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積極扶持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盡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請問哈爾濱市在落實總書記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方面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
哈爾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振興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規劃全市產業發展藍圖,2019年,市委出台《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著力發展綠色農產品深加工、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生物醫藥、特色文化和旅游等4個主導產業,信息、新材料、金融、現代物流等4個優勢產業。2020年,全市“4+4”現代產業體系總規模達到6213.7億元,成為支撐全市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省會龍頭帶動作用的重要引擎。具體表現為“四個突出”。
一是突出政策引領。構建以聯席會議、工作專班和產業鏈“鏈長制”為重要抓手的“1+8+10”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機制,配套出台支持產業園區、飛地經濟、民營經濟以及被譽為“黃金30條”“新驅25條”等一批扶持政策,印發機器人小鎮等一批專項規劃,哈爾濱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二是突出增量培育。通過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招商、創新“首席服務員”等產業培育機制,2020年新引進正威新材料等百億項目12個、深度謀劃產業項目100個、推動“4+4”現代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29.3億元,佔全市產業投資總數的四成以上,中航哈飛成為全市首個超百億級制造業企業,新光光電成為東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三是突出創新驅動。出台“雙創”平台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雛鷹計劃”,與哈工大共建“工大智谷”,支持哈爾濱新區、南崗區和哈工大3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發展。2020年,全市新增市級孵化器30家﹔新增通過國家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185家,同比增長84.2%﹔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80戶,同比增長45%。
四是突出要素賦能。聚焦金融、人才、土地等核心要素,設立20億元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安排3.5億元推出5項科技金融創新產品。出台鼓勵來哈就業創業落戶政策,加快建設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支持產業園區標准化廠房分棟分層分割轉讓,允許民營和中小企業彈性確定工業用地出讓年限,給予工業項目地價優惠。推動工業企業本地配套率提高2.7個百分點,進一步提升重點裝備制造企業成本優勢。
問:哈爾濱新區在堅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切實發揮改革創新引領示范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哈爾濱新區管委會主任,中共鬆北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王鐵立:堅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切實發揮改革創新引領示范作用是國家和省市賦予新區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著眼點。近年來,我們圍繞復制—學習—創新—推廣,努力發揮輻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目前,梯次推進重大改革措施300多項,1069項政務服務事項中的97.8%得到了完善和優化,“十三五”期間吸引新增市場主體4.2萬戶,是“十二五”的3.3倍。普華永道按照世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評估,新區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由90多位躍升至第51位。重點抓了“五個創新”。
一是創新管理體制。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推動出台了《黑龍江省哈爾濱新區條例》,條例的出台為新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高度評價,構建了行政區、高開區、經開區、自貿區和新區的“五區疊加”的發展新格局。
二是創新飛地模式。創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圳與哈爾濱對口合作的戰略部署,以深哈產業園為載體,大膽探索“飛地經濟”,帶土移植深圳經驗。先后復制招投標評定分離、新型工業用地M0等20多項深圳好的做法。目前深哈產業園注冊企業153家,注冊資本近70億元。新區在深圳設立了展示服務中心和招商代表處,成為新區持續學習深圳和服務企業的窗口和基地。
三是創新放管服方式。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基礎上,實現97%的行政許可事項集中辦理,企業辦照實現了1個工作日和“零成本”,審批效率進入全國第一梯隊﹔在全國率先試行“以照為主、承諾代証”,四類小型公共場所實現“拿照即經營、承諾即准入”﹔在全國首創“一支隊伍管執法、隊伍之外無執法”的綜合執法治理模式,執法效率大幅度提升。
四是創新用人機制。啟動用人制度改革試點,5個部門率先實行全員競聘,打破行政事業、編制內外等身份界限﹔區管校聘、校長職級制、學校績效管理三項改革深入實施,徹底打破校長和教師一崗終身制,校長履新率達到31.8%,2名特級校長年薪達50萬元。
