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马厅长,刚才,您提到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省作为生态大省,如何认识把握、扎实推进“多规合一”,统筹空间布局,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建路:谢谢您的提问。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国土空间规划是龙头、是引领,能够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一是通过建立融合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解决原来土地规划、城乡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交叉打架的问题;二是通过科学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解决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三是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解决重大战略布局落地问题等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五个安全”战略定位为统领,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一是成立了以省长为主任的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推进。二是编制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案,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三是启动对上轮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工作,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四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管理工作。
我们将始终坚持群众宜居、方便的理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开门编规划,切实提高规划质量水平。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希望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快建立完善我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问:作为黑龙江省林草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黑龙江省林草局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东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10个字,道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定位了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转换的价值关系。
从黑龙江林业长期发展的实践看,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大致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重采轻育”时期,主要是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森林资源支撑。第二个时期,是“两危”时期,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发展、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凸显,林业进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两危”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只有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第三个时期,是“保护优先修复”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坚持保护优先,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不断的创造财富,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
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我们要从“保、育、修、造、升”五个方面入手。
保,就是加大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减少破坏和无序利用。
育,就是通过实施好天保工程培育好森林资源。
修,就是加大对开垦破坏的林地、湿地、草原的修复力度,科学、持续进行退耕还林、还湿和还草。
造,就是持续的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绿化龙江大地。
升,就是通过天保工程的科学实施,精准提升森林林份质量,形成黑龙江木材战略储备优势。
努力实现金山银山,我们就要利用好绿水青山发展林业经济。
到2018年底,黑龙江省林业经济总产值实现了1950亿元,比十八大前增加了700多亿。我们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林区经济实现金山银山。
下一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责任,努力实践好“两山论”发展理念。
第一,坚持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原则推进。
第二,坚持规划引领。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统筹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第三,坚持科技引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林草行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第四,坚持产业引领。通过引导和政策扶持广大林区职工通过发展木耳、北药、特色养殖、林产品加工等实现增收;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开发森林旅游、康养等林区经济,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新一代林草人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强省建设目标,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不辱使命,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请问,我省在碧水保卫战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有哪些成效,采取了那些举措?
黑龙江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赖晓峰:感谢媒体朋友对我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碧水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之一,其中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措施,努力来实现我省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历了启航、星火燎原、快速发展、提质增效四个阶段。从最初的直排到集中处理,省内12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恰如一座座里程碑,见证着我省污水处理能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龙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我介绍一下这四个阶段所做的工作:
第一阶段,启航阶段,从1993年-2008年。1993年以前,我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1993年日处理3万吨的大庆市乘风庄污水处理厂的竣工运行,标志着我省城市污水处理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之后的15年中,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大庆市相继建成11座污水处理厂,截至2008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规模达到118万吨,污水处理设施真正实现从“无”到“有”,开始了启航。
第二阶段,星火燎原阶段,从2009年-2014年。全省各市县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工建设。这个阶段,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约175亿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90座,全省76个市县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到390万吨。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2018年。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个期间,全省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23座,日处理规模达到486万吨,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8%,提前达到国家85%的标准要求。
