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為高質量脫貧注入“紅色動能” 讓貧困群眾真受益、真脫貧

2020年07月13日18:19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7月13日電 眼下,距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時刻還有不到200天,如何實現高質量脫貧,如何讓貧困群眾真受益、真脫貧?

在七台河,有這樣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

七台河市委組織部向全市貧困村派駐40支工作隊、120名駐村干部,組成不拔窮根絕不撤退的紅色突擊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幾年來,先后落實扶貧項目資金2500余萬元,帶領貧困村發展產業項目82個,平均每個貧困村有2個產業項目帶動脫貧。

培育了天巨靈芝、黑微生物黑木耳、蚯蚓雞蛋等立得住、叫得響的扶貧產品20余種。

大力推進消費扶貧活動,帶動奮斗村鮮食玉米增收580萬元,銷售蚯蚓雞蛋3.5萬枚。

在七台河市脫貧攻堅一線,廣大干部群眾的精氣神“燃”起來,干勁鼓起來,凝心聚力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

下足繡花功夫,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收起計算器,看著密密麻麻的記賬紙,黑龍江省統計局駐勃利縣小五站鎮衛東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周柏岩長長舒了一口氣,轉身拍了拍韓叔義的肩膀:“一筆筆加起來,年收入要超6000元哩。”

黑龍江省統計局駐村工作隊節日期間走訪慰問貧困戶。

2017年,剛被列為貧困戶的韓叔義,日子窘迫。

“家裡連買台彩電的錢都沒有。”一家3口,隻有9畝耕地,韓叔義身體又不好,隻能在近處謀點營生。“靠啥能養活一家人呢?”他白天晚上都在琢磨。

正犯愁的時候,村裡來了工作隊,通過與鎮信用社協調,幫他辦理了扶貧小額信貸。拿著3.4萬元貸款,韓叔義開了個小賣部,取名“紅霞雜貨店”。

“現在小店生意還過得去,每月收入五六百不成問題。”韓叔義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農忙時節,田間地頭,村民們正忙著上肥、翻地、覆膜……周柏岩說:“現在水泥路修了,彩鋼房屋明瓦亮,隻要咱甩開膀子干,脫貧准行!”

產業選對頭,脫貧有奔頭

入夏,勃利鎮星華村大地裡,數十棟塑料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一排排覆蓋著塑料地膜的土壟伸向遠方。

勃利縣人大駐村工作隊設立蔬菜批發交易市場。

“星華村會種菜的農戶多,發展特色裸地蔬菜種植是條脫貧致富的路子。”勃利縣人大駐勃利縣勃利鎮星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宇嘉說。

2018年春天,工作隊引導10戶蔬菜種植大戶成立蔬菜生產合作社,抱團種植,抱團管理,抱團銷售。

“眼看著產量上來了,不能再讓老百姓還蹲在田間地頭賣菜。”

工作隊積極對上爭取,最終,由黑龍江省人大投入20萬元建設了佔地300平方米的星華村蔬菜批發交易市場,供星華村及近郊自產自銷菜農免費使用。當年銷售蔬菜350萬斤,減少農民蔬菜銷售成本5萬元。

每天凌晨4點多,星華村蔬菜批發交易市場就很熱鬧了,菜農忙著把蔬菜過稱裝車,算賬收錢,心裡那叫一個甜。

“以前每到蔬菜上市的時候,有收購商來就賣一點,沒有,就隻能自己找車到縣裡賣。現在有了交易市場,賣菜再也不愁啦。”

菜農們高興,收購蔬菜的商販也跟著高興,不用再“走家串戶”了,來交易市場一趟就能把車裝得滿滿的。

如今,星華村油豆角種植基地已經形成,2019年面積達700畝,其他裸地蔬菜種植面積達150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生產專業村,油豆角、紫長茄、辣椒等遠銷周邊市縣。

既要看長遠,找到科學、有效的脫貧路徑,也要顧眼前,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快來看吶,剛出鍋的蜜棗粽子,香甜軟糯,吃一個都不解饞!”

七台河市人社局駐村工作隊幫助貧困戶售賣貨物。

勃利縣搶墾鄉的大集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駐勃利縣搶墾鄉搶墾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們,在“老板”於沿河的指導下做了一次“小商販”,在集市上吆喝起了粽子和手工荷包。

於沿河是搶墾村的貧困戶。五年前,兒子因腦出血去世,留下老兩口和還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孫子,年過六旬的他隻能靠出苦力勉強維持家裡生計。

“脫貧的事,一點兒都不能馬虎。”面對村裡的“老大難”,工作隊千方百計為於沿河一家找出路。

申領困難補助、辦理低保、介紹工作……今年“端午節”前夕,工作隊又出資為於沿河上了紙葫蘆、荷包等貨物,趕在集市前一天來到他家裡,幫著一起包粽子。

趕集當天,早晨4點,工作隊就幫著於沿河把粽子和荷包運到了集市上,招攬生意,點貨收錢,一直忙活到散集。

當一疊厚厚的鈔票捏在手心時,於沿河揩了揩汗,咧嘴笑了,“有工作隊,我心裡踏實,感覺這日子也有盼頭了。”

幫到點上,才能拔掉窮根,扶到根上,才能摘掉窮帽

初夏的早晨,勃利縣倭肯鎮鎮東村新修的大道上,遠遠就能瞧見三五成群的散養蚯蚓雞在道邊、樹叢中溜達。

七台河市民政局駐村工作隊引導貧困戶養殖“蚯蚓雞”。

“現在村裡沒閑人,都比著干哩!”貧困戶王福祥正忙著給雞舍消毒,“這些蚯蚓雞是咱致富的‘金雞’,可得照顧好了。”

在鎮東村,蚯蚓雞已成為脫貧致富主導產業,佔地5.5畝的散養蚯蚓雞場共養殖了700多隻蚯蚓雞,通過養雞,村集體增收1萬元,貧困戶增收10萬元以上。

“村子小、底子薄,沒有試錯的本錢,扶上馬更要送一程。”干了三年扶貧工作,市民政局駐勃利縣倭肯鎮鎮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朱鬆雪深知產業扶貧能拔窮根。

定好了路子,工作隊就更忙了,建設場地、聯系專家、技術培訓,為小雞和雞蛋找銷售渠道,“銷路通了,錢袋子穩了,才算扶到根上了。”

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去年,聽說村裡給貧困戶免費送雞雛,我連夜搭起了雞棚子,靠著養雞一年多掙了2000多元。”天還沒大亮,貧困戶張長弓就揮起鐵鍬清理雞糞。

七台河市有效推動貧困地區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新業態快速成長,貧困群眾心熱了、能力強了,“要我脫貧”變“我要脫貧”。

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連通左鄰右舍,甘洌清澈的自來水送入家家戶戶,紅瓦白牆的新農舍拔地而起。張長弓說,眼下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今年我還要再建一個雞棚,現在是脫貧,以后咱還要致富呢!”(韓婷澎、王達)

(責編:王旭、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