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刚才赵万山书记在主旨发布时介绍,伊春营商环境满意度和变化感知度指标连续两年全省最佳,请问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伊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波: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真放权,老百姓办事方便了。通过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减层级,市本级取消权力事项289项,取消中介服务事项52项,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新设立11个镇,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我们延伸推进了“强镇扩权”工作,把县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尽可能下放到乡镇,让群众办事能够实现“就近办,一次办”。目前,初步形成涉及239项乡镇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单,建设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235个,市县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做到大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让林区改革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
二是优服务,办事效率提高了。建设了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实体政务中心,有效落实“一件事”集成服务,不断扩大“最多跑一次”“办事不求人”服务成效,全力压时限、减环节、精要件、作并联、优流程。截至目前,企业开办环节由6个减少到3个,最快1天办结;不动产登记最快30分钟拿证,楼房分割登记、新房办证等业务手续齐全当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300多天压缩到70天以内。特别是,住房公积金超八成业务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10项业务实现了“跨省通办”,贷款办理时限由15天压缩到3天,在回迁房贷款上解决了7.4万户棚改回迁户长期无法使用公积金贷款的问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是转作风,企业真正受益了。扎实开展涉企服务保障,完善市县两级项目服务专班,成立了243人的“首席服务员”队伍,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及时有效服务。建龙西钢项目服务工作专班荣获“全省十佳项目服务专班”称号。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2020年减免、缓征各项税费8.5亿元,对省“百大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9.2亿元,累计办理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性融资担保贷款21亿元。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19个,有效推动了作风好转、环境优化。
问:伊春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省委“伊春未来要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业”要求,抓住承办第二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机遇,确立了“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请问近两年伊春旅游业发展得怎么样?有哪些变化?
伊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彬:首先,非常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伊春旅游业的关注和支持。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过去两年,我们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紧抓成功承办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契机,把旅游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载体,作为促进伊春生态价值转换、绿色转型发展的主责主业,持续推动旅游业态更加丰富、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精细、发展更加强劲,伊春更值得大家向往。目前旅游经济总体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借此机会,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全维度厚植发展潜能。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着力推进旅游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了《伊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专项规划》,以及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等传统旅游景区提升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谋划产品业态,防止低层次重复性破坏性开发建设,坚决守护好小兴安岭这片绿水青山。加大招商引智,引进多家省内外大型旅游龙头企业实施战略合作,与华侨城旅游投资集团合作开展旅游运营管理、旅游业态策划和旅游营销推广,与黑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合作投资新建恐龙主题乐园、温泉度假酒店、田园综合体,与上海月星集团合作打造集休闲、康养、运动和商业于一体的蓝莓旅游综合体。
二是全要素丰富旅游供给。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顺应消费升级需求,纵深推进融合发展,着力推出一批国家级特色产品、精品旅游线路和优质旅游目的地。西岭森林医养度假基地、九峰山养心谷等先后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上甘岭溪水林场等3家乡村林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伊春森林里的家漫步乡村三日游”“生态伊春·美丽乡村”两条线路入选全国“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学习体验线路和“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嘉荫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等机构授予伊春“中国最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全国冬季旅游最具潜力城市”和“中国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等荣誉品牌。
三是全方位优化公共服务。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大众旅游时代,实施科技创新赋能,着力提升伊春旅游的便捷度、舒适度和满意度。林都机场改扩建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完工,11条旅游风景道辐射全域,伊嘉旅游主廊道即将全面贯通,哈伊高铁计划2024年投入运营,伊春“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日趋完善,进入性、通达性得到显著提升,很快将融入哈尔滨“两小时生活圈”和全国高铁旅游网。全域旅游智慧管理平台、“一部手机游伊春APP”服务管理功能不断完善,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主要旅游场所普遍实现了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免费WiFi和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景区、博物馆陆续推出了云旅游、云直播等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端午节、暑期将至。在此,我们向各地的朋友们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体验深呼吸深睡眠深度游,见证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变化。
问:伊春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请问近年来为守护好小兴安岭大森林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伊春市副市长刘福军:小兴安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伊春市牢牢把握国家生态功能区定位,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深入实施天保二期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向一切破坏生态环境、降低负氧离子含量的行为亮剑,小兴安岭森林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伊春顶住木材收入锐减压力,在停止森林主伐的基础上,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重点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全面停伐减少了生产和非生产性森林资源消耗,使森林资源和生态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蓄积由2012年的2.73亿立方米增加至3.64亿立方米,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原貌加快恢复。
二是全面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水平。加强森林、湿地、河流、野生动物整体保护,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6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5个、市级6个。严管森林资源不放松,坚决斩断伸向森林资源的犯罪之手,“十三五”时期查处各类涉林行政案件957起,清理违建别墅30栋。小兴安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建设完工率达90%以上。国家下发疑似违法图斑由2019年的345个下降到2020年的67个,同比减少80.5%,问题图斑植被恢复工作全面完成。
三是持续加大森林资源经营力度。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不断提高红松和“三大硬阔”营造比例,“十三五”时期累计培育森林后备资源57.4万亩、国家储备林38.9万亩。抓好伊春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试点建设,提升国有苗圃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市育苗面积达到1869亩,苗木产量达到1.03亿株。《伊春森林经营增汇试点工作方案》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批复。伊春森工集团对红松果实采集权实行竞价承包,比上一轮承包增收近5100万元。
四是全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决纠正“伊春不缺树、城区不需要种树”的错误观念,2019年启动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为目标,完成《伊春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编制备案,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城区绿化攻坚、森林乡村建设。目前,全市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6个,义务植树218.76万株,森工和地方完成造林绿化44.79万亩。铁力市4个行政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全市城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由2019年的37.12%、18.7%提升至38.9%、30.7%。《伊春市城市绿化条例》颁布施行,为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提供了法治保障。伊春正在展现出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形象。
问: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为保护好这片具有战略意义的森林资源,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近年来伊春统筹推进了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和地方党政机构改革“三大改革”施工。请谈一谈“三大改革”的具体成果?
