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有滯后性 如何避險牢記這十條
2023年08月08日08:56 |

近日,哈爾濱市多地遭受持續強降雨侵襲,導致山區、半山區邊坡岩土體飽和軟化,極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河岸坍塌等滯后性地質災害。為做好哈市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哈爾濱市資源規劃局就滯后性地質災害避險提出以下十條建議:
一、大雨后或連續陰雨天氣,不要逗留在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點附近的水庫、河堤、臨崖臨水、高填方及山區道路和橋涵隧洞等危險區域。
二、如發現山體局部區域突然強烈膨脹、鼓裂﹔前緣突然出現局部滑塌或規律排列的裂縫﹔地下水沿擠壓裂縫溢出形成濕地等地下水異常現象﹔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等跡象之一,立即向安全地帶撤離,並報告當地政府或自然資源部門。
三、避免在當地政府已告知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附近區域活動,如放牧、挖野菜、採蘑菇等,嚴禁將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區域設為臨時轉移場所。
四、如遇陡坡掉落土塊或碎石時,不要靠近,嚴禁從坡下穿行或攀登危岩。
五、如遇滑坡正發生時,應向滑坡邊界兩側之外撤離,不要沿滑坡移動方向逃生。
六、不要靠近地質災害警示牌附近區域,要盡量繞行,如已進入警示區域,人員車輛應注意觀察迅速通過,切勿逗留。如發現身處高陡崖壁(崩塌體)下方,應迅速向兩邊逃離。
七、如感覺到地面震動,可能為泥石流或滑坡發生前兆,應立即向兩側地形平緩區域逃離。
八、巡查監測人員不要在土質疏鬆地斜坡上停留,以防斜坡失穩下滑。應在基底穩固、平緩的地方停留觀察。
九、如不慎進入泥石流區時,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不能上樹躲避,以防泥石流動中剪斷樹木。
十、因地質災害風險撤離人員,未經地方政府同意,不要返回居住地,謹防人員回流。(記者梁晨)
(責編:鄒慧、王思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