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曲敏書記,您剛才講,綏化建設“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踐行“兩座金山銀山”理念。能否更具體地介紹下,綏化是怎樣把“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的?是怎樣讓寒地黑土“生金長銀”的?
綏化市委書記曲敏:第一,形成了“都城地”的思路定位。我們堅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充分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的辯証思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思路,認識梳理綏化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集思廣益,傳承發展,形成了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構建“1+4+N”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千百十”工程的思路定位、目標任務和載體抓手,從概念的提出到體系鏈條不斷完善,從目標的確立到路徑載體的搭建,強化系統思維,從農業內部、生態領域和行業層面,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第二,確定了“三個第一,三個千億”的目標任務。保護寒地黑土第一優勢資源,打造千億級品牌價值。擦亮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三張名片”,深入實施“寒地黑土+”雙品牌戰略,持續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行動,當好“壓艙石”,做強“供給端”,促進旺丁旺財。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第一支柱產業,打造千億級產值貢獻。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疊加”,推動“食尾”向綠色有機、安全健康等高品質食品發展,推動“工尾”向醫藥、化工、生物領域延伸,培育國內一流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田園養生第一朝陽經濟,打造千億級潛力空間。抓住互聯互通、鄉村振興、消費升級“三大機遇”,加快與哈大創新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打造哈北交通樞紐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哈大綏”都市圈核心區黃金三角,建設產城人融合田園城市,在創造更多美好生活產品上釋放潛力潛能。
第三,探索了破解“三道難題”、積蓄“三個動能”的實踐路徑。一是破解農業大市“大而不強”難題,推動由“大”到“強”。轉變“原料當商品、粗初即加工”“拾到籃子就是菜”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聚焦“兩頭兩尾”,圍繞“第一支柱產業”定位,量化“千億級產值”目標,推動大上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項目,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創新供應鏈,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經濟、發展優勢。二是破解緊靠省會“近而不親”難題,推動由“近”到“親”。變“大樹底下不長草”為“大樹底下好乘涼”,變“彎道超車”為“變道換向”。抓住省委打造“1小時”“2小時”經濟圈的歷史性機遇,加快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借力借智,將從“單一競爭”變為“區域融合”,哈綏有望“雙城”同城一體。三是破解改革經驗“新而不眾”難題,推動由“新”到“眾”。變“熱衷造盆景”為“合力成風景”,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個“關鍵一招”。農村是改革的策源地、農業是創新的大舞台、農民是轉型的生力軍。綏化在黑土地保護利用整建制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等新一輪深化改革中有亮點、有探索、有創新。我們堅持“點線面”結合,把這些好的改革經驗推廣放大到全市。
問:今年是黑龍江省的招商引資年,馬雲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工商屆人士,引領“投資走出山海關、直奔黑龍江“正呈現喜人態勢。最近我也注意到,綏化市在招商引資上取得了可喜成果,落地了一些大項目好項目,比如新和成、象嶼、螞蟻金服等在綏化這方熱土落地生根,我想請張市長回答一下,綏化市在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建設上採取了哪些具體舉措,才有如此可喜的鯰魚效應?謝謝!