伊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波:伊春是重点国有林区,从1964年开始实行“政企合一”体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体制机制,严重制约了林区转型发展,改革势在必行,任务艰巨繁重。2015年2月,“中央6号文件”《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出台,提出了实现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四分开”,明确了改革任务。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伊春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为伊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聚焦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林区三问”,省委深度谋划、系统设计,要求伊春统筹推进“大转型、大改革”,打好“三大改革”组合拳,确定了伊春森工集团“省属市管”体制,实现了伊春林区管理体制顶层设计的重大创新。伊春全面落实中央6号文件和省委47号文件精神,统筹推进“三大改革”施工:2018年10月,伊春森工集团挂牌成立,结束了伊春半个多世纪的“政企合一”体制;2018年12月,启动地方党政机构改革;2019年7月,启动伊春有史以来范围最大、涉及面最广的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林区体制机制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深刻变革,为“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注入了强大动力。改革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重构林区管理新体制,实现了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四分开”。深入落实“省属市管”体制,构建了市委统一领导,市政府和伊春森工集团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制度体系。着力打造伊春森工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完善母子公司组织体系和公司化生产经营体系,将17个林业局改制为林业局公司,195个林场所改制为林场分公司;将市政府出资的伊林集团、伊旅集团也划归到伊春森工集团管理。组建两个混合所有制企业,与华侨城旅游投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国第六大森工集团”地位得到确认。完成了原13个“政企合一”区(局)分立分离改革和新设4县4区事业单位人员落编选聘工作,推进行政职能移交和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政企合一”体制下机构职责定位不清、权责不明、人员长期混岗混编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破解。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顺利通过了国检验收,总体评价为“优”。
二是重构行政区划新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撤销原15个市辖区,整合设立4县4区,减少了7个行政区,精简了47%,形成了“一市、五县、四区”新格局。新设县区党政机构数量与原15个区相比,精简了41%,扭转了行政资源浪费的弊端。全面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推进市区财政一体化。坚持把改革落到“最后一公里”,推进强镇扩权和事权下放,我们在撤区后新设的镇上建成了县级标准政务服务中心,让群众办事实现“就近办,一次办”;围绕“做强街道、做实社区、做优服务”的目标,深入推进街道、社区改革;以党建为引领,在林农交错地区创新实施村和林场所、社区和林场所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提升了。
三是重构行政管理新体系,推动了机构精简高效。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创新实施地方党政机构改革。按时完成了47个市直涉改部门组建任务,因地制宜设置了市金融服务局、国资局、林草局等“自设机构”。坚持“做精指挥体系、做强作战体系、做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改革完善了森林防灭火管理机制,实现森林防灭火与应急管理两大体系实质性融合。推进森林公安改革,设立市森林公安局和7个森林公安分局,理顺了森林公安管理体制,构建起打防管控立体化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问: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伊春从林农一体化的实际出发,在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林场、农村群众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林场)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伊春市副市长刘福军:伊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林农结合、林农交错的地区,不仅有205个行政村,还有195个林场。没有乡村(林场)的振兴,就不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近年来,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突出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形成了“红蓝黑白+林药+林畜+林菜”等特色产业链条。全市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141万亩。沿伊嘉公路打造小浆果产业带,友好万亩蓝莓产业园成为全国最大的蓝莓集中连片种植基地。沿金南公路打造万亩北药产业带,全市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58.5万亩。森林猪养殖达50.2万头,食用菌种植2.8亿袋。提升红松籽、蓝莓、黑木耳、林蛙等特色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产业增值增效。通过积极争取,伊春森工集团获批高标准农田、中药材等项目资金支持,实现了惠农政策延伸突破。2020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386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44.87%。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1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3571户、641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4790元提高到2020年的11513元。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厕所、垃圾、污水、能源、菜园革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将林场振兴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林场)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乡村(林场)振兴新突破,为加快伊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林场)振兴有效衔接。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同时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做好衔接转换。
二是加快发展乡村(林场)特色产业。坚持全域布局、错位发展,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培植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场一品”“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积极发展高值高效作物,培育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等特色作物。盘活用好林场闲置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木本粮油,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引进建强森林食品和农副产品、中医药龙头企业,促进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和职工群众持续增收。
三是全面启动乡村(林场)建设行动。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精心编制村庄规划。深入实施农村(林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林场)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今年我们还将建设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林场)。
四是加大乡村(林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动农村公路向自然村屯延伸。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至少要稳定在90%以上。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加大农村配电网改造力度,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林场)综合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总之,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们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