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农村基层扶贫歌——记齐齐哈尔市教育局驻拜泉县大众乡自爱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牛宏伟

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2020年11月16日09:39  
 

他是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用自身良好形象铸就了教育机关干部的形象;他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真情,将父老乡亲的幸福扛在肩上;他就是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团委书记、学生生涯规划办主任,齐齐哈尔市教育局派驻拜泉县大众乡自爱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大众乡党委副书记(挂职)牛宏伟。

夯实扶贫攻坚的思想根基

自从2019年5月8日正式驻村以来,他便经常和工作队的李维佳、于海德两位队员在一起谈心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弥补工作中出现的缺失和漏洞。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在教育局工作中养成的宣教优势,不定期为村“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授课,将扶贫的意义讲清楚,方法措施说明白,通过推心置腹的沟通,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共同为自爱村的建设发展出谋出力。

通过入户走访、党员代表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自爱村基本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带领扶贫工作队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地毯式核查评估,并逐一研究解决方案,做到一户一策,个性化实施;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对症下药、靶向扶贫。遍访包括非贫困户在内的在家农户370户,发现问题六大类、187个,经过多方努力已全部解决。

牛宏伟明白,乡亲们贫穷的根源绝不仅仅是因为土地少、收入少、办法少那么简单,更在于思想观念陈旧、办法措施失当、安于基本现状造成。为此,他提出了“个性化”扶贫思路,做到一户一打法,一户一台账、一户一计划,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扶贫。同时把村“两委”委员、党员当做脱贫攻坚的“启动器”,在思想观念上做好引导,在方法措施上当好头羊,大家齐心合力唱好扶贫曲、念好致富经,赢得了乡亲们的赞成和拥护。

找准扶贫脱困的精准把手

在牛宏伟手里,有一份数据详尽、事例鲜明的“自爱村访谈材料”。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份“访谈材料”,不如说是调研报告更加切合实际。在这份近4000字的材料里,既有自爱村的自然情况、耕地面积和人员数额、贫困人口,也有工作队履职尽责的事迹;村级党组织建设、美丽村庄建设情况;既有驻村工作的自我总结,也有长远规划及脱贫后的巩固措施,可以说就是自爱村脱贫致富的“指示牌”“路线图”。

俗话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牛宏伟依然记得农村这句老话,明白“钱粮”对于农村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为此,他首先从抓“实”入手,也就是实实在在抓,让老乡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让贫困户家里有粮手里有钱。于是利用23栋食用菌大棚带动41户贫困户、68人,人均增收达到1000元。利用光伏发电带动40户贫困户、70人,人均增收1000元。利用鑫永合生猪养殖场带动85户贫困户、124人,人均增收1000元。成立了甜玉米合作社,为村党员活动室配置了桌椅电脑、学习书籍,安装了电子宣传栏,培训了贫困劳动力,扶持了贫困户贷款创业,聘用了生态护林员增加收入等。在尽心尽力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难题的同时,还不断拓宽思路,引入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为村里争取修桥、修路、维修村部等近5万元的项目资金,优化村里的基础建设,协调捐赠、代卖农副产品折合资金16.8万元。并打通多条稳定的农产品扶贫销售渠道,每年可为村民创收十几万元。

除了立足提高村庄“造血”能力,“输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他多次协调爱心企业、社会团体为村里捐助办公用品,为乡中心校捐书、捐冰球装备,为村民免费提供2000只鹅雏;联系工作人员为村民修桥铺路,销售农产品;联系第一医院、建华厂医院的专家到村里开展免费义诊,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协调爱心企业为村民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60套秧歌服、扇子和2套音响……经过多方努力,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终于于2019年底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

把村庄筑成防疫的大堡垒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牛宏伟利用电话、视频、网络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部署村庄工作,号召党员率先站出来,设立卡点;号召全体村民居家隔离,不聚集、不聚餐。

抓好扶贫一盘棋

驻村扶贫,是为了让乡亲们早日脱贫摘帽,过上幸福的新生活。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还挂职任乡党委副书记,牛宏伟深感责任重大。

牛宏伟利用曾邀请农科院专家到村里授过课的机缘,帮助建立省农科院专家网上服务平台,村民建立起微信群,畅通了村民在家学习种植、养殖的渠道。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邀请全市教育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相关的爱心企业与村民实现对接联通,订单式采购贫困户家的粘玉米、香瓜、粘豆包等产品,建立起稳定的供需关系,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如今,牛宏伟与村民同生活同劳动,与贫困户同呼吸共命运。那一声声“老牛”“牛书记”“牛队长”自成暖流,时刻荡漾在他的心间,温馨而甜蜜,给他增添了更大的力量。(田国庆)

(责编:王旭、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