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6月17日电(焦洋)2012年以来,黑龙江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资金,以松嫩平原“三化”草原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草原生态建设。黑龙江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一直稳定在75%以上。
今年的6月18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35周年, 2006年黑龙江省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草原条例》。2020年3月,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黑龙江省草原禁牧计划》,通过禁牧政策的实施,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2020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应急预案》,为森林草原灾害应急处置提供根本遵循。
近年来,黑龙江省利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补助资金,在牧区实施以草原围栏建设、草原补播和人工种草为重点的“三化”草原治理, 2016-2019年末,共完成围栏建设156.9万亩、补播改良96.2万亩、人工种草41.6万亩。不断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防治措施,2016年来,全省防治鼠虫害面积一千多万亩。实施火灾预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草原防扑火能力,扎实做好草原防火工作,十多年来,从未发生大的草原火灾。经过多年保护建设,黑龙江省草原特别是松嫩平原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改善,该区域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7%以上。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黑龙江省草原条例》,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依法依规管草治草水平。以制度化为基础,以保护优先为原则,以制度为约束,以牧区县为重点,强化草原监管。出台了牧区草原占用总量控制制度、生态考核制度,严格落实牧区草原禁牧制度。从法治化出发,依法依规管草治草。建立约谈制度,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草原问题突出的地区政府领导进行约谈,督促其限期整改。在常规开展执法监督的同时,组织开展草原执法专项行动等,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违法行为。从规范化发力,全过程做好审批监管。建立健全草原审核审批制度和流程。严控流程各个环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两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检查,确保审核审批项目不跑偏、不走样。
自2012年开始,持续对草原资源、植被生长、生态状况等进行监测。发布年度草原监测报告,已建成7个草原固定监测站点,通过固定监测数据、常规地面路线调查和卫星遥感相结合,为全省草原保护修复提供信息支撑;全面完成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全省划定基本草原2335.5万亩,划定比例80.6%。组织开展了草原种质资源普查和野生草种采集基地建设,为草原项目建设提供优质草种。把大数据、3S等技术手段引入草原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互联网+”草原管理,利用卫星图片比对判读监测草原变化情况。建设了草原信息管理系统、草原生产生态遥感监测系统、草原用途遥感识别系统,初步实现了草原管理监测数字化。
图片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