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牡丹江是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对俄沿边开放大市,有四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绥芬河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对俄口岸,见证了沿边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时代变迁。我的问题是,绥芬河抓住了哪些机遇才成就了今天的跨越发展?
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黄士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绥芬河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因口岸而建,因开放而兴。一代又一代的绥芬河人薪火相传、不懈努力,秉承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把绥芬河从“一条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喊全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全国知名、全省最大的对俄陆路口岸,推动着绥芬河在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
第一个机遇是“开埠通商”。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小小的绥芬河与哈尔滨、海参崴等大城市同步发展,俄、日、英等多国使节齐至,一时商贾如云,被誉为“国境商都”。绥芬河口岸自开通以来,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彰显着独特价值和战略地位。
第二个机遇是“沿边开放”。1992年,绥芬河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成为塞北边疆的开放重镇,一批企业“走出去”参与资源开发,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自2017年以来,口岸过货连续四年突破千万吨,占全省陆路口岸80%左右;扣除原油管道运输因素,2020年外贸总额、对俄贸易额分别占全省16%和32%,始终占据全省陆路口岸龙头。
第三个机遇是“自贸时代”。2019年8月2日,黑龙江省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作为三个片区之一,正式加入自贸方阵,站上了对外开放的更高平台,也为我们在沿边地区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广阔舞台。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请问,牡丹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攻方向是什么?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维国: 牡丹江市地处北纬45°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的黄金地带,是全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耕地50%以上,适合发展“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产业。基于这种现状,牡丹江市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稳产丰产的前提下,将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攻方向,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优化布局,构建了规模优势。聚焦一县一品,培育形成了以东宁黑木耳、宁安果菜、海林猴头菇、林口穆棱沙棘等为主体的优势产业布局,进一步壮大了“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产业。到去年,牡丹江市食用菌栽培规模占到全省三分之一,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城;果菜对俄出口占到全省70%,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78亿元;发展“浆果、坚果、北药”等林下经济126万亩;全市刺五加、平贝、苍术、人参等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二是壮大龙头,拓展了加工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食品和农副产品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我们聚焦“两头两尾”,形成了大米、食用菌、乳肉制品等产加一体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红星乳业、鑫鹏肉业、响水米业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
三是创建品牌,培育了市场优势。先后获评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世界黑木耳之都、中国红树莓之乡等美誉,全市绿色有机认证产品21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6个,东宁黑木耳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蝉联全国地标产品食用菌类第一名,牡丹江市特色农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调优结构,放大了增收优势。通过持续调大特色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去年,牡丹江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000多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00多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位。这其中,“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产业收入达到10050元(食用菌等经济作物7000元,畜牧业305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6.3%。
问:刚才,杨书记在主旨发布里提到“为振兴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请问杨书记,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牡丹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牡丹江市委书记杨廷双: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黑龙江“六个强省”建设之一就是“科教强省”。来到牡丹江工作的一年中,深切感到这里资源要素富集、产业基础很好,关键是要为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增添创新动能。为此,我们强力推进“科技兴市”“人才强市”,着力为振兴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们着力聚集创新要素。深化市校院企合作共建,先后与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签署合作共商议定书,共建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发平台,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发改委、交通运输厅、住建厅、自然资源厅、林草局、财政厅、省电视台等部门开展共商洽谈,在筹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推进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与中国农科院、哈工大、哈工程、哈兽研、东北林大、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共建协议,在牡丹江市设立分支机构,围绕智慧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与正威集团、多维集团、汉雅星空、哈电集团、莱特兄弟科技公司、省级投资集团以及深圳黑龙江商会等企业对接洽谈,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
我们着力做强创新平台。牡丹江开发区获批国务院双创示范基地,牡丹江高新区“以升促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穆棱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首批县域省级高新区,阳明区VC科技加速器成为创新创业新平台,西安区获批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建立了黑大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牡丹江)中心等一批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牡良种繁育示范田达到3000余亩。新增北一半导体、灵泰药业、红星乳业等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发展到38家。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498万元,设立“科研担保”和“重大科技项目”两个科技专项,分别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企业梯队培育计划,179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同比增长48%,北纯农产品等11户企业被评为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市新增4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往总量的1.29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总量翻番。
我们着力引进创新人才。与清华大学、哈工大、哈工程、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外20所高校签约,建立牡丹江市驻高校人才工作站。推进海林市横道河子镇、宁安市渤海镇2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建设,接纳清华大学在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与深圳大学共建博士后流动站,与哈工大、哈工程、八一农垦合作建立10个“头雁”团队工作站。在哈尔滨设立人才工作联络办公室,统筹推进“十大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今年3月,我带领多个部门走进牡丹江师范学院和牡丹江医学院两所驻牡高校,举行了“市委书记进校园”宣讲活动,近200名学生选择在牡丹江就业创业。4月12日,牡丹江发布了 “雪城优才”招聘公告招引各领域优秀人才。5月13日,牡丹江市与哈工程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我还与哈工程牡丹江籍在校学生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再次掀起了招引人才的热潮。一年多来,全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800余人,为牡丹江振兴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提供了智力支撑。
