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縣:強化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提升扶貧質效 

2020年10月15日11:27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通河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現場。李潔蕊 攝

人民網哈爾濱10月15日電(楊雪楠)10月14日,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系列新聞發布會和實地採訪活動來到了哈爾濱市通河縣,通河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通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哈寧介紹了扶貧工作情況。開展精准扶貧工作以來,通河縣強化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重點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問題,做到了脫貧攻堅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

走進樺樹村:“仁孝”治村 產業興村

樺樹為門,“仁孝”二字為楹,進入樺樹村,戶戶紅頂黃牆,房屋院舍排列規整,外山牆上或寫、或畫著古代孝親的典故,這就是以“仁孝”治村,讓村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的通河縣樺樹村。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通河縣樺樹村第一書記王仲明5年前來到樺樹村時,這裡還是周圍有名的貧困村。王仲明召集全村老少共同議事,從解決農民精神動力入手,開展道德文化教育、政策法律宣講,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弘揚時代新風。同時完善基礎建設,打造環境美麗村,主街全部實現硬化、綠化、亮化。建設便民浴池和便民食堂,免費為村民提供洗澡和理發服務。改造仁孝文化廣場5000余平方米,修建百善圖、仁孝長廊、二十四孝文化街及村訓石等傳統文化景觀,以傳統文化潛移默化教育引導村民。

通河縣樺樹村立在廣場上的“村訓”。李潔蕊 攝

“樺樹小街二裡長,家家戶戶有一行”是樺樹村的口號。聚焦產業發展,打造生活富裕村。讓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產業”。探索“生態變產業”路徑,確立大果榛子、木耳種植、棚室採摘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和秸稈處理、果樹種植、庭院種植養殖經濟三大輔助產業。推動“綠色+”產業升級,實現村民合作社入股分紅、農產品銷售、就近務工“三重收入”,全村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真正在綠水青山中找到了“金山銀山”。樺樹村的成功經歷也帶動了周圍鄉村的建設和發展。

層層簽訂責任狀 駐村幫扶、保障全覆蓋

樺樹村的變化並不是個例,通河縣有82個行政村、205個自然屯、23萬人口。全縣有扶貧任務的行政村81個。5年攻堅期內,通河縣、鎮兩級均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縣、鎮、村層層簽訂責任狀,縣四大班子成員分別包鎮聯村,各鎮、各部門主要領導包村包戶。派出縣級駐村工作隊74支229人,選派1341名幫扶責任人與所有貧困家庭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實現駐村定點幫扶全覆蓋。

樺樹村第一書記王仲明介紹樺樹村從“后進”到“后勁”的蝶變之旅。李潔蕊 攝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准要求,通河縣嚴格落實各項扶貧政策。三年來,共投入資金2200萬元為貧困戶新建、維修、安置、租賃住房﹔投入資金3696萬元,實施安全飲水改造項目,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在落實醫療“三重保障”政策基礎上,又建立了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貧困戶基本醫療得到了有效保障。各類各項教育資助政策全面落實,145名貧困學生無一例失學輟學。

產業就業夯實增收 重點監測防返貧

聚焦產業就業,夯實增收基礎。通河縣發展光伏扶貧電站、生豬養殖場、食用菌栽培、大榛子基地等扶貧產業項目96個,疊加帶動貧困戶1412戶,戶均增收2500元。今年投資1828萬元,實施了烏鴉泡鎮良種繁育基地、清河鎮肉鵝養殖基地等5個重點扶貧產業項目,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366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余元。累計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5395.7萬元,通過自主經營或委托合作社代耕代養,110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建立利益聯結帶貧機制,大力實施就業扶貧行動等。通過多措並舉,貧困群體收入年均遞增達9.3%。

樺樹村第一書記王仲明在村裡為年輕人建了一間電商直播間,讓村裡年輕人直播帶貨,幫村民推介村裡特色產品。李潔蕊 攝

為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長效機制,通河縣制定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方案,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人均收入低於5670元的農戶納入監測范圍,對13戶返貧風險戶和45戶易致貧邊緣戶進行重點監測,逐戶落實幫扶政策措施。對貧困戶和低收入農戶因病、因災發生大額支出費用給予救助,確保全縣農村人口非貧不致貧、脫貧不返貧。

(責編:王旭、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