五是創新開放范式。復制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202項,結合實際推出制度創新案例51項,其中4項推選上報國家商務部,4項入選省級自貿區創新案例。特別是黑龍江省剛剛頒布的第3號政府令,調整賦予哈爾濱新區和自貿試驗區省級行政權力事項,再次為新區賦能。
下一步,新區將繼續以加快發展倒逼改革創新,以問題為導向,不斷選取改革創新的樣本,加大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力度,發揮好改革創新的引領示范作用。
問:政務服務辦事流程如何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
哈爾濱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局長孫蕊:“網購”之所以給老百姓方便快捷的印象,關鍵在於其平台不斷升級、流程不斷優化、數據充分共享、服務不斷完善,這些都值得我們在改善政務辦事流程的實際工作中借鑒。具體來講,我們持續在做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平台建設。就是要建設一個優質高效的網上政務平台,讓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在窗口能網辦,在手機能“掌上辦”,在各個政務大廳設置服務終端能“自助辦”,利用銀行服務網點還能“就近辦”,而且現在已經走出哈爾濱實現了“跨省辦”。比如,哈爾濱40項醫保、社保等高頻事項,在海口、三亞等城市500多個網點都能辦。哈爾濱市在國務院對32個重要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價中位列第六,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步入全國先進行列。
二是流程優化。讓辦事環節、要件數量、辦理時限等要素“減無可減”“壓無可壓”。近年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續對標全國最優,動態開展流程再造。去年底,經第三方評估,市級政務服務辦事環節精減到最優,要件總數壓減了15.9%,總辦理時限壓縮了22.5%,全市對標比優已形成制度,每個季度動態比對,持續優化。哈爾濱市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工作經驗在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簡報》刊發推廣。
三是數據共享。讓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讓群眾少跑腿。哈爾濱市堅持數據“共享是原則,不共享是例外”,喚醒沉睡數據資源。“一體化”政務平台先后接入公安、民政等20多個部門專網系統,公布200類政務共享數據清單。近一年,全市70多個部門通過使用身份、婚姻、養老、不動產等跨部門數據共享應用800余萬次。
四是服務創新。讓群眾真切感受到網上辦事的舒適。我們正在下大力氣改善“網上可辦率高而實辦率低”問題,努力從“網上能辦”“網上好辦”邁向“網上辦得愉快”“群眾喜歡網辦”。我們在拓展平台功能、打造友好平台界面、豐富場景應用上持續發力,全國首創了可精准查詢和跨平台共享的“政務簡碼”,上線政務服務“APP”極簡版﹔推出視頻版辦事指南“秒懂政務”,將文字版辦事指南升級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視頻畫面,讓群眾“秒懂”辦理流程。
我們會持續努力,讓哈爾濱的老百姓體驗到越來越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
問:政府如何做群眾和企業的“服務員”“貼心人”“知心人”?
哈爾濱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局長孫蕊:做群眾和企業的“服務員”“貼心人”“知心人”是我們各級政府的一貫追求。隨著時代的進步,群眾和企業的需求不斷升級,我們的政府服務工作也必須面向新需求,實現新突破。我們正在做的努力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一是突破“行政”視角,由想當然“端菜”變成由群眾按需求“點菜”,做好群眾和企業的“服務員”。立足群眾和企業所想所需,用心用情用力提供更多有溫度、有速度、有深度的服務。大到推出一項政務體制機制改革、服務流程優化,小到一個操作規范出台、辦事指南制定,都要從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去想問題、定方向、作決策、謀舉措。
二是搭建溝通平台,做好群眾和企業的“貼心人”“知心人”。比如,我們以開展“哈營面對面”活動為平台,及時傾聽企業聲音,回應企業訴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特別是營商環境方面遇到的問題。目前,我們堅持每月組織一次“哈營面對面”,活動已經形成制度、走向常態化。對企業代表提出的問題和困難,建立台賬逐項銷號。
三是深化“辦好一件事”改革,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政府集成高效服務。我們所說的“一件事”是指需經過政府多部門、多層級辦理的事項,通過流程再造后在一個窗口一次辦成。這實際上也是放管服改革的一項舉措。目前,我們已經推出了如“我要開飯店”“我要開幼兒園”等60項“一件事”清單目錄。通過對10個“一件事”標准范本的測算,實行“辦好一件事”集成服務后,環節累計壓縮近50%,要件累計精簡超過1/3,辦理承諾時限累計縮減44%,跑動次數累計減少65%。
四是探索“極簡審批”模式,推動政務服務深層次變革。這種“極簡審批”模式是以信用承諾制為基礎,也就是說,如果主要材料齊全,申辦人承諾政府即審批。全面推開“極簡審批”后,哈爾濱的政務服務整體水准將進一步大幅躍升,能更高質量地滿足企業群眾的實際需求。
問: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我們知道,十八大以來,哈爾濱始終把抓產業、上項目作為實施新戰略、實現新跨越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全力推進。請問通過近年來的創新實踐,哈爾濱在產業項目推進方面有何進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哈爾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萍: 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和“強引擎”。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振興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動哈爾濱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產業項目提質增效三年攻堅戰,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對地方貢獻高的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為經濟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強弱項夯實了產業基礎。主要呈現出四大特點。
