡丹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力: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2017年11月,我市與東莞市建立了對口合作機制,一年多來,兩市始終保持頻繁互動、密切交流,在產業合作、經貿往來、干部培訓、鎮縣交流以及教育、衛生、旅游、工商等多個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建立完善了機制。做到了四個明確:明確了合作原則。即政府搭台、社會參與,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市場運作、法制保障。明確了合作目標。即通過簽訂《牡丹江市與東莞市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和《牡丹江市與東莞市對口合作工作備忘錄(2017—2020年)》,明確到2020年兩市合作取得重要實質性進展。明確了合作內容。即在人才、產業、開放、金融等10個方面構建多層次、寬范圍、廣領域的合作體系。明確了保障措施。即通過建立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和兩市領導定期互訪會商制度,為兩地合作實質化推進夯實了基礎。
二是縱深推進了合作。截至目前,兩地市委市政府已開展互訪交流活動5次,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並簽署了旅游、糧食、商貿、科技等8個具體合作協議。開展牡丹江—東莞對口合作經貿推介會等經貿洽談活動20余場次,對接各類企業、商會、協會200余家,推進木制品加工、食品、電子商務、文化產業等合作項目31個、總投資超過26億元。目前,總投資5.4億元的賢豐洋灰洞銅礦、總投資9500萬元的儷淶國際小區等4個項目在我市落地開工﹔總投資6000萬元的電子商務平台、5000萬元的華盛木業等10個項目投產運營﹔年產20萬台智能升降機研發生產基地、眾家聯俄羅斯木材集採中心等10余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牡丹江43家糧食及農產品企業與東莞企業實現“對口營銷”“定點銷售”。今年6月份,又新簽約綠色食品加工基地、東北農產品供應鏈、牡莞優質農副產品產銷對接等12個項目。
三是對標學習了經驗。東莞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我們在發展理念、創新意識、工作經驗等方面有很大差距,為此,我們提出向東莞學習,對標先進,加快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轉換思維。在干部交流上,我們先后選派了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市)區11名干部、10名教職人員到東莞進行交流培訓,開闊了視野、認清了差距、學到了經驗、啟迪了思維、提高了本領。在園區發展上,我們把東莞園區管理方法、招商引資、項目融資、運營機制的先進經驗融入到牡丹江園區發展中,推動園區改革創新發展。在鎮縣合作上,牡丹江所屬縣市與東莞食品名鎮茶山鎮、家具名鎮大嶺山鎮、羊毛衫名鎮大朗鎮,在糧食經營管理、現代物流、家具產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學習運用靈活的現代營銷網絡和營銷模式,把特色農副產品推送出去,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在深化與東莞對口合作的同時,我們主動學習哈爾濱新區公司化招商、與深圳共建產業園區等新理念新模式,與哈爾濱新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牡丹江產業發展“435”計劃與哈爾濱新區“4+4”產業規劃對接,在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文旅融合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食品、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主動推進與東莞對口合作,學習復制推廣先進經驗和成熟做法,努力在共建產業園區、深化多領域合作上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打造跨區域合作的樣板﹔同時,積極主動推動與哈新區的戰略合作,加快融入“兩小時省會經濟圈”。
問:我們注意到黑龍江省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專門出台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實施意見,在這方面牡丹江做的怎麼樣?
牡丹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力:我省出台的“條例”和“意見”,對重塑營商新環境立法又立規,為市場主體“撐腰”,體現了省委省政府以“鋼牙啃硬骨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決態度。我們把落實“條例”和“意見”作為重要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堅定不移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現在看,工作成效正在顯現,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41.5%,市場主體增長20.9%。
一是落細條款,落出成效。為確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迅速落地,我們第一時間將《條例》和《意見》的一些原則性規定分解到17個相關部門,出台暫行實施意見,填補政策執行空窗期。比如,在市經開區試行投資強度、建筑系數等5個方面作出承諾即可開工。制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1條”,實行“無還本續貸”﹔對企業新增貸款抵押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將支持企業項目建設政策由省定2億元標准降低到5000萬元、支持企業設備改造升級政策由省定2000萬元標准降低到1000萬元。目前,富江紙制品生產銷售基地項目通過承諾實現開工,有312戶企業享受“無還本續貸”政策。此外,我們還制定出台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十不准”清單,明確政商交往的界限和禁區,清單之外大膽工作,坦坦蕩蕩與企業家打交道。
二是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堅持把該放的權徹底放出去,把該減的事項堅決減下來,把該清的障礙加快清除掉,現在已清理行政權力478項、取消和下放行政權力230項,當前我們正在按照“能放則放、應放盡放”原則,推進向市經開區強區放權工作。在投資項目審批、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等領域,我們推行“綠色通道”、全程領辦、集中會辦、一圖會審和“三十五証合一”“一照一碼”“一表制”,現在行業許可審批隻需2個工作日,重點項目審批隻要30個工作日,新注冊企業審批30分鐘現場辦結,一般性不動產登記2日內辦結。同時,我們還把減輕企業負擔作為釋放活力的重要環節,協同推進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為市場主體鬆綁、鋪路,目前已累計為企業減負105億元,為77戶企業爭取到電力直接交易政策、節約用電成本4451萬元。