綏化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子林:總結這兩年的招商引資實踐,如果說有什麼體會的話,那就是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們都牢牢抓住招商引資這個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不動搖、不撒手,把領導力量、優勢資源、要素配套,突出向重點產業、標杆企業、服務環境上聚焦。
1.聚焦重點產業。過去我們招商往往是大撒網,“拾到籃子都是菜”,碰到啥招啥,結果不聚焦,難以形成規模,落地成功率低,落地后生命力也不強。為此,我們對市情進行了再認識。綏化優勢最大、潛力最大的,就是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中最有希望的是玉米產業。這是因為從全球來看,玉米精深加工自1848年以來,始終以其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產業規模和市場空間大,雄踞世界農產品加工前列。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研究所給我們制定發展規劃也充分証明,綏化發展玉米產業有資源優勢、有產業基礎、有承載空間,把玉米這篇文章做好了,綏化整個現代農業和加工制造業都將上一個大的台階。之后,我們把發展玉米產業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力推進玉米產業招商。可以預見,未來3到5年,綏化玉米產業規模將達到千萬噸產能、千億級產出,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支柱產業。
2.聚焦標杆企業。現代經濟發展實踐表明,一個產業的發展,關鍵在於找到產業鏈上處於主導地位,對上游有牽引、對下游有驅動的標杆企業。我們通過捋清產業鏈上下游關系,繪制出了全省第一張產業鏈圖譜。通過這張圖譜,不僅把產業鏈上的主導產品找到了,還找到了國內外最頂尖的標杆企業。瞄准這些企業,把招商力量和最優質的資源要素都向他們傾斜。新和成、象嶼等一批重量級項目就是這樣落戶綏化的。標杆企業來了,產業集群就形成了,就會有一大批企業圍繞他形成上下游的吃配關系,這樣原有的企業也盤活了,新的企業又落地了,整個產業的韌性就出來了,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都增強了,產業鏈上企業的日子都好過了。比如,新和成生產的輔酶Q10,它的上游要經過澱粉、葡萄糖等多個環節,形成一條長長的鏈條。同時它的菌渣,又是生產飼料和有機肥的原料,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循環,整個產業越做越大。同時,我們在招商中還嚴守生態、耕地和債務三條紅線,凡是生態環保不過關、觸碰耕地紅線和超出政府實際承受能力的,項目再好我們也不招。
3.聚焦服務環境。企業能不能來,首先考慮的是資源,但最后決定能否落地的,一定是服務環境。現在我們招商引資不是簡單地拼政策、拼優惠,而是緊緊圍繞“企業如何落地、落地后如何成長”來打造環境。企業沒落地的時候,幫著研究產業鏈上的位置,跟他算好賬,讓他落地﹔企業落地了,審批和服務馬上跟上去,配套基礎設施也跟上去,使其順暢投產達產,避免落地后不掙錢。我們在全國較早向企業派駐駐企秘書,繪制了項目要素圖譜和政策保障圖譜等等。這些工作做好了,我們的“商”自然就來了。新和成就是近年來第一個跨過山海關在綏化投資70億元的浙商。這裡既有企業家的遠見卓識,也有我們的真誠服務。天有為電子是汽車儀表行業世界前五的標杆企業,我們也是按照這個思路,組織召開190多個企業參加的全球供應商大會,當時就有5戶企業決定落戶綏化。對於像螞蟻金服這樣的新業態,我們也大膽去招。因為它與老百姓對金融的需求非常吻合,我們政府就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做好服務,為企業提供他們需要的數據,哪怕是冒一些風險,頂著一些壓力,也要有這個擔當。僅僅一個月,螞蟻金服授信人數就達到48萬,授信額度超過40億元,貸出3.5個億。借這個機會,我還要向媒體朋友宣布,近期我們要舉辦院士龍江行·綏化玉米產業發展對話,從更高的層次把握玉米產業發展脈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謝謝!
問:想問下曲書記,我們了解到,綏化這幾年跑出了經濟發展的“加速度”,特別是縣域經濟發展較快。請問,綏化在這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經驗?
綏化市委書記曲敏:綏化縣域經濟既是全省縣域發展的主力,也是綏化市域經濟的主體。縣域經濟總量佔全省17.5%,佔全市89.8%。近80%的公共財政收入來自縣域貢獻。是綏化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硬支撐”。
具體是抓住“三個要素”,建立“一個制度”。所謂“三個要素”,就是主導產業、龍頭企業、企業家群體。
