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海拔4000米高原上

——三江源國家公園見聞

2020年09月22日13: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行走在海拔4000米高原上

很早就聽說青海的三江源區(黃河、長江、瀾滄江)是野生動物種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區,被稱為生態“處女地”。前不久,我第一次踏上了這片土地。

剛入秋,這裡的早晚便已寒冷襲人。剛才還是藍天白雲,一轉眼黑雲壓頂,頃刻間雨急雹落,讓人猝不及防。9月,一場場雨帶我們走進了高原秋的深處。

① 每一片垃圾都得到回收

從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啟程,汽車經過巴塘大草原,便開始了蜿蜒起伏的爬山過程,這裡是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峽谷地帶。

車盤旋至山頂似有摸天觸雲之感,俯瞰谷底,草甸沼澤相伴。草茂牛肥,水系發達,涓涓細流、小河流淌、湍急的江水,或直或曲,堪稱“高原水鄉”和牛羊牲畜的天然“大糧倉”。

車過治多縣進瑪多境內,一座高聳入雲的紀念碑矗立廣場中央處,碑下一塊天然巨石上刻有“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

中午飯后,匆匆“過客”的我們繼續“享受”上下顛簸、凍土草地和穿行千山萬壑間帶來的高原反應。這條路上系好安全帶是非常必要的,原因是牦牛、羊群攔路“截道”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

車輛行駛至鄉鎮人口密集區、隧道入口,公路上方架設的高清攝像頭嚴格監控過往車輛的速度。同行的撒拉族韓女士從小在玉樹長大,她告訴我:“小時候,這裡的路況極其糟糕,去趟西寧或下到鄉鎮要多至數天、少到半天的時間。”

打盹的功夫,汽車已到山頂埡口。兩側飄揚的幡旗讓大風吹得“嘩嘩”作響。腳踩在海拔4829米的巴顏喀拉山上,陣陣大風吹得讓人眼睛緊閉、臉發疼,吹得人站立不穩。

在我的印象裡,我們一路翻過了4座海拔4200米的高山。水喝多后,一行人增多了如廁的頻次,好在公路兩旁的廁所數量很多。白顏色牆壁上標識男左女右,垃圾收集點陪伴左右。同車的藏族導游小伙兒告訴我:“政府對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區內的垃圾處理下了很大功夫。這裡廁所多、回收垃圾點多,責任到各縣轄區環保部門,定期由專人專車清理打掃回收。”

② 每一股污水都經過處理

雜多縣是此行海拔最高、路途最遠的縣城,緩速的瀾滄江水流經這裡。緊臨瀾滄江上游核心區的雜多文旅生態苑為我們備好了豐盛的飯菜,生態苑裡的服務生和管理者大多來自外省,雜多的夏天很涼爽,生意也火爆。盡管生態苑靠近瀾滄江,但排污系統和廚余垃圾並不是直接就近排入江中,而是按照要求通過排污管道輸送到固定場地處理。

連續多日的舟車勞頓,個別高原反應強烈的人止步於吸氧狀態。又是近3小時車程,我們來到了曲麻萊縣易地搬遷安置點參觀。曲麻萊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三江源頭第一個藏族聚居牧業縣,也有“江河源頭第一縣”之稱。

2010年,長江村的牧民們響應號召,放棄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高寒草原和游牧的生活方式,來到曲麻萊縣城開始跨區域的移民生活。從村民才仁旦周的自我介紹得知:幾年前他以放牧、挖虫草為生,家庭年收入隻有一萬元左右,而如今,他自己的汽車修理店每年能有4萬元左右的收入,搬遷以后的最大感受不僅是收入變多了,視野也更加開闊了。家裡7口人,不愁吃喝,小孩子接受教育的學校固定了。

長江村的村委書記索昂尼瑪是個典型的藏族漢子,他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告訴我:“村裡辦的集體經濟是縣裡唯一的黃河源駕駛員培訓學校,每期可容納300人。2017年,村裡通過當地農商銀行(早年前的農村合作信用社)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買下了駕校,現在,駕校每年能創收130多萬元。此外,我們還有畜牧業合作社和一家建材市場,平均每年每戶大約有3萬元到手的紅利收入。”

③ 每一處風景都有生機

公元7世紀,唐代文成公主進藏,所經之地正是現在我們走的共玉高速和214國道,如今的青海藏族信眾去拉薩朝拜仍然走這條路。藏族導游小伙兒的老爸老媽步行去拉薩朝拜,正巧被我們在折回的路上遇見了。這條路兩側的山崖峭壁上刻有碩大的、顏色亮麗的藏經文和瑪尼巨石,十分醒目,路上不時見到行走的朝拜者身影。山口處,佛像、經幡、瑪尼堆伴有潺潺溪水長流不息。

在路一側的草場保護區,幾位包裹嚴實的藏族婦女手拿工具在撿拾垃圾和廢棄物。領隊才讓老弟見我好奇打聽緣由,便加快語速對我說:“這些人是遷出保護區的牧民,部分轉為環保工作者,負責清理保護區的垃圾,她們每月有薪資並納入政府管理。保護區‘一戶一崗’還設立了3042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

去往瀾滄江大峽谷核心區的路正在修復中。車行景移,出現在對面半山草場上悠閑吃草的牦牛在陽光照射下流光溢彩。瀾滄江水從峽谷中流過,兩岸群山高峻,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樹木茂盛,一年四季,蒼翠如一,可謂大自然的“巧手”杰作。

進入四面環山的昂賽鄉,村口牌子上寫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青護綠,生態報國”。街道兩側紅色太陽能路杆、經幡旗、寺廟很是搶眼。安置的搬遷房整齊劃一,筆直的馬路延伸至山腳下,隻見街道上有老人推著嬰兒車、有遛彎散步的、有騎行的學生放學回家的……依藏族人的生活起居、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該有的設施基本全具備。

送我進村的藏族司機說道:“這裡的村民很悠閑也很富裕,有在外打工的,也有養牛放羊的。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好,山上還有雪豹、岩羊等野生動物。”折返回程兩邊保護區,我遠遠見到了幾隻藏野驢和黑天鵝在沼澤地裡戲水玩耍。

行走三江源,我每一天都被高原純淨美麗的風光所震撼,每一天都為這和諧寧靜的氛圍所感動。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4縣和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此行時間雖短,但高原給我的印象卻終生不忘。(記者 趙樹宴)

(責編:王艷、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