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鼓了,產品多了,熱情高了

有底氣有動力 農村市場火起來(經濟新方位·擴內需促消費)

人民日報記者 王 浩

2020年12月15日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有底氣有動力 農村市場火起來(經濟新方位·擴內需促消費)

農村消費是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潛力巨大。今年10月份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1%,增速較上月加快1.1個百分點。農村消費穩步復蘇,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

潛力大

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名義增速由降轉增

最近添置的物件,哪個最能提升幸福感?

“建了淋浴房,裝上智能熱水器,一共花了5500多元,真是值!”江蘇徐州市銅山區棠張鎮躍進村村民胡敏說,“過去一到冬天,洗澡要去大澡堂,如今方便多了。”

“客廳有櫃式空調,臥室裝了挂式空調。這幾天,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空調一開,暖風呼呼地吹,過冬不遭罪。”細數這些年添置的大件,胡敏打開話匣子,電視從“大疙瘩”變成大屏幕,洗衣機升級成全自動,家裡還買了電動車、面包車……

消費升級同樣發生在四川丹棱縣張場鎮廖店村。“算算這些年電費變化,就知道村民消費水平噌噌漲。以前每家每年用電幾十千瓦時,現在每家每月用電就有幾十千瓦時。”村黨支部書記蔣光慧說,電視、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已經成了“標配”,全村小汽車有幾十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430元,由上半年下降1.6%轉為增長0.8%,名義增速年內首次由降轉增,農村消費市場動能充沛。

農村消費熱情為何高漲?

口袋越來越鼓,農民敢消費。“這些年收入高了,買東西底氣足了,日子越過越好。”胡敏在村裡衛生紙廠上班,老伴兒承攬附近建房工程,全家一年收入能有10萬多元。

“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農民潛在的消費需求被逐步喚醒,農村消費市場不斷活躍,為我國消費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介紹,一方面,農村消費水平提升,城鄉消費更加平衡,能夠促進我國消費市場提質擴容﹔另一方面,在城市市場趨於飽和的消費品,在農村市場潛力巨大,企業可以挖掘新增長點。

優惠政策落地,農民願消費。汽車、家電、餐飲等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是消費市場的頂梁柱,也是打開農村消費市場的重點。

多部門出台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介紹,農村地區具有推廣新能源汽車諸多優勢條件,為促進適合農村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多部門7月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據初步統計,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近4個月銷量已超過18萬輛。

“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一系列有利條件不斷釋放農村消費市場的潛力。”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

亮點足

1—10月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8.8%

群山環抱的廖店村,過去因交通不便,農產品出不去,消費品進不來。

一根網線改變了廖店村。今年6月,在縣裡支持下,多家快遞公司把快遞點延伸到村。“快遞點就設在村委會大院,村民動動手指,就能享受送貨上門服務。每天村裡能有50多件快遞。”蔣光慧說。

優質消費品下鄉,土特產品出山。村裡發展3500多畝山茶、3000多畝脆紅李。不少村民搞起電商,“網紅”農產品、鄉村直播員涌現。“農產品銷路不用愁,一畝茶葉收入達5000元,脆紅李畝均收入更是過萬元。預計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能達1.8萬元。”蔣光慧說。

電商進村,是農村消費一大亮點。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8.8%﹔前三季度,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884.1億元,同比增長34.3%。“電商暢通了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渠道,進一步拉近城鄉距離,促進下沉市場消費崛起,提升農村消費便利化。”李國祥說。

讓農村電商從“一時火”到“時時火”,還有短板需要補齊。“冷鏈物流、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欠賬多﹔農村點多面散,物流成本高,市場主體布局農村積極性不高,這些都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洪濤介紹。

改造提升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健全農村物流體系。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累計支持1338個縣,對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全覆蓋﹔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個,鄉村電商站點14萬個。

此外,農村消費市場面臨優質產品供給不足問題。“農民消費理念從‘不講究’向‘不將就’轉變,更加追求產品品質。但同時,農村地區的商貿市場、連鎖超市、便利商店等布局少,農民買不到想買的。”李國祥建議,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建設,構建大型市場、流動集市和便利商超相互配合的網絡。各類市場也應積極研發生產更多貼近農民的產品, 讓農民能買到品類多、品質好、品牌優的商品。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以擴大縣域鄉鎮消費為抓手帶動農村消費,發揮以城帶鄉作用,加快形成城鄉消費融合發展新格局。

強監管

為農民營造舒心的消費環境

讓農村消費持續強勁,要有完善的“硬設施”,更要打造有序健康的“軟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

近日,在徐州睢寧縣,一場整治農村市場“三無”“山寨”產品行動開展。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動執法人員50余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戶160余戶,立案7起,查扣涉嫌問題食品55件(箱)。當地還在農村集貿市場設立投訴服務窗口,鼓勵村民提供相關線索。

“加強農村消費市場的監管,勢在必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農村消費市場有其特殊性,市場主體點多面廣,其中一些是流動商販﹔基層監管力量薄弱,難以觸及各個角落。這些都給了不法商販可乘之機。

劉俊海介紹,從商品種類上看,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酒水飲料、服裝鞋帽等“三無”“山寨”產品是監管重點。從時間上,農村廟會、節假日和婚喪嫁娶是侵權高發期。有關部門應出台針對性措施,維護農村市場秩序。

不能讓農村成為監管死角。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5部門聯合部署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專項執法行動重點關注農貿市場、食品批發商、小餐館、校園周邊小超市小商店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重點關注傳統節令食品集中上市、群眾集中消費、食品消費量大的重要時間節點,重拳出擊整治農村假冒偽劣產品。

“維護農村市場秩序,離不開農民消費維權意識的提升。”李國祥說。農民對商品品牌和品質的鑒別能力需要提升。

李國祥建議,一方面可在集貿市場,採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集中宣講﹔另一方面,結合社區網格化治理,開設流動維權窗口等,強化監管力量,降低維權成本。

(責編:王艷、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