一是投資規模更大。十八大以來,全市累計推進重點產業項目1945個,完成投資4866.9億元。其中,中小型燃氣輪機、東安汽車發動機等208個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332億元,佔全市投資總數的47.9%﹔融創文旅城、華南城等一批百億項目竣工運營。
二是項目質量更高。十八大以來,全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項目1081個,完成投資1284.2億元。工大激光通信、航天海鷹鈦合金等一批新技術、新材料項目建成投產,正威新材料、飛鶴產業園、阿城鋼鐵產業園等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加速建設,哈爾濱大劇院、傳化智能公路港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竣工運營。
三是集聚效應更強。遵循產業布局和園區功能定位落項目,全市近80%的新開工工業項目落戶到產業園區,四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產業項目數量和投資佔全市比重分別達35.3%和36.5%,“4+4”現代產業體系項目1048個,佔比達53.9%,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等產業完成集群發展布局。
四是服務舉措更實。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認真落實重點項目市領導包保、工作專班、問題三級協調會辦、數據雲平台管理“四項服務機制”,加快推進項目審批、土地供給、資金保障“三大要素”保障改革,先后出台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優化工業用地供應管理等一批政策意見,市政府出資50億元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等4支項目基金,爭取國開行安排300億元項目融資資金,推動1200個政務事項辦理時限、要件和方式達到全國最優水平,哈爾濱市建設項目審批改革被列為全國典型,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居東北地區首位。
問:一座城市的每一次跨越發展,每一次成功轉型,都離不開創新賦能這個動力之源,那麼,請問哈爾濱新區是如何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如何打造振興發展新引擎的?
哈爾濱新區管委會主任,中共鬆北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王鐵立:新區獲批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圍繞打造新引擎,持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的政策和產業政策。主要是做到“六個堅持”。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聚焦產業。統籌編制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及水電氣熱等專項規劃,形成系統的規劃體系。在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打造產業新生態的同時,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實施總規劃師制度,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環境,為產業發展做好基礎配套、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堅持園區承載,壯大產業。根據不同園區的功能定位,量身定做專屬政策,形成了“6+8”的產業園區發展新格局,每個園區都有自身的特色,有符合園區發展需要的政策。著力發揮大學大所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光電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等形成了獨特的技術特色和產業特色,以專業的服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堅持招才引智,培育產業。圍繞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鏈、構建創新鏈,連續兩年協議引資額“超千億”,招商引資項目數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引進正威新一代材料產業園等產業項目337個,協議引資額超過4000億元,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四是堅持政策引導,扶持產業。先后出台了黃金30條、新驅25條、助企上市10條等系列政策,受到企業的好評。下一步我們還將不斷推出升級版,圍繞企業的需求、產業的需求不斷推出新的政策,構建包容、公開、透明的政策體系和政策環境,打造最具競爭力的新區。
五是堅持親商安商,保障產業。樹立“企業是衣食父母、產業是安身立命之本”的發展理念,由“管理中體現服務”向“服務中體現管理”轉變,重點企業由區領導帶頭包保,企業評價問政,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六是堅持誠信立區,服務產業。敢於直面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積極兌現對企業的承諾。建立多個企業服務中心、招商引資集團、政策兌付中心,近幾年已兌現扶持政策20多億元,惠及企業近200家,努力打造良好為企業服務的氛圍。
哈爾濱新區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省市的指導和關懷。目前,新區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和窗口期,還需要大家的關心和關注,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好國家、省、市的戰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斷地把改革創新推向深入,培育新的增長極,完成國家和省市交給的任務,為省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