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黑龙江省被誉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请问黑龙江粮食生产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今后将如何更好地稳固粮食生产“压舱石”地位?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世润: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黑龙江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和“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殷嘱托,坚决把粮食生产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突出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在龙江大地上谱写了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多亿斤。去年,全省粮食总产1501.4亿斤,占全国的1/9,实现“十五连丰”。换句话说,中国人吃的9碗饭中就有黑龙江1碗。这当中,玉米、水稻、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让“中国饭碗”更多地装龙江优质粮,进一步筑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一是着力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使“压舱石”更有份量。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2亿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二是着力提高多元有效供给,使“压舱石”更有质量。走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既当数量上的压舱石,更当质量上的压舱石,加快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升型转变。
三是着力加快发展粮食经济,使“压舱石”更有效益。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促进粮食资源转化,由提供原料向提供优质丰富的食品延伸,加快推进农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把农业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让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全省人民增加财富。
问:我们知道,早在一九九几年,黑龙江率先在全国注重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管理,并逐步成为“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任务。3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黑龙江绿色食品响誉海内外,蓬勃发展。我的问题是:在绿色食品发展上,黑龙江省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又是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以及今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世润: 绿色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省成长性最好的新兴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最早。自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发展绿色食品。二是种植规模最广。全省现有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8046万亩,约占全国的1/5,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39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50万亩。三是产业规模最大。全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超过千家,年加工量1600多万吨,生产绿色、有机食品3000个以上,形成了米、豆、菜、菌等14个产品大系列。四是增收效果最佳。基地普遍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采取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将绿色食品品牌效益从企业扩大到了农户,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品质信誉最好。绿色食品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靓丽的农业名片,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向往的优质安全健康放心农产品的代名词,形成了“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的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
绿色发展已深深植根龙江,绿色食品覆盖了所有县级区域,可以说,绿色食品引发了黑龙江农业发展理念的革命,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变化。一是引领农业种植标准化。全省已制订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78项,涵盖粮食、畜禽、水产、食用菌等品类。二是引领农业生产规范化。黑龙江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过程中,坚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控制,确保了质量安全,产品抽检合格率多年保持99%以上。三是推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化。推行“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的模式,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带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推进了绿色食品品牌化。有15个绿色食品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127个。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农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把绿色食品生产成功模式加快推广复制,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食品知名品牌,推动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把黑龙江建设成产出效益好、产品质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强省,让全国更多的消费者吃到优质绿色健康放心的龙江绿色有机食品。
问:请问,黑龙江是如何抓好奶业振兴工作的?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虞塞明: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畜牧业大省。2018年,全省奶牛存栏105万头,生鲜乳产量45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和14.5%。黑龙江省发展奶业,有资源、有基础、有优势,更有责任。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细化推进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奶业振兴。
一是出台奶业振兴实施意见。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推进奶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支持设计规模4000头以下奶牛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饲养管理水平。扶持生产300万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落实5万亩苜蓿种植任务。计划补贴引进高产奶牛1万头,推广奶牛性控冻精20万剂和优质进口冻精20万剂,安排专项资金对发展奶牛养殖贷款贴息。
三是积极探索奶农加工试点。支持齐齐哈尔市石庆国家庭牧场建设日处理生鲜乳20吨小型巴氏奶工厂。推动富裕县宏地养殖合作社等6家中小养殖场联合,建设小型巴氏奶和酸奶加工厂。
四是突出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发展婴幼儿配方粉、巴氏奶、酸奶等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推动飞鹤乳业、伊利乳业等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带动基地发展。
我省奶业生产虽然具备一定优势条件,但率先实现全面振兴还存在一定压力。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按照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抓好生猪、肉牛和家禽生产。
问: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到黑龙江考察洽谈,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了5大类19个合作项目,其中:签约项目就有7个。请问:马云来黑龙江,为黑龙江农业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信号?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孔宪臣: 阿里巴巴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资金实力雄厚,网络体系健全,是市场投资风向标。
这次马云来黑龙江考察合作,为黑龙江农业带来了合作发展机遇,至少在四个方面带来了的积极信号。
第一,黑龙江投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马云与省委省政府领导会谈时表示,阿里与黑龙江签定的项目近期要见效,这为黑龙江优化发展营商环境打出了一张最亮眼的招牌,说明黑龙江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而且阿里集团与黑龙江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黑龙江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进入新的里程碑。
第二,好大米产自黑龙江。马云在哈尔滨参观了黑龙江优质农产品展览展示,品尝了7个品种的优质大米饭,对黑龙江大米赞不绝口。
紧接着,阿里巴巴集团聚划算在哈尔滨方正县举办的“聚土地2.0项目发布会”,推广智慧订单模式,促进了黑龙江大米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目前,五常大米品牌价值677.93亿元,方正大米114.18亿元。
第三,建设黑龙江农业强省大有希望。黑龙江农业的短板是“种强销弱”,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农业大脑、农村金融、农产品营销与品牌打造、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大米、大豆、杂粮、等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我省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助力黑龙江建设农业强省。
第四,数字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这也是建设农业强省的一部分。
黑龙江农业将与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数字农业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探索“数字+农业+商品”合作模式。
阿里巴巴将为龙江农业在生产数据、产品溯源、品牌营销方面提供解决方案,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和标准化农业发展进入5G时代。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特别是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到农民增收翻番这个硬任务。刚刚王厅长在主旨发布中提到了,2018年末,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到13804元,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那么,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一步我们还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乔延春: 这位记者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大家知道,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形势好坏的“睛雨表”,农民收入增长快的时期,农村形势就好,农村社会就稳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克服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去年全省农民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达到13804元,增速达到9%,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可以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比,黑龙江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低813元,在全国只排第17位,与农业大省的地位还很不相称。
省委提出,全省农民收入要在两年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这个目标,全省农民收入年增速要达到11%以上。虽然难度很大,但从过去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看,实现这个目标是完全可能的。2004年至2014年,全省农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了13%,最高的2011年增速超过了22%。下一步,促进全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要重点在三个途径上下功夫。
一要增加农民务农收入。在全省农民收入构成中,务农收入也就是种养业收入超过一半,这个大头必须稳住。今后在种养业发展上,要重点抓好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扩规模这四件事。调结构就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种养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提品质就是提高农产品品质,以质量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以质取胜。降成本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这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扩规模就是发展规模经营,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这是今后种养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四方面抓好了,就可以拉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二要增加二、三产业收入。主要是把家庭经营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拓展。与农民收入高、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这是我们省的一个短腿。要鼓励扶持农民创新创业,鼓励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
三要增加打工收入。黑龙江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收入总额的21.8%,而全国是41%,低近20个百分点,人均工资性收入少近3000元。这方面差距最大,同时潜力也最大。这是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最大的增长点。这方面要做好三件事:一个是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第二个是提升就业层次,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提高工资水平;第三个是延长打工时间,特别是要突出解决猫冬问题。全省农村季节性打工的人数大体是330万人,如果每人增加一个月的打工时间,每月收入2600元,就可拉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我讲的这三条增收途径,概括起来就是:稳住种养业大头、补上二三产业短腿、挖掘打工潜力。同时,我们还要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通过这些措施,就可以推动全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并赶超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