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0后”消費觀調查:不是亂花錢,是更會花錢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康朴

2020年01月06日09: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不是亂花錢,是更會花錢 ——中國“90后”消費觀調查

2019年度支付寶年度賬單即將出爐。這一年你用支付寶花了多少錢?估計會有不少“90后”被自己的賬單嚇到:我哪來的這麼多錢?

說起“90后”的消費,“精致窮”“月光族”“啃老買奢侈品”“超前消費”“1000可以花,10塊錢必須省”……種種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被貼上了“畸形”的標簽。

“怎麼不知道存錢呀!”“別亂用那些分期!”“90后”的父母常常充滿憂慮地規勸孩子改變自己的消費方式。

但是很多報告用實實在在的數據,為“90后”的消費方式作出生動解讀。他們的某些消費行為在外人看來並不理智,卻有自己獨特的追求。當他們在消費上精明起來時,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也超越了他們的父輩。

21世紀第三個十年已經到來,中國“90后”們正在用屬於他們的消費消費觀念和方式,標記這一代人的獨特性格。

掙錢不多,生活品質不能低

“能手機打車干嘛要擠公交地鐵?時間最重要。”“生鮮APP能把蔬菜水果送到家,頂多再多花點運費,干嘛自己跑出去買菜?”“工作這麼累,周末還加班,再不吃好喝好也太慘了。”“29歲,2開頭的最后一個生日,得給自己買個禮物。”懶人式消費、獎勵式消費、治愈式消費,許多“90后”秉持精致生活的理念,收入不高,花銷卻不小。

此外,還有很多消費行為讓人迷惑不解。

小高是一個“貓奴”,她養的貓叫大慶。買貓糧、貓砂、罐頭、玩具,帶它洗澡,每月都有五六百元的固定支出。除了經濟負擔之外,還要花時間伺候它吃喝拉撒。

大慶有時候尿床,把家裡僅有的兩床被子都留下“記號”。但是大慶也溫柔、黏人。有時會鑽到小高的被子裡入睡,周末小高也會邀請朋友來家“吸貓”。白淨柔順的毛皮、澄澈的眼睛,大慶給小高帶來無盡的溫馨。

“有時真的會被它氣死,但能從它這裡尋求安慰,這是我們這些‘貓奴’自我表達的途徑。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跟父母說,因為他們很難理解。”小高說。

“90后”另外一個不被人理解的消費行為是對奶茶的追捧。2019年中國現制茶飲市場約為500億元,消費者中一半是“90后”。

“如果你問我的錢都去哪了,看看肚子上的這幾圈肥肉就知道了。”對一名“90后”來說,這肥肉中會有奶茶的極大“貢獻”。

“90后”和“00后”養活了各式各樣的奶茶店:大商場、商業步行街,住宅區周圍,高校食堂和校園外的小吃一條街,永遠不會缺少各具特色的奶茶店,很多網紅店還排著長隊。

這種熱愛讓人困惑。“90后”何曉雅常常在加班時點一杯奶茶,“寒冬臘月裡,買一杯奶茶捂在手心,很溫暖,再吸一口珍珠,溫潤柔軟,就像和久未見面的戀人熱烈擁吻。雖然知道奶茶中含有讓人上癮的物質,但是不舍得戒掉這個癖好。”

“90后”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多的消費選擇,商品種類極大豐富,營銷工具、“種草神器”深入人心,微信公眾號、微博大V、小紅書、各種形式的直播,無時無刻不在誘惑他們。

時代賦予這代人一個更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也給他們肩頭施加越來越繁重的生活壓力和工作負荷。壓力催生了“90后”這些不被理解的“迷惑”消費行為和種種沖動消費,也讓許多“90后”在消費中更加注重教育和自我提升。

中國新經濟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的《“90后”攢錢報告》顯示,年輕人用花唄購買教育類產品和服務的金額同比上漲了87%。

2019年被稱作付費自習“元年”。付費自習室迅速贏得職場年輕人的青睞。工作之余,很多年輕人逃離逼仄的居住環境,來到付費自習室找一方安靜的書桌,如飢似渴地尋求自我提升。為了更體面的生活和更光明的未來,進入職場的“90后”絲毫不敢懈怠。

分期雖好,警惕掉進“無底洞”

一邊是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一邊是羞澀的口袋。借助消費金融、信貸工具超前消費或分期付款,是很多“90后”的消費習慣。

據統計,平均每4個“90后”就有1個人在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近四成“90后”把花唄設為支付寶首選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個百分點,超七成“90后”未來還將繼續超前消費。

這是怎麼造成的?我們來分析一下。

最開始,也許只是想買一部手機,可是還要交房租,直接買壓力有點大,就用了分期。一部價值四五千元的手機,分12個月還清,每月隻需還款三四百元,很有可能還是免息的。

手機到手后,覺得電腦用了好多年,反應越來越慢,沒開幾個程序就很卡,也該換了,於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一台電腦,分期賬單又增加了幾百塊錢。