第一,抓優勢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支撐。我們注重解決“兩個傾向”。即“同質化、雜亂化”傾向。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決定了黑龍江省綏化市天然的同質化傾向,必須強化同質化中的差別化定位,避免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競爭,防止“左右一般高”現象﹔面對大范圍產業轉移和后發地區的迫切需求,必須避免飢不擇食、慌不擇路,防止“拾到籃子就是菜”現象。不能讓短期的“資源錯配”影響了長遠的高質量發展。我們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全市“一盤棋”,縣域“一張圖”,構建“1+4+N”現代產業體系,從頂層設計到精准用力到鏈條推動,防止出現忽高忽低、此起彼伏。我們注重突出“一縣一業”。既堅持聯動集成,也倡導各自突破。如,安達的精細化工和現代乳業“雙輪驅動”型﹔如,肇東以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為“一主”,以航空小鎮、都市田園為“兩翼”的“三叉戟”型﹔如,青岡的龍鳳玉米、金達亞麻、賽美葵花、鐵騎力士優食的“動車組”型。打造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帶。
第二,抓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一是招大引強。我們引進了世界級的金達亞麻、新和成,亞洲水准的象嶼集團、京糧集團,國內領先的國投集團、興達化工。二是合作裂變。龍鳳玉米和京糧集團“雙品牌”合作,年加工能力達到260萬噸,成為亞洲單廠最大的玉米澱粉生產基地﹔引進新和成和昊天玉米“上下游”銜接,玉米澱粉原料通過地下管道輸送。支持天有為電子汽車儀表“產業園”升級,汽車組合儀表及配套產品生產能力從350萬套提升到1000萬套,成為全國最大汽車儀表加工基地。三是培育壯大。既抓“頂天立地”大項目,也抓“鋪天蓋地”小企業。支持培育“混合所有制型”的慶安東禾﹔培育“一二三產融合型”的望奎龍蛙﹔培育“外貿加工型”的肇東大庄園等一大批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第三,抓企業家群體。企業家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我們圍繞建立親清政商新關系,大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企業家、關心企業家、善待企業家的良好氛圍。涌現出全國性的行業會長任維明、陳希濱﹔創新型的領軍人物胡柏藩、王文博﹔創業型的農民典型翟清斌、楊曉萍。我們在全市實行“萬裡選一”計劃,從400萬農民中培育出4萬名農民企業家和新型職業農民。全市新型職業農民人數佔全省五分之一。
所謂“一個制度”。就是建立實行按月調度工作制度。聚集“扛指標、打硬仗、闖新路、防風險、守底線”的重點工作、重要任務、重大項目,實行市、縣委書記按月調度工作制度,推廣“清單制鏈條式”工作法,擺擂台、講案例、列清單,用“調度”傳導壓力,用“清單”保証精准,用“鏈條”推進落實,各級主要領導真正當好“一線總指揮”和“施工隊長”,推動各項工作提質提速提效。去年,全省經濟社會主要負責制指標考核,我們綏化進入全省“六個綜合城市”第一方陣。安達、肇東保持全省前列,其他縣域爭先晉位。綏化市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強勁上升勢頭。
問:綏化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請問綏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做了哪些具體工作?有哪些成效?
綏化市委書記曲敏:我們聚焦“五個振興”精准發力,推動“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我重點談“三個問題”:
第一,聚焦“鄉村經濟”。全市1336個村,目前有近六成的村年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有近40個村收入超過100萬元。無集體經濟收入的“空殼村”還剩3%。一是用好政策。像慶安建了9個村光伏電站,平均每個村年收益可達到40萬元。二是建好機制。“一次分配”憑土地。全市規模經營土地面積接近60%,提高農民經營性、財產性收入。“二次分配”憑質量。望奎龍蛙農業,將產量、質量同水稻的收購價格挂鉤,保証量多賣錢多,實現質好價格好。“三次分配”憑效益。慶安東禾實行“保底+分紅+糧食留存計息”分配機制,拿出加工銷售環節20%的利潤進行分紅,入社農戶比一般農戶畝增收七、八百元。讓老百姓和村集體能更多分享到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上的收益。三是管好資源。全市實測出集體承包地近100萬畝。通過“清化收”,544個村開展新增地源收費,集體增收4904萬元。四是闖好市場。像肇東市裡木店鎮永豐村,將綠色優質農產品賣到了韓國和日本。短短幾年時間,一個負債村變成了村集體積累100多萬元的先進村。
第二,聚焦“鄉村環境”。我們圍繞“四個革命”,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動,打好鄉村振興的“當頭炮”。在廁所革命上,完成了15.2萬戶室內外衛生廁所建設,佔常住戶數的23%。如,北林區興和鄉實施了整鄉推進,慶安縣歡勝鄉永華村實施整村推進。在垃圾革命上,統籌山水林田湖,統籌城鎮村屯戶,聚焦城鄉污水、垃圾、糞污等綜合整治。把慶安縣作為省級試點,把北林區作為市級試點。既抓能力建設,也抓體系建設。如,北林區採取“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方式,實現了“統一收集、分站轉運、集中處理”。在能源革命上,推廣海倫地勢坤熱電聯產,海北鎮機關單位、小區供熱以及農村戶用生物質鍋爐改造等“城鄉戶聯動”作法,全市有30%以上的秸稈實現燃料化利用。在已有6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基礎上,今年全市又新布局9個項目,可增加秸稈消化能力近100萬噸。在菜園革命上,圍繞打造“美麗菜園、互助菜園、共享菜園”,把小菜園變成大產業。如,蘭西鎮永久村東黃崖子屯是一個近郊村屯,成立了家庭農場,組織農民規模化發展蔬菜採摘和民宿經濟。
