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声音|人大代表热议:黑龙江如何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0年05月23日19:25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5月23日电(韩婷澎)“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能均超过全国十分之一,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中国人的饭碗如何装得满、端得稳?来自黑龙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在两会中纷纷建言献策。

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董事长王守聪说,2020年初以来,北大荒集团稳面积、保丰收,巩固保粮食安全的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集团党委周密评估疫情冲击程度、影响范围,果断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了种植结构,创造了增产8亿到10亿斤的基础条件,相当于新增了400万城镇人口一年口粮供应能力。

“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空前重大,使命神圣光荣。”王守聪代表说,北大荒是安天下的“中华大粮仓”,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稳面积、保丰收,扎实做好保粮食安全最基础的工作;强体制、抗风险,有力推进保粮食安全最紧迫的工作;补短板、建体系,精心落实保粮食安全最根本的工作。

王守聪代表建议,用“双控一服务”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打通小农户享受现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家庭农场的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最小化,构建起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北大荒高质量发展体系,用“一体两翼”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打通小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最后一公里”。用“三库一中心”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大产业,打通小农户参与市场竞争“最后一公里”,对接高端市场,迅速补上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短板。

绥化,龙江“压舱石”中最重的一块。全国人大代表、绥化市市长张子林介绍,年初以来,绥化市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突出抓粮食生产。现在分析,今年的粮食产量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保粮、增粮如何做?张子林代表建议,靠政策激励、科技应用、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市场牵动增加粮食产量。

张子林代表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指示要求,近年来,绥化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成效比较显著。比如,在玉米生产上,重点推广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今年面积就突破了200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左右,可增加粮食产量1亿斤。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富裕县塔哈镇周三村吉犇牧场场长刘海玲认为,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高产、多抗、优质的内在因素,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应全面强化农作物种子研发培育管理和使用。”刘海玲代表建议,大力支持培育育种机构,强化职能,加大种子培育研发进度和数量,彻底转变利益化倾向;加大专用品种培育进度,满足粮食作物加工需求;强化扩繁推广环节的管理,保证优质种子从研发到繁育再到农民使用渠道顺畅、价格合理;净化市场,加大对转基因种子引进者、经销者和使用者的打击力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考察经销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队伍、信誉评价,扩繁基地稳定度、区域影响度、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指标,形成源头可溯、技术可靠、质量可保、责任可追的市场管理局面,增大信誉度。保证从源头解决好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农业发展。

多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破题,向“种得好、产得好、卖得俏”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郭成宇表示,2019年玉米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占当年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5.34%,占当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53.04%,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品种,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作为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产品加工业,玉米精深加工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高新技术与产品的严峻挑战。

郭成宇建议,支持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产业优化结构布局、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延长玉米加工产业链,促进玉米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得到国家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进一步支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高精尖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如玉米特异食品、工业企业需求高性能特种助剂、电子级无水酒精系列产品、高技术含量的功能性新型发酵制品及大宗发酵产品的衍生新产品、高分子聚合物及生物降解材料等生产上尽快取得重大突破,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王思迪、李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