手機拍照雖然像素很高,但有些使用場景還是沒法和相機相比,索性再來個相機——也是分期付款。

在家聽音樂,手機外放效果終歸不能讓人滿意,要達到“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的通透感,得買一個高品質的音箱。面對價格動輒上千的音箱,還是靠分期“大法”……

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多,支付寶花唄上的額度逐漸累積。為了將額度分散,索性再開個京東白條,以降低內心焦慮和負罪感。就這樣,微信裡的微粒貸、去哪兒網的拿去花、百度的有錢花、銀行信用卡甚至是某些不靠譜的網貸賬戶……種種信貸工具陸續開通,以滿足不同場景下超前消費的需求,債務額度不斷增長。

如果負債水平還沒有嚴重超標,又有穩定的工作,通過延長信用期限,多付出一些利息倒還不算是很壞的結果。實在不行跟家裡人低低頭也不失為救急之策,等到資金周轉開以后連本帶息還上就是了。

最壞的是嚴重超過負債能力,容易被網貸平台“低息”宣傳誘惑入坑,由此導致背上高利貸者大有人在,不僅搭上自己的前途,也拖累整個家庭,更有甚著為此付出年輕的生命。

不過,雖有悲劇發生,整體而言,絕大多數“90后”使用信貸工具都保持著冷靜和克制。87%的年輕人近一年內從未出現過逾期現象,僅3.6%的人產生經常逾期和以貸還貸現象。使用3個及以上互聯網小額借貸平台的用戶佔比為3%左右。絕大多數年輕人沒有被負債拖垮,反而還存下了不少錢。

據《“90后”攢錢報告》統計:92%的年輕人每個月都會有結余,“90后”每月在余額寶攢的錢,是其花唄賬單的4.5倍。受訪的“90后”表示,買生活必需品外想買的東西,會充分考慮經濟狀況。

精打細算,“90后”更會理財

北京市朝陽區三裡屯太古裡,霓虹閃爍,車水馬龍,人流熙攘。記者採訪了一位肩挎路易·威登“麻將包”的“90后”女生,她說:“差不多花掉了一個月工資吧,托朋友從法國帶回來的。平時會研究奢侈品在哪裡買便宜,比如買路易·威登的產品去法國,澳大利亞買古馳的包包,然后找靠譜的代購,能省不少錢。而且這些價格也處於波動狀態,需要隨時跟進。”

很多收入不高的“90后”舍得買大牌、買奢侈品,但是也對價格敏感,他們會想盡辦法找到最便宜的方式選購奢侈品。

在日用品上更斤斤計較。快遞不包郵?不買。網上看視頻充會員?不存在的。

“90后”的另一個精明之處在於,比父輩更早接觸到分期付款和理財產品的他們,也更容易接受和更有利地使用。對於“90后”的父輩來說,貸款買房不是件新鮮事,但是要讓他們把信貸工具用於日常生活消費可就難了,而“90后”精打細算薅起羊毛可毫不含糊。

小到用花唄打一個時間差賺點利息:在免息期內還款,現金拿去投資理財。

大到買車分期付款:“90后”小史夫婦住在天津,結婚沒多久,搖號中簽,打算買輛車,家裡給出錢,但是自己想分期付款,省下的現金用於投資。父母卻說:“分期太麻煩,還有好多陷阱和強制消費,最后一點也不便宜。”

小兩口則認真研究了其中的門道,對記者說,根據4S店的報價,如果使用分期,汽車價款會比全款便宜五六千塊錢。不過必須按照4S店的要求上“全險”,而全款則可以自己選擇險種,摒棄一些不實用的項目。另外還有GPS安裝費、手續費等幾項費用,七七八八加起來也是五六千元錢。分期付款總價沒什麼優勢,但是手裡的現金多了,還能用來做些投資,想要規避風險,買點收益穩定的基金債券就行。

“90后”的理財意識的確更明顯。數據顯示,32%的“90后”表示有明確的存款計劃,且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每月新增存款比例也有明顯提升,六成學生和近八成上班族每月能存下10%以上的收入。

“前幾年余額寶剛出來那會兒收益比較高,就把錢放在這裡,后來收益越來越低,就考慮其他途徑了。”在北京一所高校讀博士的杜斌說,現在投資收益是他和朋友們聚會時的熱門話題,常常和朋友們交流心得。

研究生畢業后來到合肥的朱銳鋒,每個月都會拿出一些錢投資,用自己在學校學習的政治經濟常識,指導家裡人炒美元,投資收益率超過10%。

北京大學研究員靳戈表示,“90后”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也是成長於中國經濟騰飛時期的一代,他們對消費和理財的接觸都比父輩要超前。再加上這代年輕人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我保障意識,精打細算、早早理財都是在為未來過好生活做足准備。

(責編:趙怡、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