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實施腦起搏器術為帕金森患者恢復自理能力

2020年06月04日19:42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6月4日電 近日,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牽頭、多學科合作為一位患帕金森病十年的66歲患者張女士成功實施了腦起搏器術。在開機程控后,困擾患者十年的肢體震顫和僵直症狀立即消失,已經有五年臥床無法行走的張女士,可以再一次獨立行走,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運動障礙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步態不穩及其他非運動症狀,是目前僅次於腦卒中、痴呆,嚴重威脅老年人群健康的第三大殺手,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對於患者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

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郭冕主任醫師(中)為患者進行腦起搏器術。

“我被帕金森整整折磨了十年,天天在不停的吃藥,不敢見人,怕別人笑話。十年前剛剛發病的時候只是身體震顫、僵直,最近這五年越來越嚴重,已經完全喪失了行走能力,生活無法自理,就連進食都變得困難了。吃藥已經沒有效果了,我已經對生活喪失了信心。”張女士自述。

由於多年的藥物治療,張女士出現了耐藥。看到每天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張女士,家裡人四處尋醫問藥。在了解到可以手術治療后,家人帶她來到了哈醫大二院。

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郭冕主任醫師、神經內科五病房張麗梅主任醫師和黃湘楠副主任醫師組成的帕金森MDT團隊,對張女士的病情進行了多學科系統評估。

術前進行手術規劃

“患者帕金森病史十年,每天不僅服藥量大,還服用多種藥物,目前出現了耐藥,症狀控制不佳,急需行DBS來控制症狀。”郭冕主任醫師介紹,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又稱腦起搏器或電子藥,是利用立體定向技術,在患者腦內某一個特定核團植入電極,將脈沖發生器和電極連接,脈沖發生器發出脈沖式電信號,電信號通過電極傳送至大腦,對腦內特定核團進行持續的電脈沖刺激,從而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運動症狀。

據了解,DBS是需要醫生在不開顱的情況下,將電極植入大腦中指定位置,任何角度或距離上的輕微偏差都會影響植入效果,進而直接影響治療結果。因此,腦起搏器定位要求非常精准,是整個神經外科精度要求最高的手術。

術中測試,微電極記錄到核團細胞放電,意味著電極成功植入到腦深部核團的預定目標。

經過嚴格的術前評估和討論,團隊決定採用DBS。術中採用局麻+全身麻醉方法,郭冕主任醫師在局麻下顱骨鑽孔,立體定向引導下順利植入雙側電極,實現了准確無誤的將電極植入到腦深部核團的預定目標並在術中測試成功控制症狀﹔接著在全麻下將脈沖發生器埋入胸前皮下,通過連接線連接電極和脈沖發生器,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后一個月開機程控,調節好程控參數后,張女士身體震顫僵直的情況立即改善,時隔五年可以再一次獨自行走的張女士,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哈醫大二院副院長蔣傳路介紹,DBS治療帕金森,具有可調控、可逆、微創治療的優勢。此方式適用於出現耐藥、“關期”延長,“開期”縮短,服藥后異動明顯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對於運動症狀的改善立竿見影,長期效果良好,已成為目前公認的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療手段,為無數帕金森患者帶來了新希望。此外,DBS還可以應用到特發性震顫、梅杰綜合征、痙攣性斜頸以及昏迷促醒等疾病中。(焦洋、李華虹、曹玥)

圖片及視頻均由哈醫大二院提供

(責編:王艷、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