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七台河把实施“创新兴市”战略作为转型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支撑,正在全力推进“科技振兴”工程的各项工作任务。那么,请杨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七台河在布局“创新兴市”战略,打造创新型城市方面的做法和成效?谢谢。
七台河市委书记杨廷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七台河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第一,我们全力聚集创新要素。与清华、北大、哈工大、黑大、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省工研院、水科院、省科学院等省内外20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作项目170余项。实施了“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每年安排总额不低于6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投入。让专业资金和企业需求相结合、跟高校相结合,使合作更加深入、可持续、有生命力。第二,我们着力建设创新载体。注重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建成了北京宝泰隆石墨烯研究院、鑫科纳米院士工作站、省工研院七台河分院等技术研发平台。依托省级新材料产业园区,努力打造石墨石墨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9.5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城”,打造科技孵化区、科技金融区、科技文创区、科技教育区等七大板块。第三,我们努力引进创新人才。主动对接省“头雁行动”,实施“双百”人才引进计划,开拓引才渠道,积极吸纳各类人才。市级领导带头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带着项目、带着企业去对接。柔性引进中科院刘忠范院士,聘请了黑大张彦龙教授等专家到七台河挂职,引进了北大、哈工大等硕士和博士126名高层次人才。完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建成了590套人才创业公寓,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推进七台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就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专家智库基地“四个基地”,努力打造龙江东部科技创新创业高地、吸引人才的洼地。
目前,各区县和部门对人才求贤若渴,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问:近日,黑龙江省出台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请贾市长谈一谈,七台河在贯彻“八字方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一些做法和下一步思路?
七台河市委副书记、市长贾君: 为了贯彻中央“八字方针”,落实工业强省战略部署,推进“百大项目”“百千万工程”,我们重点实施“3456”思路和举措,打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组合拳。
“3”是指坚持走好转型发展的“三条根本出路”,一是放大“碳”产业比较优势,坚持把优质资源向优质产业优势领域去配置,把现代煤化工、石墨新材料等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发挥到极致;二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双叶等传统工业企业与“大智移云物”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冰雪体育、康养旅游、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业并举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4”是指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原先我们推进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要素推动“双轮驱动”。但在转型过程中还要爬坡过坎,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来“双轮驱动”基础上,向投资拉动、要素推动、创新驱动、市场带动“四轮驱动”转变,更好让经济战车行稳致远。
“5”是指“五大振兴”工程,贯彻“四市战略”,深入实施产业振兴、科技振兴、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和改革振兴工程,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
“6”是指打造“六大增长极”,方向明确,目标有了,就要有具体的任务,即以宝泰隆为龙头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以万锂钛为龙头打造石墨及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以联顺生物制药为龙头打造江河融合绿色智造产业园,以中琅生物为龙头打造生物发酵产业园,以康泰公司为龙头打造城市矿产和循环经济产业园,以清华双创小镇为龙头打造科技创新城,形成六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平台。
问:年初2月,我看到《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七台河优良的营商环境。随后,我在今年哈洽会暨中俄博览会上,看到了七台河成功与北京泰银药业签订了投资120亿元项目的消息,7月28日又正式开工建设,泰银集团董事局主席汪龙对七台河的营商环境赞赏有加,这让我对七台河的发展环境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请杨书记给我们谈谈七台河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都采取那些做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吸附效应?谢谢。
七台河市委书记杨廷双:市委市政府坚持诚信守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泰银集团120亿元联顺制药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了42天,就是因为企业对我市政治生态好、经济生态优、自然生态美、营商环境佳的良好环境有深切体会。一是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连续两年在春节后首先召开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出台“黄金十条”系列扶持政策,上半年,就兑现扶持资金1.93亿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67亿元。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二是构建了“亲清”政商关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亲清”政商关系要求,坚持在“亲”上下功夫,在“清”上守底线,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信息员、联络员、战斗员、服务员,特别是当好服务员。通过组织企业家恳谈会、联谊会、早餐会,开通“企业家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联顺生物制药项目用了两小时二十分钟,完成了三个企业注册。我们就是用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三是打造了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依托国家园林城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集中力量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七台河已由“煤城”变成了“美城”。我们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痛点问题,努力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让企业家在这里工作更顺心、生活更舒心,发展更安心。
问: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正因如此,有关准备工作及相关活动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请问,作为培养杨扬、王濛、范可新等世界冠军而被誉为中国“短道速滑之乡”和“冬奥冠军之城”的七台河,在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对赛事成绩有哪些期待或目标?