问: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富民产业、朝阳产业,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拉动作用。请问,近年来,牡丹江市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牡丹江市政府副市长齐忠彦: 作为黑龙江省旅游大市,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要求,全力推进“文旅富市”,坚持把旅游产业摆上重要位置,组建工作专班,筹办旅发大会,全面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导向更加鲜明。召开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会,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冰雪旅游专项规划》,以“冰雪胜境·避暑天堂”为总定位,确定了“一核两带四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启动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形成全市上下参与旅游事业、支持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导向。
二是品牌效应加快提升。依托牡丹江市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出林海雪原、中国雪乡、镜泊湖“三大品牌”,接连荣登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市”等多个国字号榜单,成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批会员城市。
三是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体思路,依托地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打造和提升了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渤海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横道河子俄罗斯风情小镇等文旅融合产品;充分释放地域品牌文化影响力,谋划了多部沉浸式情景剧植入景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联动发展。
四是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12-2019年,牡丹江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由1200万人次增长到26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73亿元增长到205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21%和181%。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牡丹江市旅游产业虽然受到较大冲击,但是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今年牡丹江市“五一”期间旅游主要指标呈现“爆发式”增长,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较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242%和367%,旅游产业回暖复苏态势明显。
问: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为正在转型升级、振兴发展中的绥芬河注入了强劲动力。请问,自贸片区获批一年多来,为绥芬河的沿边开放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黄士伟: 国家批复设立“最北自贸区”,绥芬河占据重要一席,体现了党中央对边境地区发展的殷切希望。进入自贸时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牡丹江市举全市之力推进自贸片区建设,我们紧扣“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发展定位,以“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引领未来”为主线,立足贸易额、项目数、投资额、市场主体“四个倍增”目标,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带动经济发展取得了五方面积极变化。
第一,开放空间更加广阔。我们运营“哈绥俄亚”班列,承接“中欧班列”,开通莫斯科至绥芬河“中俄直列”,打通哈萨克斯坦至绥芬河“互贸专列”,与9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与国内16个沿海港口合作推动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全面贯通了龙江“出海口”。
第二,实体产业更加坚实。依托进口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加工产业集群,在俄投资项目70个,开辟了7个境外园区,涵盖林业开发、农业种植、商贸物流等领域,每年回运木材600多万立方米,回运煤炭、铁矿砂等资源600余万吨,以木材、粮食、中药材等为代表的实体产业更加坚实,沿边开放的抗风险能力逐步提升。
第三,贸易方式更加灵活。培育既有发展空间、又有供给优势的增长领域,在一般贸易、边境贸易的基础上,以互市贸易、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快速发展。2020年,互贸进口17.4万吨,占全省的85%,参贸边民35余万人次,开辟了兴边富民新路径;每年跨境电商在线销售额15亿元以上、快递发寄量1600万单以上,居全省县域首位,实现了“买全俄、卖全国”。
第四,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落实189项全国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90%;省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实施率100%;探索形成40项制度创新成果,19项为全国首创,3项入选全省首批十佳案例。对标2020年世行评估标准,绥芬河片区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全球第32位。
第五,招商成效更加突出。突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平台行业”主攻方向,立足资源禀赋,招大商聚大企。去年8月以来,压茬开展两场招商“百日攻坚”活动,新增市场主体5968户,2020年市场主体增长25.6%,增速位列全省首位,市场主体总数超2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222户,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中林、正威、象屿、盐田港、比亚迪等领军企业和省内投资集团达成广泛合作共识。
在振兴发展关键时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绥芬河更多关心关注。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战略部署,狠抓落实、勇闯新路,推动片区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全国全省对外开放作出应有贡献。
问:我们了解到,今年8月,第四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牡丹江召开,通过承办旅发大会,将给牡丹江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变化?
牡丹江市政府副市长齐忠彦: 按照省委省政府“办会兴城”“立标打样”的部署要求,牡丹江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举全市之力承办一届“特色鲜明、近悦远来、创新创业、兴市惠民利企”“不一样”的旅发大会,做到“十个结合”。筹办这次全省旅发大会,对牡丹江旅游产业发展来说,可谓是机遇难得、前景可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把承办旅发大会作为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推动重点观摩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打造主题化、升级版、龙头型的旅游产品,让镜泊湖、中国雪乡等一批原有的知名景区加快焕发生机,让林海雪原风景区、爱熊猫小镇、中兴峰悦自驾车营地等爆款新产品提升旅游热度,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借助承办旅发大会契机,与汉雅星空、华侨城集团、正威集团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洽谈,成功举办牡丹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项目合作签约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我们还将邀请大型旅游企业、战略投资者等来牡丹江参加这次旅游产业发展盛会,举办一些重点产业招商推介活动,争取形成更多的合作成果,助推牡丹江晋位争先、振兴发展。
三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通过实施“迎旅发大会、创建文明城”城市形象提升行动,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攀升,市民文明素质日益提高,特别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这些城市综合发展成果都将通过旅发大会呈献给参会来宾,并通过他们传递给全国全省的投资者,这必将为牡丹江振兴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问:牡丹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争创国家级农产品特优区”,请问,围绕这一目标,下一步牡丹江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还要做哪些工作?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维国: 按照“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级农产品特优区”的部署,牡丹江市将以打造“特色农业强市”为引领,秉承绿色有机、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发展理念,持续巩固提升特色农产品规模、质量、效益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主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绿特融合,发展高效农业。依托特色产业形成的先发优势,持续壮大菌菜、中草药、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构建起“绿色+特色+设施+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加快推动特色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
二是坚持拓链延链,发展高值农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拓链延链补链上拿出绣花功夫,加快带动农业三产融合,实现在全产业链培育拓展方面有新项目、新进展,让全产业链增值优势更加明显。
三是坚持提质创牌,发展高端农业。牡丹江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具备拓展高端市场的先决条件和产业基础。我们将以品牌创建为牵动,带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优势资源整合,衍生效益蝶变,提升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推动特色农业向高端农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