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路上 風光無限

2020年09月28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騎行路上 風光無限

自行車運動風靡世界已有超過百年時間,這個前后攜帶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雖不起眼,可並不妨礙許多人騎著它駛向遠方。在中國,自行車產業雖起步較晚,但對於自行車的記憶伴隨了許多人的一生。它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是放學時的代步工具、也是運動時的“伙伴”……如今,自行車依然活躍在城市和鄉間,各類自行車賽事精彩紛呈,“騎行”也變得尋常起來。越來越多人騎上自行車,以綠色出行的方式感受沿途的風景、追逐快樂的生活。

追逐遠方的風景

2019年11月,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舉行。騎行者們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州府芒市出發,沿途經過瑞麗、盈江、騰沖、大理,直至麗江。一場自行車競賽,串起了雲南的大半個旅游勝地。

來自北京的騎行愛好者陳落落和二十幾個騎友一道參加了這場有近千人的比賽。9天,650公裡,她打卡姐告國門、翻越刀弄山、環行洱海,最后爬升1500米抵達玉龍雪山附近的牦牛坪,完成了這場騎行。

“在盈江時,騎車路過大片大片的甘蔗田、穿過鄉村的石板路,雖然顛簸,但徜徉於古色古香的村落,感覺非常好﹔在騰沖,因為路程長,出發早,在半山腰遇見了大霧,能見度原本非常低,繼續向山上騎行,太陽突然破霧而出,有種‘雲開見日’的驚喜﹔到了大理,我們的團隊組成了10多個人的‘小火車’,馳騁在洱海邊上,飽覽蒼山洱海﹔最后到了麗江,努力往海拔近3000米的牦牛坪騎行的時候,遠遠地看見雪山,感覺觸手可及。”

回憶起自行車節的情景,陳落落歷歷在目。對於她來說,這不僅是一場比賽,也像一次旅行,沿途美麗的風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讓她難以忘記的,還有當地淳朴的村民。“當地的居民非常熱情,不少人穿著民族服裝在路邊跳舞給我們加油,還有小朋友給我們遞水。”

“我從小就喜歡騎自行車,它比雙腿能到達更遠的地方,能讓我看到更美的風景。”陳落落說,相比汽車,自行車也更加綠色環保。因為酷愛騎行,北京及其周邊的騎行路線,她基本騎了個遍,9月20日,她剛參加了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舉辦的草原天路騎行,拿了女子組第8名。上個月,她還完成了環內蒙古察哈爾火山的騎行。

向上的生活態度

上班族王藝是一名鐵人三項選手,所謂“鐵人三項”是指由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三項組成的比賽,運動員需要一鼓作氣賽完全程。一眼看去,記者很難將瘦弱的王藝與“鐵人三項”聯系起來。

2018年初,即將大學畢業的王藝做了一場手術,術后恢復不久,她下定決心加強運動。“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從學業和生活的壓力中轉移出來,也是激勵自己,生病做手術並不可怕,要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騎自行車、游泳、跑步,王藝原本就有基礎,重新拾起來並不難。在醫生的建議下,她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后來還加入了學校的自行車協會和鐵人三項俱樂部,跟著團隊去青島、黃山、千島湖等地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賽,紀念牌也攢了一堆。與此同時,疾病也在漸漸遠離她。

畢業工作后,不再有時間完整地練習鐵人三項,但王藝將騎行的習慣保留了下來,每逢節假日,她都會與騎友去北京周邊騎行。“見過延慶百裡畫廊的紅葉、懷柔黃花城水長城的碧波、河北幽州峽谷的挂壁公路,還抽空去了大連和青海湖騎行。平時如果下班早,我都會花一兩個小時跑到郊外騎一圈。”王藝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騎行故事,比如哪次摔了跤磕破了膝蓋,哪次騎到一半因為斷頭路不得不終止,又有哪次因為自行車損壞、隻能伸手攔過路的車輛。“騎行路上的這些經歷是在辦公樓裡無法獲得的,騎行既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放鬆心情、調整狀態的方式,讓我不斷有新的能量面對生活。”王藝說。

綠色文明出行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大眾對健康、娛樂、休閑的需求迅速增長,自行車運動尤其是群眾性的自行車運動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從傳統競技項目到全民騎車活動,自行車的產業總量、產業覆蓋面、社會參與度和市場認可度快速上升。而在疫情期間,自行車銷量不減反增。綠色安全的自行車,更好滿足了人們的出行需求。

如今,在北京、上海、海南、廣西、青海等地,各類自行車賽事競相落地,有些成熟的賽事早已形成了品牌效應,比如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選手參加。而隨著騎行運動的普及,一些自行車賽事在保持專業化水准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騎行者的體驗,提供貼心服務。以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為例,它既有競賽的形式,又有騎游的屬性,能讓選手們在騎行過程中深入感受雲南當地的特色風光,期間還引入了“德宏民俗特色餐飲品鑒會”“盈江電音節”等活動。這也使自行車賽事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個窗口。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自行車運動正不斷向人們傳遞著綠色、環保、文明的出行理念。“我們每次組織活動的時候,都會要求大家遵守非機動車輛通行規則,進山不亂扔垃圾。”陳落落說。在自行車賽事現場,主辦方也會提醒參與者注意文明騎行、保護環境,並倡導市民文明出行。這賦予了騎行更深刻的意義。(記者 何欣禹)

(責編:王旭、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