七台河市委副书记、市长贾君: 迄今为止,七台河籍运动员共获得世界级金牌169枚,全国性金牌459枚,其中冬奥会金牌6枚,占中国冬奥金牌总数的半壁江山,杨扬、王濛、范可新等10位冠军从这里滑向全国、走向世界。冠军文化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冠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照亮这座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转型振兴的“双灯塔”,让这两种精神在七台河大地上高高飘扬。为响应“三亿人上冰雪”号召,落实黑龙江省冰雪体育强省战略,助力黑龙江省在北京冬奥会摘金夺银。今年2月16日,我们举办了“七台河冲击2022北京冬奥会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大力实施“双星闪耀”工程,统筹协调软硬实力建设。
(一)实施“金星工程”,夯实“冬奥冠军之乡”硬实力。未来几年,我们计划投入10.8亿元加强冰雪体育基地、场馆等建设,重点夯实五个方面工作:
1、夯实体育场馆建设,在发挥好短道速滑馆作用基础上,建设具备承办国际国内竞技体育、群众性体育能力的高水平场馆。
2、夯实竞技体育专业水平,发挥好“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体育训练基地”优势,组建高水平短道速滑运动队,拓展优势冰雪竞技体育项目,由过去单一的短道速滑拓展为速度滑冰、跳台滑雪、单板滑雪U型场地、冰球和花样队列滑等项目。
3、夯实群众体育基础,推动竞技体育进校园,群众性体育进社区,广泛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办好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我们要实现校校有冰场、人人会上冰,让每一位群众都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
4、夯实赛事承办能力,我们不仅要有承办冰雪体育发展的场馆,更要有承办其他大型赛事的能力。依托桃山湖,建设5公里速度滑冰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等场地。
夯实文旅融合根基,建设冠军文化主题公园及冠军桥、冠军湾、冠军广场等文化节点公园、景观节点。建设集会议培训、运动康复、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冰花小镇
(二)实施“红星工程”,提升“冰上文化之都”软实力。深入实施“冰雪体育+”系列活动,推动冰雪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新提升:
1、提升赛事经济深度。定期举办“东北亚短道速滑邀请赛”,并在速度滑冰马拉松赛的基础上,与国家体育总局谋划打造路跑马拉松、长距离公路自行车马拉松、越野滑雪马拉松、皮划艇马拉松、轮滑马拉松、游泳马拉松等七大国际精品马拉松赛事。
2、提升对外交流广度。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冬(夏)令营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冰雪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推动城市冰雪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3、提升市场运营程度。在现有冰雪体育后备人才专业训练队伍的基础上,开展俱乐部制冰雪体育赛事活动,调动发挥各行各业支持冰雪体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4、提升城市文化热度。依托“冬奥冠军之乡”名片,在大型冰上歌舞剧“冰之梦”实现驻场演出基础上,推出电影、微电影、专题片、报告文学、话剧等系列文化产品,放大“冠军文化”效应。定期开展“冠军领你滑”、万人滑冰、万人滑雪、万人冬钓等大众“赏冰乐雪”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七台河旅游观光。
5、提升待遇奖励力度。设立运动员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提高在训运动员、教练员待遇标准,提高获奖运动员、教练员奖励标准,力求更多七台河籍运动员站在冬奥冠军领奖台上。
12月21日-22日,“滑向2022”全国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启动仪式暨七台河站比赛将在黑龙江市举办,诚邀各位共襄赛事。
问:七台河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请问杨书记,七台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还有哪些打算。谢谢。
七台河市委书记杨廷双: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城市。一是在“治”上下功夫。按照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我们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抓龙头企业,推进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管控工业扬尘、秸秆焚烧,上半年空气优良达标天数达到86%。强力推进倭肯河流全域综合治理,拆违清障1300多处,为今年安全度汛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湿地公园建设夯实基础。万宝河等倭肯河支流治理成效显著,昔日污染严重、环境脏乱的万宝河已经变成一条景观河、生态河、民心河。推进两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倭肯河水质已由劣五类改善到四类水体。将出台地方保护条例,保护桃山水库,给老百姓一个碧水蓝天的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实施矿山环境修复与治理,土地生态功能持续好转。二是在“净”上下功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展环境大整治大清扫活动,动员全市上下投身环境整治,开展丰富多彩“小手拉大手”活动,近万名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背街小巷和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集中治理小广告、小菜园,群众真切地感到身边环境发生的变化。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级试点,强力推进“五项革命”,村屯绿化面积是过去8年总和,乡村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三是在“改”上下功夫。持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火车站整体改造,打通多条断头路,城市交通越来越畅通便捷。开展了路边、村边、水边、楼边等群众身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多年的早市占道经营、烧烤污染、学生早餐卫生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依托环境的改善,辟建“清园火车头小镇”,成功举办了首届生态烧烤美食节,开业4个月带动4000人就业,销售额8700多万元,点亮了城市“夜经济”。
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期间,讲话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请问贾市长,七台河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是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谢谢。
七台河市委副书记、市长贾君: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每年以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印发30件民生实事计划,夯实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提升品质民生,推进解困型民生向幸福型民生转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保障性住房方面,2004年以来,通过新建和货币化安置,搬迁安置沉陷区、煤矿棚户区、采沉棚户区住宅9万套,完成投资121.7亿元,受益人口约30万人。
在饮水安全方面,总投资10.3亿元的跨区域引水工程于2018年竣工通水,对全城所有二次供水水箱和水池实施钛纳米石墨烯防腐抑菌涂料喷涂改造,成为全国首座自来水直饮全覆盖城市。
在脱贫攻坚方面,勃利县2018年脱贫摘帽,全市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10053户、23440人脱贫。我们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果,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在教育方面,每年拿出2亿元对学校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在全省率先铺开“三点半课堂”,与浙大万鹏合作开展信息化教学,共享全国、全省最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让大赛获奖老师、全国金牌教师为全市学生授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和优秀教师引进,全市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和优秀教师全员赴华东师范大学培训,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助和教师课时补贴;创办了一批速滑、足球特色学校,职业技师学院汽车专业、护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在医疗方面,在全省率先开展补充医疗保险试点,完成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六统一”,让市民看病少花钱、不花钱;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与北京、哈尔滨等知名医院专家开展协作医疗、远程会诊,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专家医疗服务。
我们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在80%以上。今年开始,我们部署实施20项利民行动,力争3年左右时间,使民生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力打造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