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关注到,近几年黑龙江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各市地都在积极行动,有媒体报道:双鸭山实现了企业开办全流程免费2小时办结服务模式,感觉这个工作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想了解一下双鸭山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成效如何?
双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魏丙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双鸭山营商环境的关注,就像您刚才提到的,我们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一站式、一次跑、一条龙”全流程免费2小时办结服务,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主要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一是打出了“作风整顿拳”。我们坚持将改作风与优环境并重,不断解放思想、自我革命、自我加压、整治顽疾,用好作风换来好环境。在今年全市整顿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市委鲜明提出了“一三六五”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举措。实现“一个目标”:那就是,投资争过山海关,兴业首选双鸭山;做到“三个一样”:就是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好,域内域外投资者一样亲,投资前和投资后服务一样优;开展能力提升、问题查改、优化法治、提升诚信、改革攻坚和惠企利民六个“专项行动”;力争做到五个满意:让工作成果满意、让当事人满意、让社会大众满意、让市场主体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全力打造全省东部地区营商好环境,力争进入全省一流行列。
二是打出了“改革创新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一件事一次办好”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目前,“网上办”事项达到85.8%,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时限压减至73个工作日内。双鸭山市探索创新的“综合一窗”服务模式和人才制度改革经验,被收录到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我们还开发了集网上服务大厅、营商动态、投诉曝光为一体的“双营通”APP服务端,让群众和企业动动手指就能把事办好,真正实现网上办、马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三是打出了“政策服务拳”。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制定了一套惠企利企政策,发出了“缓、返、补、降、免”政策“红包”,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纾难解困,为企业服务好。比如,我们出台了《双鸭山市企业首席服务员实施细则》,在全省首次把个体工商户纳入服务范围,延伸了服务半径,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目前,双鸭山市286名首席服务员和499名服务联络员,正在为全市2.8万户大中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不到一年,已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00多件。
四是打出了“社会监督拳”。我们设立4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对全市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服务窗口实时监测,聘请174名市级特邀监督员,收集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了覆盖面广、信息灵敏、反馈有效的营商监督网络体系。近两年,共受理企业投诉举报案件97件,查结95件;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80件,党政纪处分83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真正实现把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环境治理效能。
我们深知,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能力建设提升年为契机,在优环境改作风方面在加码再加力再出发,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问:我们了解到,双鸭山市委提出“要用心用功用情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我的问题是近年来,双鸭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出台了哪些务实举措?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做了哪些工作?
双鸭山市副市长李世芳: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双鸭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一件件小实事托起大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实践中,我们突出抓实民生“六策”:
一是抓实就业服务之策。我们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创新实施返岗复工、项目吸纳、劳务输出、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六个一批”举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提供了民生改善的源头活水。“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7%左右,去年分别达到了27340元、17290元。可以说,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二是抓实人居环境之策。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市累计建设棚改住宅4.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42个,改造农村危房1.1万户,让更多城乡居民住上了好房子、暖房子。特别是今年春季,我们举全市之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日攻坚会战”,短短十天时间就清除垃圾7万余吨,让群众都能感受到美丽的家园更加美丽。
三是抓实公共设施之策。我们加强基础性民生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规范化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主城区24小时供水,结束了40多年饮用矿井疏干水和分片分时段供水的历史。新建改造供水、供热、供气、污水管网1149公里,耗时三年的时间推进天然气置换工作,让9.2万户居民使用上了高效清洁能源,更好满足群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
四是抓实社会保障之策。我们不断完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四连增”,工伤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目标初步实现,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五是抓实交通出行之策。我们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累计建设国省道253公里、农村公路207公里,使全市公路养护总里程达到4397公里。永安桥、永兴桥两座立交桥竣工通车,实现“两桥飞架城区、南北变通途”,打通背街巷道断头路、疮疤路。刚才,主旨发言里也提到了,双鸭山高铁年底前将全面通车运营,我们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同时也将融入哈尔滨“两小时经济圈”,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六是抓实安全稳定之策。我们双鸭山,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抵御了三次强台风来袭。大力建设法治双鸭山、平安双鸭山,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工作,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社会治安环境大幅提升,连续九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社会更和谐有序,人民更安居乐业。
民生就是民心,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将始终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始终用优异成绩答好为民服务的“民生卷”,做好服务百姓的“贴心人”。我们将用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筑巢引凤。
问:我们知道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一地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请问近年来,双鸭山市在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上有何新思路?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出台了哪些有力举措?