第三,聚焦“鄉村治理”。如,我們堅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結合,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像綏棱縣上集鎮諾敏河村創新民主管理,研究制定了民主管理議事制度,村民參與率達到95%,滿意率達到98%以上,被評為全省首屆“最具魅力管理村”。如,我們變“在能人中選好人”為“在好人中選能人”,全面實行村黨支部書記、村長“一肩挑”。採取涉黑涉惡清理一批、能力不足撤換一批、比選擇優轉任一批、下派干部調整一批、優秀干部培養一批,實現“一肩挑”的村978個,佔73.2%,全省領先。
問:張市長您好,我想問您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綏化是典型的農業地區,農村人口多,相應的是農村貧困人口也相對較多,2020年我們就要實現全部脫貧,那麼我們綏化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有哪些好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綏化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子林:經驗談不上,我們一起交流一下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綏化在發展中面臨著一個基本事實,就是近3000萬畝的耕地,400萬的農民,17萬的貧困人口,400多個貧困村,6個貧困縣,其中2個深度貧困縣。所以,綏化要發展,就首先要擺脫貧困。這比全省任何地方都顯得更加急迫、更加艱巨,是必須完成好的政治任務。我們緊緊抓住三個關鍵。
第一個,深挖貧困的根子。我們對貧困問題從來不回避,而是通過挖窮根,找對脫貧路子。貧困的原因非常復雜,這裡邊,有經濟的原因,就守著幾畝地,以種糧為主,產業結構單一,沒有其他來錢道兒﹔有文化的原因,就是農村這個歪風陋習,天價彩禮、人情禮金,把年老體弱父母推向社會、推給政府﹔有思想的原因,觀念保守,缺少激情、缺少闖勁。找到了窮根,我們扶貧的辦法就更加精准,更有針對性,更有利於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主動性,把他們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
第二個,找准脫貧的路子。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我們通過發展主導產業,培育頂天立地的大產業大項目,用大項目吸引貧困農民進入產業鏈打工,掙固定收入,分享產業發展的效益﹔用鋪天蓋地的小項目,使農民更容易上手,在家門口干事創業,既解決現實的收入問題,又照顧了老人和孩子。為此,我們深入實施了“貧困戶千元增收計劃”,貧困人口適合干什麼,我們就扶什麼,讓每個貧困戶都有增收項目。在去年實現“戶增千元”的基礎上,今年又提出了“人增千元計劃”。既引進壯大了青岡龍鳳玉米、海倫龍海食品、望奎北大荒等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大項目,又建立了特色種養、小菜園、干菜、食用菌等一批增收效果明顯的小項目,形成了貧困家庭不枯竭、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增強了他們的“造血功能”。
第三個,兜住返貧的底子。在貧困家庭吃不愁、穿不愁的基礎上,一個是兜住收入的底子,有勞動能力的主要靠勞動脫貧,喪失勞動能力的主要靠政策兜底脫貧。一個是兜住飲水和住房的底子,我現在可以自豪的告訴媒體的朋友們,我們已經打贏了這兩個“殲滅戰”。再一個就是兜住教育、醫療的底子,重點關注16歲以下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嚴格落實“控輟保學”措施﹔普遍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線, 貧困戶100%參險,把返貧的路子徹底堵死。
通過抓好這幾件事,綏化的脫貧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全市已有望奎、綏棱、蘭西、明水4個縣、385個村、5.6萬戶、12.9萬人告別貧困,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94%。今年海倫、青岡也申請摘帽,剩余的44個村全部出列,2.88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0.23%。還剩下9600多人,我們要一鼓作氣、盡銳出戰,在2020年全部徹底解決,讓綏化不落一人、不落一戶,全都進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