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產業扶貧項目挑起脫貧攻堅“大梁”

來源:大慶日報

2020年07月15日08:46  
 

日前,記者從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全市183個產業扶貧項目帶動1177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645元,今年新建的74個產業扶貧項目正有序推進,產業支撐脫貧攻堅作用日益凸顯。

扶貧產業選對頭,小康生活有奔頭。曾是林甸縣1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的四季青鎮新民村,如今迎來巨變。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幫助貧困群眾探索增收路徑,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內引外聯特色項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發展“一屯一品”種植業、“一大一小”養殖業、“一筐一結”手工編織,以及“智慧小園”庭院經濟,產業扶貧的路越走越寬。2019年新民村整村脫貧出列,累計脫貧74戶147人,未脫貧8戶1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2%。“通過線上直播預定的‘智慧小園’,已有訂單8萬多元,7月中下旬陸續發貨。”中國貿促會駐林甸縣新民村第一書記盈智祥介紹說,特色產業讓農民腰包鼓了起來,下一步新民村將重點延伸產業鏈條,瞄准高附加值的產品,手工編織“中國結”突破定型難題,種植、養殖繼續挖掘特色,力爭實現新突破。

新民村發展特色產業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僅僅是全市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主攻產業薄弱“軟肋”、持續增強“造血”功能,推動脫貧攻堅向脫貧致富轉變。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關鍵舉措,大慶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始終將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突出產業項目建設和扶貧利益連接機制構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目前“四縣一區”在產業扶貧上各具特色、亮點頻閃,產業扶貧已挑起脫貧攻堅“大梁”。

哈爾濱師范大學駐杜爾伯特縣一心鄉前進村工作隊,堅持“觀念扶貧”與“產業扶貧”齊頭並進,“參與式”產業扶貧模式有效激發了前進村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前進村從曾經的種玉米“靠天吃飯”到如今建起鮮食玉米項目,貧困戶通過種植、務工和利潤分紅獲得三次收益。“參與式”就是讓貧困群眾最大限度地參與到生產過程中來,哈師大工作隊通過搭建“農校對接”平台,先后爭取資金400多萬元,用於冬儲菜窖和鮮食玉米項目,同時還注冊了“打點屯”商標,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証,培育前進村自己的品牌和市場。

今年70歲的林甸縣林甸鎮實驗村二屯貧困戶王景昌,靠棚室、庭院經濟等產業扶貧項目帶動,家庭年收入從2017年的5千多元,增到了2019年的3萬多元,成功脫貧;肇州縣連海奶牛專業合作社,如今已建成標准化牛舍10棟,榨奶廳、防疫室、化驗室、青貯窖、辦公室、鍋爐房和生活區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千頭奶牛年產鮮奶4200噸,產值2100萬元,合作社為58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代養奶牛,每年每戶分成3000元;大同區於天利果蔬專業種植合作社已累計發展超大冷棚193棟、連體冷棚200畝、果蔬交易市場7000平方米,是全省北菜南運基地,不僅為貧困戶搭建務工平台、替貧困戶謀劃脫貧項目,還讓貧困戶成為棚室的主人,2019年採取“扶貧棚室+合作社經營+貧困戶收益”方式,讓全鄉貧困戶增加收入22.4萬元。在杜爾伯特,曾經的省級重點貧困村萬丈村和幸福村兩個村黨組織牽頭聯合組建了萬福盛和牛養殖合作社,整合各類資金300余萬元,發展和牛育肥產業項目,年純收益100余萬元,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均逐步壯大,全鎮貧困戶每年能得到30萬元保底分紅,助推貧困戶穩定脫貧,2019年帶動全鎮貧困戶年戶均增收327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是核心支撐。當前,全市各縣區緊抓項目建設黃金期,快速推進,讓貧困群眾早受益、穩增收,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記者 崔義鑫)

(責編:王思迪、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