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曲敏书记,您刚才讲,绥化建设“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践行“两座金山银山”理念。能否更具体地介绍下,绥化是怎样把“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的?是怎样让寒地黑土“生金长银”的?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第一,形成了“都城地”的思路定位。我们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充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辩证思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思路,认识梳理绥化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集思广益,传承发展,形成了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构建“1+4+N”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千百十”工程的思路定位、目标任务和载体抓手,从概念的提出到体系链条不断完善,从目标的确立到路径载体的搭建,强化系统思维,从农业内部、生态领域和行业层面,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确定了“三个第一,三个千亿”的目标任务。保护寒地黑土第一优势资源,打造千亿级品牌价值。擦亮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三张名片”,深入实施“寒地黑土+”双品牌战略,持续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行动,当好“压舱石”,做强“供给端”,促进旺丁旺财。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第一支柱产业,打造千亿级产值贡献。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叠加”,推动“食尾”向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等高品质食品发展,推动“工尾”向医药、化工、生物领域延伸,培育国内一流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田园养生第一朝阳经济,打造千亿级潜力空间。抓住互联互通、乡村振兴、消费升级“三大机遇”,加快与哈大创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哈北交通枢纽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哈大绥”都市圈核心区黄金三角,建设产城人融合田园城市,在创造更多美好生活产品上释放潜力潜能。
第三,探索了破解“三道难题”、积蓄“三个动能”的实践路径。一是破解农业大市“大而不强”难题,推动由“大”到“强”。转变“原料当商品、粗初即加工”“拾到篮子就是菜”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聚焦“两头两尾”,围绕“第一支柱产业”定位,量化“千亿级产值”目标,推动大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经济、发展优势。二是破解紧靠省会“近而不亲”难题,推动由“近”到“亲”。变“大树底下不长草”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变“弯道超车”为“变道换向”。抓住省委打造“1小时”“2小时”经济圈的历史性机遇,加快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借力借智,将从“单一竞争”变为“区域融合”,哈绥有望“双城”同城一体。三是破解改革经验“新而不众”难题,推动由“新”到“众”。变“热衷造盆景”为“合力成风景”,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农村是改革的策源地、农业是创新的大舞台、农民是转型的生力军。绥化在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新一轮深化改革中有亮点、有探索、有创新。我们坚持“点线面”结合,把这些好的改革经验推广放大到全市。
问:今年是黑龙江省的招商引资年,马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工商届人士,引领“投资走出山海关、直奔黑龙江“正呈现喜人态势。最近我也注意到,绥化市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可喜成果,落地了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比如新和成、象屿、蚂蚁金服等在绥化这方热土落地生根,我想请张市长回答一下,绥化市在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上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才有如此可喜的鲶鱼效应?谢谢!
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林:总结这两年的招商引资实践,如果说有什么体会的话,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动摇、不撒手,把领导力量、优势资源、要素配套,突出向重点产业、标杆企业、服务环境上聚焦。
1.聚焦重点产业。过去我们招商往往是大撒网,“拾到篮子都是菜”,碰到啥招啥,结果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落地成功率低,落地后生命力也不强。为此,我们对市情进行了再认识。绥化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的,就是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最有希望的是玉米产业。这是因为从全球来看,玉米精深加工自1848年以来,始终以其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大,雄踞世界农产品加工前列。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研究所给我们制定发展规划也充分证明,绥化发展玉米产业有资源优势、有产业基础、有承载空间,把玉米这篇文章做好了,绥化整个现代农业和加工制造业都将上一个大的台阶。之后,我们把发展玉米产业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力推进玉米产业招商。可以预见,未来3到5年,绥化玉米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万吨产能、千亿级产出,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2.聚焦标杆企业。现代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到产业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对上游有牵引、对下游有驱动的标杆企业。我们通过捋清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绘制出了全省第一张产业链图谱。通过这张图谱,不仅把产业链上的主导产品找到了,还找到了国内外最顶尖的标杆企业。瞄准这些企业,把招商力量和最优质的资源要素都向他们倾斜。新和成、象屿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就是这样落户绥化的。标杆企业来了,产业集群就形成了,就会有一大批企业围绕他形成上下游的吃配关系,这样原有的企业也盘活了,新的企业又落地了,整个产业的韧性就出来了,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都增强了,产业链上企业的日子都好过了。比如,新和成生产的辅酶Q10,它的上游要经过淀粉、葡萄糖等多个环节,形成一条长长的链条。同时它的菌渣,又是生产饲料和有机肥的原料,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循环,整个产业越做越大。同时,我们在招商中还严守生态、耕地和债务三条红线,凡是生态环保不过关、触碰耕地红线和超出政府实际承受能力的,项目再好我们也不招。
3.聚焦服务环境。企业能不能来,首先考虑的是资源,但最后决定能否落地的,一定是服务环境。现在我们招商引资不是简单地拼政策、拼优惠,而是紧紧围绕“企业如何落地、落地后如何成长”来打造环境。企业没落地的时候,帮着研究产业链上的位置,跟他算好账,让他落地;企业落地了,审批和服务马上跟上去,配套基础设施也跟上去,使其顺畅投产达产,避免落地后不挣钱。我们在全国较早向企业派驻驻企秘书,绘制了项目要素图谱和政策保障图谱等等。这些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商”自然就来了。新和成就是近年来第一个跨过山海关在绥化投资70亿元的浙商。这里既有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也有我们的真诚服务。天有为电子是汽车仪表行业世界前五的标杆企业,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思路,组织召开190多个企业参加的全球供应商大会,当时就有5户企业决定落户绥化。对于像蚂蚁金服这样的新业态,我们也大胆去招。因为它与老百姓对金融的需求非常吻合,我们政府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为企业提供他们需要的数据,哪怕是冒一些风险,顶着一些压力,也要有这个担当。仅仅一个月,蚂蚁金服授信人数就达到48万,授信额度超过40亿元,贷出3.5个亿。借这个机会,我还要向媒体朋友宣布,近期我们要举办院士龙江行·绥化玉米产业发展对话,从更高的层次把握玉米产业发展脉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谢谢!
