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佳木斯創新舉措書寫基層治理精彩篇章

2024年12月02日08:02 | 來源:黑龍江日報
小字號

清晨的陽光洒在佳木斯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網格員巡邏的身影,她們正幫助群眾解決一件件、一樁樁“憂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午間的暖心食堂內,彌漫著飯菜的香氣,老人們圍坐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雲法庭+警法訴訟共享平台”,讓群眾的公平正義得以高效守護。佳木斯,正以獨特的方式書寫著基層治理的精彩篇章。

今年,佳木斯市委提出,以大力實施“十大攻堅行動”,推動形成“五個提升年”為主牽引,全面推進“百項重點突破性工作”,推動解決“千件實事”,扎實辦好“萬件小事”。用“萬件小事”托起“千件實事”,用“千件實事”支撐“百件難事”,用“百件難事”攻破“十件大事”,持續激發經濟活力、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穩定。

12345+網格 矛盾化解不出“格”

走進佳木斯市郊區友誼街道吉運社區,整潔的小區環境、和諧的鄰裡氛圍讓人備感溫馨。曾經,小區裡矛盾糾紛時有發生,居民們常常通過撥打 12345 熱線反映訴求。然而,隨著 “12345 熱線+網格化” 模式的推行,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

早上8點,吉運社區的網格員范瑩帶著“隨身工具包”開啟了今日的“管家”工作。她穿梭在大街小巷,時刻觀察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有無臟亂或損壞,與網格內熟悉的居民聊天互動,收集社情民意。一旦發現問題,范瑩會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終端上報,相關部門迅速響應,及時處理。

前不久,小區裡兩戶居民因為樓道堆放雜物問題產生了矛盾,互不相讓。范瑩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耐心傾聽雙方的訴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居民們講解樓道堆放雜物的危害以及和諧鄰裡關系的重要性。在她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主動清理了樓道雜物。

通過網格化管理,許多矛盾在萌芽狀態就被化解,真正做到了矛盾化解不出 “格”。“現在居民們知道,遇到問題可以先找網格員,網格員解決不了的,也會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進行處理的。”范瑩說。

吉運社區的王大媽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有問題就打 12345,現在有網格員在,很多事情很快就能解決。有一次我家樓下的垃圾桶壞了,垃圾外溢,影響了小區的環境衛生,還沒等我反應,網格員就聯系物業更換了。” 王大媽的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12345 熱線 + 網格化” 融合共治服務管理新模式,實現了信息互通、優勢互補。網格化管理為12345 熱線提供問題線索,12345 熱線則為網格化管理解決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通過這種模式,佳木斯市基層治理更加精准、高效,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據統計,今年1至9月,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公共區域城市管理類訴求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

暖胃更暖心 關愛老年人

在佳木斯市前進區港灣街道春光社區,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暖心食堂。這個小小的食堂,如同冬日裡的暖陽,溫暖著社區居民的心,成為佳木斯市基層治理的生動寫照。

暖心食堂的誕生,源於對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的關注。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許多老人面臨著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在日常走訪中深刻感受到了老人們的無奈和期盼。“孩子們都不在身邊,自己做飯太麻煩了,有時候做一頓飯吃好幾頓。” 李奶奶的話道出了許多老人的心聲。

春光社區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居民住宅多,常住居民達9701人,被作為首個試點社區。從運營模式到第三方篩選,從菜品選擇到服務模式,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工作人員的心血。他們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力求打造一個讓老人們吃得放心、吃得舒心的地方。

走進食堂,整潔的環境、溫馨的布置讓人倍感舒適。食堂的菜品豐富多樣,營養均衡,而且價格實惠。每天,老人們早早地來到食堂,一邊聊天一邊等待著美味的飯菜。暖心食堂負責人李金玉表示:“關愛老年人是我們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王大爺是暖心食堂的常客,他說:“以前一個人在家,吃飯總是湊合。現在有了這個食堂,每天都能吃到熱乎飯,真是太好了。而且這裡的工作人員服務也很周到,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暖心食堂的建立,是佳木斯市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是政府和社區對群眾需求的關注和回應,展現了基層治理的創新與活力。通過建設社區暖心食堂,不僅解決了老人們的實際困難,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高效便捷 維護公平正義

不久前,在佳木斯市郊區分局內,兩位居民因為鄰裡糾紛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差點大打出手。民警趕到現場后,發現這起糾紛不僅涉及治安問題,還牽扯到民事賠償等復雜情況。以往,這樣的案件可能需要當事人在派出所和法院之間來回奔波,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但這次,民警將雙方帶到了 “警法訴訟服務平台”。

在這裡,通過 “雲法庭” 系統,法官迅速連線,與民警一同展開調解工作。法官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耐心地為雙方分析利弊,民警則憑借對當地情況和當事人的了解,從情理角度進行勸導。經過一番努力,雙方最終達成和解,並在平台上完成了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整個過程高效便捷,當事人無需再東奔西走。

公安派出所與基層法庭分別是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最基層單位,也是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陣地。佳木斯市創新推出的“雲法庭+警法訴訟共享平台”,以公安派出所現有的場地及設施為依托,以鎮街、村居、產業園區的實體化場所為支點,集成移動微法院、庭審直播系統、裁判文書公開平台等軟件模塊,由法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共同參與,為群眾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同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司法服務延伸到鎮街、村社等社會治理最末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張樹偉介紹,該創新模式在日常工作中,派出所民警與法官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採取互派方式,擔任“警法訴訟服務共享平台”的“法律顧問”,針對普通糾紛和法律咨詢,通過線上平台解答群眾疑惑。同時,通過派出所與人民法庭的互促協助,將調解指導、糾紛化解、網上立案、線上訴訟、普法宣傳等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大大減少了調解成本,提高了調解效率,真正實現力量融合、資源聚合、流程再造,有力推動基層綜合治理質效提升。(記者 付宇 劉大泳)

(責編:王思迪、張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多彩大地的蓬勃脈動00:45
  • 哈爾濱“紅腸”的由來02:02
  • 俯瞰大興安嶺 盡覽森林之美00: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