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产3万到238万 黑龙江“小口罩”实现“大突破”

2020年03月16日10:32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3月16日电(方圆)口罩日产238万只,较疫情防控之初增长了79倍。疫情防控之初,全省只有1家口罩在产企业,1条生产线,日产量在3万只左右,每个月生产15万只,库存为“零”。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黑龙江省工信厅全面动员、全力组织、全力攻坚,动员企业、采购设备、完善条件、协调资质、调试生产、保障原料、驻厂指导,与企业一道扩产能、增总量、保供给。截至3月15日,全省口罩日产量已达238万只,较疫情防控之初增长了79倍。

一组数字见证了“小口罩”的“大作用”,五个节点实现量产保供。全省口罩日产量,2月16日突破10万只,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口,保障了诊疗一线必需。2月25日突破30万只,保障了社区、卡口防护急需。3月9日突破100万只,全面回应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刚需诉求,努力不让一家企业因为口罩问题复不了工。3月12日突破200万只,为全面复工复产复学做好准备。预计3月末,全省口罩日产量将突破300万只,形成稳定的供给能力,有效缓解省内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

从1家到26家,口罩生产企业实现增长“加速度”。疫情放大了口罩需求,在特定的时间段,只能靠自力更生。疫情防控需要什么,就要组织企业生产什么,这就是行业主管部门必须担起的责任。拓展三条路径稳供增供。一是鼓励有基础的企业多产稳产。通过省市联保、驻厂专盯,推动省内唯一在产企业2日内实现满负荷生产,督促3家有资质的企业加快恢复产能。二是组织有能力的企业转产上产。通过高位推动、省际协调,帮助哈药集团等省内企业采购口罩生产线,仅用一周的时间,将2条生产线运抵黑龙江省,2天之内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日产3万只医用防护口罩、2万只医用外科生产线正式投产,并实现了N95口罩零的突破。三是引导有意愿的企业转型上产。通过充分动员、政策引导,截至3月15日,全省新增口罩生产企业21家、新增生产线42条、新增产能322万只。预计3月末,全省口罩生产企业将超过46家、日产能突破500万只,从生产制造能力上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共克时艰,技术团队为口罩生产企业护航。省工信厅秉持“扶上马送一程、当好企业娘家人”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盯紧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排除和安全运行三个环节,依托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组建了全省“口罩生产智能维护与设备调试技术团队”,统筹解决企业设备到货、没有技术人员安装,自行安装技术参数调试不灵、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低,设备运行不稳定、故障率高、软件硬件不协同等具体技术问题。组织专人系统梳理全省口罩在产企业、新上生产线企业的技术需求,形成《省内口罩生产企业生产设备技术难题汇总表》与技术团队对接。这支以智能制造为班底的技术团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支持。设备没有图纸、没有说明,工程师就从设备机械结构原理入手,立体化剖析每一个零部件功能,对电气结构参数等进行系统测试,仅用2小时就把文杰公司采购的设备性能摸透参透。生产线运行不稳定、故障多发,工程师就根据外部设备状态反馈,从问题入手,依据原料材质调整设备技术参数和控制参数,2-3小时就可完成一台设备的调试。短短6天内就使25台设备实现了高速运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日产量,由原来的每条线5万只提升到了10万只,成品率从原来的75%提升到95%。技术团队的护航,使全省口罩生产企业可以放心加班加点生产、充分释放产能。

重大突破,熔喷布日产量可生产400万只口罩。疫情发生后,全国口罩物资保障进入吃紧状态。口罩生产线、口罩原材料随之紧缺。熔喷布是口罩生产链上游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被称为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脏”。随着医用口罩产量持续攀升,全省的口罩生产企业面临着有了生产线,却无法保证原材料稳定供给的问题。按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工信厅在积极协调国家和兄弟省份保证在产生成线需求的同时,加快推动省内唯一有熔喷无纺布生产的黑龙江安瑞佳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复产,成立专班、指定专人,制定了“一对一”的工作方案,全力解决了企业融资担保服务、设备扩能改造、产品质检服务、政策资金支持、省内生产对接、原料连续供给等困扰企业的“闹心事”。2月17日安瑞佳熔喷布实现批量生产,目前每天可以生产熔喷布4.5吨,可供生产普通医用外科口罩400-500万只。同时,为畅通供应链上下游衔接,积极协调省金融局、龙江银行,对省内与其签订订单的口罩生产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责编:邹慧、李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