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黑龍江省被譽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請問黑龍江糧食生產的重大貢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今后將如何更好地穩固糧食生產“壓艙石”地位?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世潤: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黑龍江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和“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殷囑托,堅決把糧食生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突出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標准化、生態化建設,在龍江大地上譜寫了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的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省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萬多億斤。去年,全省糧食總產1501.4億斤,佔全國的1/9,實現“十五連豐”。換句話說,中國人吃的9碗飯中就有黑龍江1碗。這當中,玉米、水稻、大豆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下一步,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讓“中國飯碗”更多地裝龍江優質糧,進一步筑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一是著力穩定提升糧食產能,使“壓艙石”更有份量。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將穩定在2億畝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
二是著力提高多元有效供給,使“壓艙石”更有質量。走綠色化、特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既當數量上的壓艙石,更當質量上的壓艙石,加快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提升型轉變。
三是著力加快發展糧食經濟,使“壓艙石”更有效益。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促進糧食資源轉化,由提供原料向提供優質豐富的食品延伸,加快推進農業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把農業優勢變成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讓豐富的農業資源為全省人民增加財富。
問:我們知道,早在一九九幾年,黑龍江率先在全國注重綠色食品的開發和管理,並逐步成為“三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30年來,在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的大力推動下,黑龍江綠色食品響譽海內外,蓬勃發展。我的問題是:在綠色食品發展上,黑龍江省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又是如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以及今后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世潤: 綠色食品產業是黑龍江省成長性最好的新興產業。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發展最早。自上世紀90年代,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發展綠色食品。二是種植規模最廣。全省現有綠色有機食品認証面積達8046萬畝,約佔全國的1/5,其中綠色食品認証面積7396萬畝,有機食品認証面積650萬畝。三是產業規模最大。全省綠色、有機食品企業超過千家,年加工量1600多萬噸,生產綠色、有機食品3000個以上,形成了米、豆、菜、菌等14個產品大系列。四是增收效果最佳。基地普遍建立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機制,採取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將綠色食品品牌效益從企業擴大到了農戶,促進了農民增收。五是品質信譽最好。綠色食品已經成為黑龍江省最靚麗的農業名片,成為家喻戶曉、人人向往的優質安全健康放心農產品的代名詞,形成了“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的獨特的品牌核心價值。
綠色發展已深深植根龍江,綠色食品覆蓋了所有縣級區域,可以說,綠色食品引發了黑龍江農業發展理念的革命,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和變化。一是引領農業種植標准化。全省已制訂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程78項,涵蓋糧食、畜禽、水產、食用菌等品類。二是引領農業生產規范化。黑龍江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過程中,堅持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控制,確保了質量安全,產品抽檢合格率多年保持99%以上。三是推進了一二三產融合化。推行“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品牌”的模式,大力發展出口導向、生態旅游、休閑觀光等產業,帶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四是推進了綠色食品品牌化。有15個綠色食品品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127個。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黑龍江農業“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把綠色食品生產成功模式加快推廣復制,培育一批叫得響、信得過的綠色食品知名品牌,推動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質量發展,圍繞供給側結構改革,統一思想、凝心聚力,把黑龍江建設成產出效益好、產品質量高、產品競爭力強的綠色食品強省,讓全國更多的消費者吃到優質綠色健康放心的龍江綠色有機食品。
問:請問,黑龍江是如何抓好奶業振興工作的?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虞塞明: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同時也是畜牧業大省。2018年,全省奶牛存欄105萬頭,生鮮乳產量456萬噸,分別佔全國總量的10%和14.5%。黑龍江省發展奶業,有資源、有基礎、有優勢,更有責任。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農業農村廳認真貫徹落實,加大工作力度,細化推進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進奶業振興。
一是出台奶業振興實施意見。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在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推進奶業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提出22條具體措施。
二是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支持設計規模4000頭以下奶牛場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效率和飼養管理水平。扶持生產300萬噸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落實5萬畝苜蓿種植任務。計劃補貼引進高產奶牛1萬頭,推廣奶牛性控凍精20萬劑和優質進口凍精20萬劑,安排專項資金對發展奶牛養殖貸款貼息。