双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春姣:近年来,双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对人才工作通盘设计、高位推动、远景规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和相关规定,有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相关意见,有柔性引进人才相关办法,有高层次人才公寓管理办法,也有双鸭山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还出台了落实省委“十大基地”建设相关规划,这一系列政策和规定的出台,对于双鸭山市打造黑龙江东部“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统筹破解了急需高层次人才偏少和基础性人才偏弱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人才工作的相关做法,在省解放思想《简报》专题刊发。一些典型案例,收录到《黑龙江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选编》,省内外的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多次深度报道。
双鸭山市人才工作的思想解放和举措创新,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的“改变”上:
第一个改变“不敢想”的思想束缚,在引才上创新。我们重新正视和审视自身优势和潜能,提振信心,摒弃过去一些认为招不来、留不住的思想束缚,进一步做到敢想、敢做、敢为。相继在十五个方面充分解放思想,连续两年成功招录了240名硕士、博士和海归人才。每年专项设立1000万的人才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出台《双鸭山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建立起了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引进人才和使用机制。截止目前,双鸭山市与各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柔性引进人才近100名,为双鸭山市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第二个改变“不愿舍”的短视思维,在留才上创新。引进来留不住,是困扰黑龙江人才工作,更是困扰双鸭山人才工作的瓶颈问题。双鸭山立足未来发展、长远规划,克服财力紧张,编制紧张等现实问题,让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去年,核定1610个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拿出重要岗位和热门岗位,提高三倍人才待遇,投入3500万元建设270套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让来到双鸭山的人才能够安心,能够暖心,能够放心。
第三个改变“不会育”的传统理念,在用才上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人才的优势发挥需要事业的舞台。积极承接省委人才“十大基地”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职教集团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互联网+尚农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成为我省2020年唯一入选国家首批50家职业技术培训的线上平台。先后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等30多所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市校院所人才合作。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省直部门挂职锻炼,参与专项工作。借助友谊县农垦改革之机,把友谊县列为全市优秀年轻干部培育试点县,为人才在基层历练提供岗位。
第四个改变“不尊才”的社会风气,在爱才上创新。家里家外人才一样亲,域内域外人才一样待遇。在全市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社会氛围,2020年重新制定了《双鸭山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全市67名本土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市领导联系专家、联系人才制度,为专家和人才设立公共服务热线和专业服务专窗,建立高层次人才和选调生成长档案和帮带导师制度,为选调生提供4个选调生“服务驿站”,定期举办人才联谊会,扩大人才的交友圈。
下一步,双鸭山市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里相关部署,进一步做好双鸭山市的人才工作,为东部煤城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双鸭山智慧。
问:双鸭山市因“煤”而兴,以“煤城”著称,近年来,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双鸭山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方面如何破题,以及进展成效如何,可否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双鸭山市委书记邵国强:首先,感谢您对双鸭山的关注和支持。大家都知道,双鸭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开采和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双鸭山的发展面临着新课题、新挑战。我们新一届班子在研究谋划转型发展思路举措中,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生态等各项因素,提出了“三个转变”、实现“三个发展”。
第一,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双鸭山市资源富集,煤炭储量117亿吨,石墨储量6亿吨,磁铁矿1.2亿吨,由于这些资源的转化率不高,虽然是资源的大市,却是经济的弱市,相当于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因此,我们立足资源,做好资源大文章,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上项目。依托资源上项目,进一步释放优质产能,力争达到4000到5000万吨的煤炭产能。二是深加工。在粮食深加工,石墨负极材料加工等方面下功夫,通过资源的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附加值。三是强产业。在做强做大煤、电、钢、粮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生态旅游等新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地区生产总值向千亿元迈进。
第二,由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转变。双鸭山是煤城,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煤炭产业比重达到63%。我们着力破解“一煤独大”的发展困境,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以神华国能煤电化项目为基础,加快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煤炭洁净化、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产业精深化,把煤炭产业链拉长,向新型煤化工发展,全面推进“煤、电、化、运、风、光、热”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充分依托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大界江等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国·黑土湿地旅游带”和“乌苏里江·界江风情旅游带”特色旅游品牌,全方位推进四季旅游新模式,生态优势已经初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产业提质扩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电商产业发展态势迅猛。通过加快发展非煤产业,推动非煤产业比重超过煤炭产业比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由原料向材料转变。我们坚决摒弃单一采掘和粗放生产的传统方式,切实走好精深加工新路子。将已探明的6亿吨石墨和2925万立方米玄武岩作为发展新材料、新产业的巨大优势和良好基础,努力做大做强石墨新材料、玄武岩纤维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双石墨采选项目已竣工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双鸭山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生产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力争年内试生产。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媒体朋友持续关注双鸭山、宣传双鸭山,感受双鸭山的发展变化。
问:请问双鸭山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方面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取得了哪些实效?
双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春姣:几年来,双鸭山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促进基层党建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聚合,以高质量的党建促进转型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实践工作中,主要以“六化”为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上台阶。
一是坚持以“项目化”带动为举措,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十条具体举措,目的是为了扶持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能够真正富民富村的村集体项目。坚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壮大富强一批村集体项目。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实现“三连增”,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已经达到85.3%。
二是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举措,提升服务群众组织化管理水平。创新“一长一员一团队”网格管理模式,“一长”为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一员”为社区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网格员,“一团队”为驻区单位组成服务团队。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模式,对社区服务进行全覆盖,做到无死角。网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弘扬网格员的先锋力量,在市级媒体开设“我是网格长,红色同心圆”专栏,极大鼓舞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另外,双鸭山创新社区治理服务经验,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吸录到2020年国家《社区治理蓝皮书》。
三是坚持以“一体化”建设为举措,推动“两新”组织党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坚持管行业与管党建相统一原则,充分发挥行业抓党建优势,着力构建统一归口、条块结合、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目前,全市建立了非公党建示范点20个,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4.7%。
四是坚持以“阵地化”武装为举措。全市有145个中小学校,建立了15个党建工作示范校,以典型引路,推动教育阵地品牌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双提升”。
五是坚持以“联动化”机制为举措,实行“五方共议”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凝聚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以及社区警务五方力量,打造城市党建融合发展的模式。“五方共议”联动化机制,结合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年初以来,通过“五方共议”工作模式为群众办实事600余件。
六是坚持以“示范化”引领为举措,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头雁”作用。2015年,全市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这一做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扶贫攻坚、急难险重,夯实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头雁”和“尖兵”作用,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冷菊贞这样一批在基层建功立业,扶贫攻坚的典型。市委市政府注重对扶贫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近年来,有153名驻村干部得到了提拔和重用。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事迹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和省级媒体都给予了充分的报道,真正起到“头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