问:想问下曲书记,我们了解到,绥化这几年跑出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较快。请问,绥化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绥化县域经济既是全省县域发展的主力,也是绥化市域经济的主体。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17.5%,占全市89.8%。近80%的公共财政收入来自县域贡献。是绥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硬支撑”。
具体是抓住“三个要素”,建立“一个制度”。所谓“三个要素”,就是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企业家群体。
第一,抓优势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我们注重解决“两个倾向”。即“同质化、杂乱化”倾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决定了黑龙江省绥化市天然的同质化倾向,必须强化同质化中的差别化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防止“左右一般高”现象;面对大范围产业转移和后发地区的迫切需求,必须避免饥不择食、慌不择路,防止“拾到篮子就是菜”现象。不能让短期的“资源错配”影响了长远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全市“一盘棋”,县域“一张图”,构建“1+4+N”现代产业体系,从顶层设计到精准用力到链条推动,防止出现忽高忽低、此起彼伏。我们注重突出“一县一业”。既坚持联动集成,也倡导各自突破。如,安达的精细化工和现代乳业“双轮驱动”型;如,肇东以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一主”,以航空小镇、都市田园为“两翼”的“三叉戟”型;如,青冈的龙凤玉米、金达亚麻、赛美葵花、铁骑力士优食的“动车组”型。打造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带。
第二,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一是招大引强。我们引进了世界级的金达亚麻、新和成,亚洲水准的象屿集团、京粮集团,国内领先的国投集团、兴达化工。二是合作裂变。龙凤玉米和京粮集团“双品牌”合作,年加工能力达到260万吨,成为亚洲单厂最大的玉米淀粉生产基地;引进新和成和昊天玉米“上下游”衔接,玉米淀粉原料通过地下管道输送。支持天有为电子汽车仪表“产业园”升级,汽车组合仪表及配套产品生产能力从350万套提升到1000万套,成为全国最大汽车仪表加工基地。三是培育壮大。既抓“顶天立地”大项目,也抓“铺天盖地”小企业。支持培育“混合所有制型”的庆安东禾;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型”的望奎龙蛙;培育“外贸加工型”的肇东大庄园等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第三,抓企业家群体。企业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围绕建立亲清政商新关系,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善待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涌现出全国性的行业会长任维明、陈希滨;创新型的领军人物胡柏藩、王文博;创业型的农民典型翟清斌、杨晓萍。我们在全市实行“万里选一”计划,从400万农民中培育出4万名农民企业家和新型职业农民。全市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占全省五分之一。
所谓“一个制度”。就是建立实行按月调度工作制度。聚集“扛指标、打硬仗、闯新路、防风险、守底线”的重点工作、重要任务、重大项目,实行市、县委书记按月调度工作制度,推广“清单制链条式”工作法,摆擂台、讲案例、列清单,用“调度”传导压力,用“清单”保证精准,用“链条”推进落实,各级主要领导真正当好“一线总指挥”和“施工队长”,推动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去年,全省经济社会主要负责制指标考核,我们绥化进入全省“六个综合城市”第一方阵。安达、肇东保持全省前列,其他县域争先晋位。绥化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强劲上升势头。
问:绥化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请问绥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有哪些成效?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我们聚焦“五个振兴”精准发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我重点谈“三个问题”:
第一,聚焦“乡村经济”。全市1336个村,目前有近六成的村年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有近40个村收入超过100万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还剩3%。一是用好政策。像庆安建了9个村光伏电站,平均每个村年收益可达到40万元。二是建好机制。“一次分配”凭土地。全市规模经营土地面积接近60%,提高农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二次分配”凭质量。望奎龙蛙农业,将产量、质量同水稻的收购价格挂钩,保证量多卖钱多,实现质好价格好。“三次分配”凭效益。庆安东禾实行“保底+分红+粮食留存计息”分配机制,拿出加工销售环节20%的利润进行分红,入社农户比一般农户亩增收七、八百元。让老百姓和村集体能更多分享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的收益。三是管好资源。全市实测出集体承包地近100万亩。通过“清化收”,544个村开展新增地源收费,集体增收4904万元。四是闯好市场。像肇东市里木店镇永丰村,将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到了韩国和日本。短短几年时间,一个负债村变成了村集体积累100多万元的先进村。
