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鴨山:天藍、地綠、水清 轉型發展為煤城“煥新顏”

袁成亮

2020年08月07日07:30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編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020年底前必須完成的目標,這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硬任務。

被綠水青山環繞的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近年來,深入落實工業強省建設和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大力發展現代大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惠民政策有力扶持,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成效顯著,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蹄疾步穩。

2020年2月26日,黑龍江省最后一批國定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黑龍江省20個國家級貧困縣、8個省級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龍江百姓有哪些幸福感和獲得感?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聚焦生態、農業、環境、鄉村振興、產業扶貧等多個方面,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黑龍江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新舉措、新作為和新面貌。

7月的黑龍江雙鴨山,天清氣朗,群山墨綠。這個昔日裡“一煤獨大”的城市正向著新產業、新格局持續發力。雙鴨山在走向小康的道路上,依托農業資源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條的完善,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空氣更清新了,山更綠了,雙鴨山人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 

“糧頭食尾”插上電商的“羽翼

一部手機、一棒玉米,開啟了許多人新的人生。

“顆粒飽滿,口感粘糯,開袋即食,東北粘玉米杠杠的!”在直播間的手機前,王家麗正向粉絲們熟練地介紹鮮食玉米。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一批雙鴨山人找到了“農頭工尾”的發力點,將龍江優質農產品銷往國內多地,也激發了身邊人干事創業的信心。

雙鴨山市電商王家麗展示鮮食玉米產品。袁成亮 攝

從雙鴨山農村走出來的王家麗2015年開始接觸微商,憑著愛思考、能吃苦的韌勁,她獲得了2016年度雙鴨山電商銷售冠軍。2017年,王家麗入駐雙鴨山市創業創新孵化基地——“風場”,開設了名為“佳麗良品”的拼多多商家店鋪,主營雙鴨山農特產品,主打產品就是粘玉米。

剛開始,粘玉米產品銷量不高,王家麗在“風場”提供的免費培訓中不斷學習銷售規則、運營技巧。慢慢地,她從一天銷售幾單,到后來30天銷售4500單,獲得拼多多粘玉米綜合排名第二的佳績,還在幾個城市招到代理商。2019年王家麗成立了黑龍江慧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品牌商標,實施訂單農業。借助電商平台,粘玉米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形成了產業鏈。2019年10月到2020年7月1日,王家麗的淘寶店鋪加線上平台銷售5萬余單共計100多萬棒粘玉米,銷售額250萬元。參與王家麗的訂單農業種植的農民每畝增收200元以上。王家麗通過與加工企業簽訂合同,又為20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增收。

與王家麗一樣,一批電商創業者通過“風場”孵化成長,目前雙鴨山市29個創業項目和團隊中,年銷售額超百萬元的有15個。

2020年1-5月份,雙鴨山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85.02萬件,同比增長39.49%﹔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549.87萬元,同比增長29.23%。截至目前,全市在線民生類店鋪數量為1225家,電商活躍度全省排名第5位﹔累計線上培訓822人﹔新增創業就業崗位400余個。電商產業帶動作用正在顯現。

在雙鴨山,一支充滿活力的電商團隊正在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促進“糧頭食尾”的產業融合,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農頭工尾”化解農民賣糧難 

見到寶清縣種糧戶李剛時,他正在萬裡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辦業務。“以前,寶清本地消化不了大量的玉米,一到賣糧的日子,我不得不把玉米運到別的地方賣,或者干脆賣給中間商,辛苦了一年,玉米也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我的糧食全由萬裡潤達收購,再不用自己雇車賣到外地,省了事還能賣上價。”李剛說,這幾年他還發動親戚朋友也把糧食賣給萬裡潤達,大伙再不必為賣糧難而糾結了。

雙鴨山市寶清縣萬裡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設備。袁成亮 攝

寶清縣周邊150公裡的玉米產量達1000萬噸以上。為使玉米資源提高附加值,寶清縣引進戰略性龍頭企業和項目,把資源優勢積極轉化為產品優勢。2017年落戶的黑龍江省萬裡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生物發酵制品生產及銷售,建有11萬噸賴氨酸項目、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和60萬噸玉米加工生產線項目。2020年5月,該公司首批產品賴氨酸硫酸鹽面世,玉米深加工項目實現全部投產。項目改善了能源消費結構、推動糧食轉化、增加就業崗位一千多個。

“我現在才理解什麼叫‘農頭工尾’,種糧的不愁賣糧、工廠不愁原料、不愁銷售,大家都有錢賺,才算有頭有尾!”李剛笑呵呵地說。

復綠還民創造宜居新環境 

7月3日,在雙鴨山市寶山區城區東部,黑龍江省“百大項目”——廢棄白灰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正在施工。

“目前植樹場地平整已完成70%,種植樟子鬆已達19500株。”寶山區住建局局長佟黎明介紹,廢棄白灰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總佔地面積為30公頃,目前正進行邊坡修整、場地清理、植被修復種植樟子鬆等工作。

“過去一刮大風,都得戴帽子、紗巾出門,衣服也不敢拿出來晾晒。”李金媛在白灰廠附近居住了20多年,過去的白灰廠雖然產生了經濟效益,卻造成了生態環境欠賬,附近居民生活受影響,裸露的山體還存在地質災害隱患。

雙鴨山市寶山區開展環境治理。袁成亮 攝

為了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寶山,近年來,寶山區推進礦區復綠生態治理工程建設,3個省級“百大項目”現已全部開工。其中,就包括廢棄白灰廠項目。待項目完工后,寶山區將增加成規模的山區綠化面積,不但美化了環境、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還為未來的旅游風景文化區、經濟林種植留出了發展空間。

“等山上地上都有了綠色,刮再大的風,我們也不用戴帽子、紗巾了。”看著山體上的綠色一天天增加,李金媛滿懷期待地說。

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雙鴨山發揮農業基礎優勢,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引進科技企業,實現了“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產業鏈條,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修復治理廢棄礦山生態環境,讓市民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一座產業紅火、環境宜居的雙鴨山正在揭開“面紗”,漸漸露出了模樣。

 

推薦閱讀:

黑河:小康路上走出“幸福節奏”

(責編:趙怡、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