第四阶段:提质增效阶段,是2019年-2020年。我省编制了《黑龙江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体系建设,从过去较为粗放的建厂建网单一行为,逐步转向以有效提升管网收集能力和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为主要目标的体系建设和过程监管。预计到明年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能力将大幅提高,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587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编制完成省级污水处理设施布局规划,到明年年底,规划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1万吨,新建污水管网2487公里。二是,实施整体招商,选定在全国行业排名前五名的大企业来龙江参与我省区域污水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三是,将128个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纳入全省百大项目管理,实行旬调度、季检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建立审批绿色通道。预计年底,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0亿元。其中,新建污水管网700公里,污水收集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将全省全部84座一级B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到一级A标准,切实提高城市周边水域环境质量。
可以说,按照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件事一件事去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推进,继续提升管网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效能,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从污水产生、收集、处理、排放全过程、全封闭、规范化有效管控,形成以大城市为示范、中等城市为牵动、小城市同步提升的发展格局。我们相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实现“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美丽龙江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到来。
问: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母亲河,松花江水质也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我们知道,松花江经历了从清澈到污染,又逐渐好转的历史过程,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丛厅长,松花江的治理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措施来持续改善水质呢?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丛丽:我非常愿意和各位媒体朋友分享一下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历程,应该说松花江水质改善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五六十年代,松花江水质清澈,环境优美,一曲《太阳岛》唱响了大江南北,也引起了全国人民对松花江美景的向往。
第二个阶段就是七八十年代,松花江的水质严重恶化,常年在江边坚持游泳的人说,那时候游泳上来身上就像有一层油一样,而且有味道。珍贵鱼类、“三花五罗”基本绝迹,水质污染非常严重。
第三个阶段就是2005年以后。从2006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把松花江水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从十一五、十二五到十三五,持续发力,现在的治理成效还比较明显。
在这期间,我们全省上下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第一,全流域监测。2005年之后,我们在松花江入我省的肇源和出我省的同江,全部设立了水质监测站。几十名环境监测人员,四季坚守在岗位上,第一时间观察水质变化,第一时间预测风险,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另外加强了全流域监测,通过这些监测数据,充分保障了全省的松花江水质安全。
第二,在全省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从2005年开始起步,现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基本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我们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得到有效的治理,减少向松花江排污的总量。
第三,对松花江流域风险企业进行了搬迁和关闭。目前沿江的化工、制药、焦化等企业大多已经撤出去了,管控进入松花江的污染源。我们提出,风险争取不发生,如果发生能控制,坚决不入江。
第四,加强制度的建设。保护松花江,仅仅靠行动是不够。首先,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松花江的污染防治工作,为此,我省出台了《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其次,严格执法,企业过去违法成本低,但是现在是按日计罚的,一天不达标,就罚一天,日日累计。另外,我们也借助媒体的力量,对政府的不作为、企业违法排污的现象进行曝光。今年我们在省报和省广播电视台新闻夜航曝光了30多起违法排污问题。
应该说,通过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努力,松花江水质改善是非常明显的。刚才我也向大家通报了,今年1至9月份,松花江干流水质是优,这是数据指标。其实如果大家留心的话,更能从一些现象上看到,我们现在江边钓鱼的很多,钓上来的鱼也很大,种类也很丰富。省鱼类资源研究所的调查证明我们松花江水质的改善。一个就是一些珍稀鱼类重现松花江,比如哲罗、细鳞、大马哈,还有乌苏里白鲑,这种鱼又叫兔子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水质既要清澈,含氧量也要高,现在这种鱼重现松花江,标志我们松花江不仅水质改善,而且水生态得到了恢复。另一个指标就是经济鱼类,像鲤鱼、鲢鱼也在逐年增多,现在量很大。同时,一些以鱼类为食物的鱼类,如黑斑狗鱼,属肉食性,说明整个食物链是完整的,食物是充分的,所以松花江的水质目前是非常优良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躺在成绩单上高枕无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松花江流域还有很多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支流上的问题,比如阿什河、倭肯河,水质还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为此,全省仍然要咬紧牙关不放松,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松花江水质,从省委省政府到社会各界、媒体朋友,始终非常关注。今年9月9日,省委常委会听取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9月19日又在河长制会议上进一步部署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工作。今年省人大牵头开展了松花江流域水防治情况的执法检查,团省委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这样的活动。
省委、省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给了我们信心和决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改善松花江的水质,为此将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治理布局上,更加注重全流域统筹。现在干流水质相当不错,主要的问题在支流,我们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治理,尤其是支流,以支流的良好水质,保障干流的治理成果。
第二,在治理思维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问题在水里,但是根在岸上。我们就要岸上岸下共同的治理,不仅把水治好了,还要把水生态治好了,这样鱼才能会回来。
第三,在治理措施上,更加主动抓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流的问题主要还是基础设施不足、污水和垃圾治理能力不够,省里制订了污水垃圾整治的行动计划,相信这个计划实施以后,对改善水质量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第四,在治理重点上,更加注重群众身边突出问题,身边的小湖小河就是我们下一步治理重点,这关系着每个人的幸福。
第五个在治理体系上,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夯实谁排污谁治理的主体责任,不能有人排污就让全社会共同买单。
治理松花江水质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也借此机会,请媒体朋友和我们一道,呼吁全社会,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从控制自己的排污开始,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改善松花江水环境质量,让松花江永远岸绿水清、鱼肥景美,让美丽的松花江今天美丽,明天美丽,永远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