第二,聚焦“乡村环境”。我们围绕“四个革命”,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打好乡村振兴的“当头炮”。在厕所革命上,完成了15.2万户室内外卫生厕所建设,占常住户数的23%。如,北林区兴和乡实施了整乡推进,庆安县欢胜乡永华村实施整村推进。在垃圾革命上,统筹山水林田湖,统筹城镇村屯户,聚焦城乡污水、垃圾、粪污等综合整治。把庆安县作为省级试点,把北林区作为市级试点。既抓能力建设,也抓体系建设。如,北林区采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方式,实现了“统一收集、分站转运、集中处理”。在能源革命上,推广海伦地势坤热电联产,海北镇机关单位、小区供热以及农村户用生物质锅炉改造等“城乡户联动”作法,全市有30%以上的秸秆实现燃料化利用。在已有6个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全市又新布局9个项目,可增加秸秆消化能力近100万吨。在菜园革命上,围绕打造“美丽菜园、互助菜园、共享菜园”,把小菜园变成大产业。如,兰西镇永久村东黄崖子屯是一个近郊村屯,成立了家庭农场,组织农民规模化发展蔬菜采摘和民宿经济。
第三,聚焦“乡村治理”。如,我们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像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创新民主管理,研究制定了民主管理议事制度,村民参与率达到95%,满意率达到98%以上,被评为全省首届“最具魅力管理村”。如,我们变“在能人中选好人”为“在好人中选能人”,全面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长“一肩挑”。采取涉黑涉恶清理一批、能力不足撤换一批、比选择优转任一批、下派干部调整一批、优秀干部培养一批,实现“一肩挑”的村978个,占73.2%,全省领先。
问:张市长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绥化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农村人口多,相应的是农村贫困人口也相对较多,2020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部脱贫,那么我们绥化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哪些好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林:经验谈不上,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绥化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个基本事实,就是近3000万亩的耕地,400万的农民,17万的贫困人口,400多个贫困村,6个贫困县,其中2个深度贫困县。所以,绥化要发展,就首先要摆脱贫困。这比全省任何地方都显得更加急迫、更加艰巨,是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我们紧紧抓住三个关键。
第一个,深挖贫困的根子。我们对贫困问题从来不回避,而是通过挖穷根,找对脱贫路子。贫困的原因非常复杂,这里边,有经济的原因,就守着几亩地,以种粮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其他来钱道儿;有文化的原因,就是农村这个歪风陋习,天价彩礼、人情礼金,把年老体弱父母推向社会、推给政府;有思想的原因,观念保守,缺少激情、缺少闯劲。找到了穷根,我们扶贫的办法就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他们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
第二个,找准脱贫的路子。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产业大项目,用大项目吸引贫困农民进入产业链打工,挣固定收入,分享产业发展的效益;用铺天盖地的小项目,使农民更容易上手,在家门口干事创业,既解决现实的收入问题,又照顾了老人和孩子。为此,我们深入实施了“贫困户千元增收计划”,贫困人口适合干什么,我们就扶什么,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在去年实现“户增千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人增千元计划”。既引进壮大了青冈龙凤玉米、海伦龙海食品、望奎北大荒等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大项目,又建立了特色种养、小菜园、干菜、食用菌等一批增收效果明显的小项目,形成了贫困家庭不枯竭、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增强了他们的“造血功能”。
第三个,兜住返贫的底子。在贫困家庭吃不愁、穿不愁的基础上,一个是兜住收入的底子,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靠劳动脱贫,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靠政策兜底脱贫。一个是兜住饮水和住房的底子,我现在可以自豪的告诉媒体的朋友们,我们已经打赢了这两个“歼灭战”。再一个就是兜住教育、医疗的底子,重点关注16岁以下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措施;普遍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线, 贫困户100%参险,把返贫的路子彻底堵死。
通过抓好这几件事,绥化的脱贫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全市已有望奎、绥棱、兰西、明水4个县、385个村、5.6万户、12.9万人告别贫困,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4%。今年海伦、青冈也申请摘帽,剩余的44个村全部出列,2.8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23%。还剩下9600多人,我们要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在2020年全部彻底解决,让绥化不落一人、不落一户,全都进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