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教育扶貧給西藏墨脫帶來什麼

2020年03月23日09: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社會工作教育扶貧給西藏墨脫帶來什麼

在國家精准扶貧政策推動下,西藏墨脫人民的居住環境、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但當地百姓的文化水平低,經濟意識薄弱,缺乏社區生活概念,業余生活極度匱乏。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精神扶貧”,是社會工作教育扶貧所要探索的課題。

------------------------

一張看似平常的照片,卻被魯東大學法學院教師李潔發在微信朋友圈中炫耀了一番。

照片中,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墨脫村40多位村民晚上聚在村委大院排練節目,准備參加鎮裡舉辦的群眾文藝匯演,站在前面指揮的是當地志願者噶迪措姆。

“這個場景在一年前連想都不敢想,那時墨脫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些社區文化活動,晚飯后大都足不出戶,待在家裡看電視。”李潔的另一個身份是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教育扶貧項目西藏團隊隊長。

魯東大學是首批“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百校對口扶貧計劃”院校,該校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獲得中央財政資助,對口扶貧墨脫縣。在既有精准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社會工作教育扶貧又會給當地帶來怎樣的變化?這一切如今有了答案。

“不能停,一直向前沖”

墨脫縣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是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級行政區。從拉薩坐6小時的客車到林芝,然后換乘越野車,歷經12小時的顛簸才能最終抵達墨脫縣城,路上有時還會遇到泥石流。

在國家精准扶貧政策推動下,墨脫人民的居住環境、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雖然地處偏僻,但如今的墨脫,村村通水泥路,戶戶通水電,家家住著一層混凝土、二層木結構的新房子。

生活富裕了,可是當地百姓文化水平低、經濟意識薄弱。他們沒有社區生活概念,閑暇時間無事可做,業余生活極度匱乏。

2019年暑假,李潔帶領21名魯東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志願者,分3組進駐墨脫縣亞東村、墨脫村、朗杰崗村,按照扶貧計劃,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社會工作教育扶貧志願服務。

朗杰崗村位於一座小山上,志願者進出村子一般坐當地駐村干部安排的摩托車。“有一次,路上遇到泥石流,前面的車子停了下來,后面的一看情況不好,大叫著提醒:‘不能停,一直向前沖’。”李潔回憶,后來他從村民那裡得知,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停下來,很容易被山上滾落下來的石頭擊中。“不能停,一直向前沖”——這句話也成了這些大學生志願者在墨脫工作時的座右銘。

志願者不僅要克服途中落石等危險,還要防備毒蛇、螞蝗、馬蜂等。“當地有一種小飛虫叫‘一點紅’,被這種小虫子咬到后,皮膚上會留下紅色的血泡,奇痒無比,甚至出現腫脹。這種小虫子到處都有,很難防備,不少志願者都被咬傷過。”李潔說。

這些困難卻沒能阻擋大學生志願者前行的腳步。

“原來我的漢字名字長這樣!”

“開始時,當地村民對於我們即將開展的工作一無所知,一臉茫然。在當地村干部的幫助下,我們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動員他們參加識字班、舞蹈隊,工作才慢慢開展起來。”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趙秀莉說,“有的參加識字班的村民看著自己的漢字名字,驚訝地說,‘原來我的名字長這樣啊!’看到他們喜悅和激動的樣子,苦點累點都值了。”

現在,許多村民已經從學習簡單的數字、單個字,到會寫一些生活常用字詞、能做簡單的計算。“去銀行辦理業務時,可以簽名了,再也不用按手印了。”這讓村民頓珠格外高興。

“朗杰崗村剛從大山深處搬遷出來,村民洗頭一直都用涼水,許多人都有頭疼的毛病。”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石華鋒介紹,他和同學將村民組織起來,從如何洗手、洗臉教起,為他們講授衛生健康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衛生習慣﹔教他們跳廣場舞、做健身操,改善因高原氣候造成的關節炎等疾病。

“我公公之前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自從參加了健身活動,大半年沒再去醫院,現在參加活動可積極了,每天吃完晚飯就去村委大院。”桑杰老人的兒媳婦說。

在這群大學生志願者的努力下,更多的改變出現了。當地村民法律意識比較淡,不少村民沒領結婚証。志願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開始組織村民學習婚姻法。“七夕節,我們協助當地政府為亞東村年過半百的16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現場還設計了婚姻法知識問答環節,村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法學專業學生付文鑫說。

“真是出乎意料,這些志願者把村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到了晚上,許多村民早早就來到村委大院,參加各種活動,哪怕碰到刮風下雨也會來。有一次,為了到鎮裡參加文藝匯演,許多村民來回步行了5個多小時。”亞東村駐村書記溫二飛興奮地說,“文化生活氣氛活躍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一定要把社會工作持續做下去”

對口扶貧項目結束后,社會服務工作怎麼辦?這也是李潔從一開始就思考的問題。

她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離開墨脫村的那一幕,頓珠老人緊緊擁抱著她,舍不得讓她走。老人說:“等你們再回來的時候,不知道我還在不在呢!”老人的話,深深觸動了李潔,她下決心一定要帶領志願者再回來,一定要想方設法把社會工作持續做下去。

為此,項目組嘗試在當地招募並培訓社會工作人才,孵化當地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工作,先后培育了紅音宣講團、紅溢養生堂、紅韻筆墨學習班、紅筑便民服務隊、紅漾藝術團等15個當地社區社會組織,並建立了志願者微信群,遠程指導當地志願者開展社區活動。

社會工作教育扶貧志願者離開后,這些社區服務組織接力在當地開展各種活動。亞東村紅筑便民服務隊開展“愛心維修”活動﹔紅溢養生堂教當地村民學健身養生操﹔紅漾藝術團組織村民跳廣場舞……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魯東大學黨委書記徐東升看來,“社會工作專業對口教育扶貧墨脫是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更是課程思政的鮮活素材。大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社工知識為邊疆人民送去幸福和溫暖,同時在實踐中接受教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記者 邢婷 通訊員 李青 劉艷莉)

(責編:趙怡、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