三是優化服務,服出便利。提供公平可及、優質高效的服務,為企業發展和群眾辦事增便利,政府責無旁貸。對此,我們深入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了覆蓋縣區,包含自然人、法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430項政務服務事項上線試運行,年內還將建成大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民生服務大廳,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腿﹔編制380項辦事指南和流程圖,推進765項政務服務事項“減環節、減要件、減時限”,首批能夠實現“最多跑一次”的456項服務事項已向社會公示,年內涉及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100個高頻事項將實現“最多跑一次”。
四是公正監管,管出公平。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公平競爭才能激發活力,監管做好了,公平競爭就能得到保障。比如,在監管方式上,我們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實行涉企檢查“門禁制”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增強監管科學性和執法公正性﹔在規范市場秩序上,我們將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電氣壟斷行業納入專項整治,開展失信違諾專項清理和非法集資攻堅行動﹔在規范行政行為上,我們深入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活動,建立了全市優化營商環境考核評價機制和通報約談、挂牌督辦制度,聘請了特邀監督員,形成了政府公正監管、企業誠信自律、社會公眾監督的良好氛圍。同時,我們緊盯重點領域、重點單位,抓住影響營商環境的事、揪住影響營商環境的人,從嚴查處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去年以來我們查處破壞營商環境問題近百個,形成了高壓態勢和強大震懾。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貫徹落實好省“條例”和“意見”,加大工作力度,解決突出問題,促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問:一本書《林海雪原》、一部戲《智取威虎山》是牡丹江獨特的文化名片,更是新中國幾代人心中不滅的文化印記。那麼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乃至更久遠的文化傳承方面,牡丹江有哪些新成就、新亮點?
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牡丹江文化事業的關注和關心。剛才,文力同志在介紹牡丹江的比較優勢時,談到了牡丹江文脈綿延、多元融合、與時俱進的文化特色,這裡,我重點介紹一下牡丹江的紅色文化基因,以及我們在這方面所做的具體工作:
牡丹江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進程中,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偉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早期革命活動家馬駿在這裡播下紅色的種子,牡丹江鐵路沿線紛紛建立起黨的組織。綏芬河紅色秘密交通線,為中共六大的召開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龍江“四種精神”中的東北抗聯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發端地區之一就是牡丹江。東北抗聯11個軍中有9個軍曾經在牡丹江地區進行抗日斗爭,東寧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戰場之一,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1947年6月13日,“國墾第一場”——寧安農場成立,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和炮兵學校相繼誕生在這裡,牡丹江地區被命名為“人民空軍起飛地”(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學校1349人從延安出發,迅速奔往東北,1946年5月到達牡丹江。同年6月,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1946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通化成立。5月,遷移至牡丹江,校址設在海浪機場)。全國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在牡丹江戰斗過的“八女英烈”和“特級偵察英雄”楊子榮入選其中。在牡丹江拍攝的200多部影視作品,主要都取材於這些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智取威虎山3D版》、新版《林海雪原》等),可以說,無數革命先烈用他們的滿腔熱血,使紅色成為牡丹江永不褪色的文化符號。
近年來,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大力創建“紅色文化之城”,深入實施保護、研究、開發、創作和教育“五大工程”,使紅色文化成為鑄魂、塑人、凝心、聚力的重要載體,為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一是打造紅色文化傳播高地。對全市200多處重點革命遺址進行統籌保護開發利用,努力把各類革命歷史類紀念場館建設成紅色文化的資源寶庫、革命歷史的形象鑒証、宣傳教育的實景課堂。目前,全省14個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牡丹江佔5個(馬駿紀念館、楊子榮紀念館、侵華日軍東寧要塞遺址、“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綏芬河紅色國際通道紀念館)。
二是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初步構建起“哈牡綏高鐵沿線紅色教育基地體系”,將牡丹江八女投江紀念館等20多處革命遺址遺跡和展館納入現場實訓教學點,推出一系列精品課程,面向全省乃至全國黨員干部開展“弘揚東北抗聯精神、錘煉黨性修養”主題教育培訓﹔正在建設“空軍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基地”,打造中國“新航空人”的聖地搖籃﹔與清華大學、哈工大、上海市委黨校、紅旗渠和焦裕祿干部學院等20多所高校(黨校)、教育基地建立合作關系。
三是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廣泛分布於風景名勝和邊境口岸的優勢,推進紅色文化景觀建設,將散落的紅色文化發源地、特色民俗體驗地、自然風光旅游點等串點成線,推動融合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紅色文化”為主題,以“抗聯英雄、林海雪原”為主體形象,集八女投江紀念群雕、穆棱孤榆樹抗聯密營地、中東鐵路機車庫博物館等20余處景點於一體的紅色文化旅游景觀帶。
總之,我們將不忘紅色歷史、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提振奮發有為的精氣神,讓紅色文化成為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干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斗精神把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