三是積極探索奶農加工試點。支持齊齊哈爾市石慶國家庭牧場建設日處理生鮮乳20噸小型巴氏奶工廠。推動富裕縣宏地養殖合作社等6家中小養殖場聯合,建設小型巴氏奶和酸奶加工廠。
四是突出龍頭加工企業帶動。發展嬰幼兒配方粉、巴氏奶、酸奶等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重點推動飛鶴乳業、伊利乳業等新建乳制品加工項目,帶動基地發展。
我省奶業生產雖然具備一定優勢條件,但率先實現全面振興還存在一定壓力。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按照種養加銷一體化發展模式,在保護好環境的基礎上抓好生豬、肉牛和家禽生產。
問:7月16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到黑龍江考察洽談,省政府與阿裡巴巴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達成了5大類19個合作項目,其中:簽約項目就有7個。請問:馬雲來黑龍江,為黑龍江農業發展帶來了哪些積極信號?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孔憲臣: 阿裡巴巴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平台,資金實力雄厚,網絡體系健全,是市場投資風向標。
這次馬雲來黑龍江考察合作,為黑龍江農業帶來了合作發展機遇,至少在四個方面帶來了的積極信號。
第一,黑龍江投資營商環境明顯改善。馬雲與省委省政府領導會談時表示,阿裡與黑龍江簽定的項目近期要見效,這為黑龍江優化發展營商環境打出了一張最亮眼的招牌,說明黑龍江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而且阿裡集團與黑龍江省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黑龍江與阿裡巴巴集團合作進入新的裡程碑。
第二,好大米產自黑龍江。馬雲在哈爾濱參觀了黑龍江優質農產品展覽展示,品嘗了7個品種的優質大米飯,對黑龍江大米贊不絕口。
緊接著,阿裡巴巴集團聚劃算在哈爾濱方正縣舉辦的“聚土地2.0項目發布會”,推廣智慧訂單模式,促進了黑龍江大米品牌價值快速提升。目前,五常大米品牌價值677.93億元,方正大米114.18億元。
第三,建設黑龍江農業強省大有希望。黑龍江農業的短板是“種強銷弱”,優質農產品品牌價值沒有充分挖掘出來。
省農業農村廳將繼續與阿裡巴巴集團在農業大腦、農村金融、農產品營銷與品牌打造、人才培訓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大米、大豆、雜糧、等綠色、有機、特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我省優質農產品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省政府與阿裡巴巴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阿裡巴巴集團助力黑龍江建設農業強省。
第四,數字農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這也是建設農業強省的一部分。
黑龍江農業將與阿裡巴巴在雲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數字農業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探索“數字+農業+商品”合作模式。
阿裡巴巴將為龍江農業在生產數據、產品溯源、品牌營銷方面提供解決方案,推動農業信息化技術和標准化農業發展進入5G時代。 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特別是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到農民增收翻番這個硬任務。剛剛王廳長在主旨發布中提到了,2018年末,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增長到13804元,創歷史新高,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達到9%,高於全國平均增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那麼,在促進農民增收上,下一步我們還將採取什麼具體措施?
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喬延春: 這位記者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大家知道,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農村形勢好壞的“睛雨表”,農民收入增長快的時期,農村形勢就好,農村社會就穩定。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增收問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克服了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對農民收入帶來的不利影響。去年全省農民收入實現了恢復性增長,達到13804元,增速達到9%,超過了全國平均增速。可以說,這個成績來之不易,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比,黑龍江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低813元,在全國隻排第17位,與農業大省的地位還很不相稱。
省委提出,全省農民收入要在兩年內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實現這個目標,全省農民收入年增速要達到11%以上。雖然難度很大,但從過去農民收入增長情況看,實現這個目標是完全可能的。2004年至2014年,全省農民收入年均增速超過了13%,最高的2011年增速超過了22%。下一步,促進全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要重點在三個途徑上下功夫。
一要增加農民務農收入。在全省農民收入構成中,務農收入也就是種養業收入超過一半,這個大頭必須穩住。今后在種養業發展上,要重點抓好調結構、提品質、降成本、擴規模這四件事。調結構就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種養業結構,發展特色種養業。提品質就是提高農產品品質,以質量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在農產品結構性過剩的情況下,這一點非常重要,要發展綠色有機食品,以質取勝。降成本就是降低生產成本,這方面還有很多文章可做。擴規模就是發展規模經營,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這是今后種養業發展的主攻方向。這四方面抓好了,就可以拉動農民收入快速增長。
二要增加二、三產業收入。主要是把家庭經營由種養業向二三產業拓展。與農民收入高、經濟發達的省份相比,這是我們省的一個短腿。要鼓勵扶持農民創新創業,鼓勵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提高二、三產業在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的比重。
三要增加打工收入。黑龍江省農民工資性收入佔收入總額的21.8%,而全國是41%,低近20個百分點,人均工資性收入少近3000元。這方面差距最大,同時潛力也最大。這是黑龍江省農民收入最大的增長點。這方面要做好三件事:一個是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第二個是提升就業層次,通過培訓,提高技能,提高工資水平﹔第三個是延長打工時間,特別是要突出解決貓冬問題。全省農村季節性打工的人數大體是330萬人,如果每人增加一個月的打工時間,每月收入2600元,就可拉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我講的這三條增收途徑,概括起來就是:穩住種養業大頭、補上二三產業短腿、挖掘打工潛力。同時,我們還要深化農村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加財產性收入﹔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通過這些措施,就可以推動全省農民收入穩步增長,並趕超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