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日報看黑龍江2025

老場館換新顏(亞冬縱橫)

2025年02月12日06: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滑出幾代世界冠軍的訓練基地

  本報記者  陶相安  季  芳

  2月10日,哈爾濱亞冬會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決賽在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舉行,中國隊選手楊濱瑜奪得冠軍。當沉甸甸的金牌挂在胸前,出生於哈爾濱的楊濱瑜感到十分幸福,“進入國家隊之前,我就在這裡訓練,回‘家’比賽的感覺真好。”

  在滑冰界,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是個響亮的名字,楊揚、王濛、薛瑞紅、王曼麗等冠軍都是從這裡滑向世界舞台。“楊揚、王濛小時候訓練完,還會在院子裡出溜著玩。”訓練中心維修改造項目總工程師吳獻回憶。

  作為哈爾濱亞冬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項目比賽場地,這座擁有40多年歷史的訓練基地,再次見証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榮耀時刻。

  2月8日,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項目比賽現場,隨著刷新賽會及亞洲紀錄,中國隊選手寧忠岩終於實現兒時的夢想,“我在這裡練了10多年,小時候經常見各路高手在這裡爭金奪銀,我這次參賽的目標就是贏得金牌獻給家鄉父老。”

  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綜合館建成於1983年,速滑館於1995年在露天場地基礎上建成,隨著第三屆亞冬會、2004年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大獎賽、第二十四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等賽事的舉辦,場館設施不斷升級。

  吳獻表示:“本屆亞冬會籌備期間,我們對速滑館的屋面和外牆體進行了改造,提高了場館保溫性能﹔更換了制冷設備,使場館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承辦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的綜合館在制冷、照明、顯示屏、音響、網絡等方面進行了升級,花樣滑冰訓練館配備了數字智能化體能訓練器械,助力運動員日常訓練。”

  場館煥然一新,讓再次回到這裡的亞冬會速度滑冰館運行團隊成員於靜驚喜不已。作為中國速度滑冰隊前隊員,她對在這裡訓練的情景記憶猶新。“這裡是很多人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冠軍的搖籃。”於靜自豪地說,“經過改造,運動員訓練、比賽的環境更好了。”

  “我們將以舉辦亞冬會為契機,繼續打造優質的訓練場地,堅持專業訓練和后備人才培養,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的冰雪運動人才。”吳獻說。

  

  “藏”在小學裡的亞冬場館

  本報記者  王  博  方  圓

  從哈爾濱市中心乘車約1小時,便來到本屆亞冬會冰壺比賽場館所在地——哈爾濱市南城第一小學。步入校園,整齊的塑膠跑道,紅白相間的教學樓令人眼熟。若不是學校裡挂著醒目的標識,很難想象,這裡竟“藏”著一座亞冬會場館。中國冰壺隊混雙組合韓雨/王智宇在這裡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拼下本屆亞冬會首枚獎牌。

  南城一小以冰球項目為特色,是國家級冰球傳統學校,還是中國女子冰球隊后備人才培養基地。2017年,學校冰球館正式落成,這也是全國第一座建在小學裡的冰球館。2023年,南城一小被中國冰球協會授予“冰球搖籃”榮譽稱號。“在我們學校,每周每個學生都要上2課時的冰上課。我們爭取全員上冰,孩子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冰壺、速滑或冰球運動。”學校副校長李岩峰說。

  秉承“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本次亞冬會冰上項目5個場館全部利用原有場館及設施升級改造完成。哈爾濱市平房區冰壺館場館主任徐晶明介紹:“雖然南城一小裡的是冰球場館,經過組委會考察,這裡的場地面積和冰面基礎可以改造成冰壺館。”

  然而,改造並非易事。

  冰壺項目對場地要求很高,要求冰面極為平整,1毫米的平坦度偏差都會對冰壺的走向產生很大改變,進而影響選手的發揮。此外,冰球館與冰壺館在冰面厚度、平整度等方面標准不同,改造時需要把冰面全部融掉,再重新鋪冰。

  干著干著,又出現了新問題。“融冰后,我們發現地面由於熱脹冷縮產生了形變,如果直接在上面鋪冰,會讓平整度大打折扣。”徐晶明說,由於時間緊迫,改造團隊立刻對地面進行拆除重建,又用兩周制冰。之后,冰壺館進行了全要素測試賽,驗收結果符合國際大賽標准。

  得知學校冰球館為亞冬會服務,學生們十分開心。冰壺館的運動員通道旁,裝點著孩子們手工制作的板報、圖畫,充滿了童趣。湊近一看,這裡還有各代表團運動員的留言,充滿溫情。其中一條用歪歪扭扭的漢字寫著對孩子們的回應:“謝謝你的畫!希望你能愛上冰雪運動,祝你健康成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2日 13 版)

(責編:於洋、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2025,黑龍江這樣干!01:32
  • 冰雪大世界的冰雕是如何誕生的?01:50
  • 雪地觀鶴翩躚舞01: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