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日前,省教育厅印发《黑龙江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旨在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地域文化、冰雪文化等资源优势,传承龙江优秀精神,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以美育浸润学生、教师、学校,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方案》明确,通过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到2027年,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展示机制基本建立,跨学科优质美育资源体系初步建成,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美育课程实现全覆盖,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全面开展,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性学生艺术团,涌现一批美育特色鲜明的示范区示范校。通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全课程美育体系。
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严格按照各学段课程标准上好艺术相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1-7年级每周不少于3课时,8-9年级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遴选一批跨学科、专业的美育教学、教研、教改优秀成果,推进成果转化。鼓励具备良好美育资源的学校开展试点,统筹本地区艺术教育资源,提供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支撑。
鼓励建立学校艺术类别的校本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加强艺术特长学生一体化选拔和培养,拓宽艺术人才成长通道。
推动县域内优秀美育教师流动授课、优质美育课堂资源共享。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大手拉小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为乡村薄弱学校提供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鼓励举办乡村学生课后服务艺术社团专场展演活动。开展城乡中小学生美育主题研学、艺术三下乡等活动。
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展演体系
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展演体系,形成校校有特色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格局。市、县两级每年举办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
推进中小学校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美术工作坊等“三队一坊”及丰富多样的学校课后服务艺术社团建设。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场地建设,支持大中小学校根据实际建设小型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利用黑龙江省冰雪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的绘画、雕塑、书法、动漫及微电影等各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动,打造独具一格的美育特色品牌。鼓励中小学开展冰雪美育研学活动。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龙江优秀精神,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推行一体化教研培训机制
加大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力度,优先补充边远农村学校。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对美育教师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建设国家、省、市、县各级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探索推行大中小学校美育教师一体化教研培训机制,建立相关考评制度。
支持中小学美育教师进入高校进修访学。鼓励美育教师录制视频课、微课等,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音乐学院等高校牵头建设一批美育高端智库和高水平研究平台。
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全员艺术素质测评,完善初、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实施高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把开展美育工作及其效果、承办省级美育重要活动、社会反馈等作为高校办学评价重要指标,纳入年度高校高质量发展增值性评价考核。
艺科融合创新美育实施路径
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依托省级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补齐农村薄弱地区的资源短板。建立美育资源大数据平台、各级美育展演优秀作品展示平台,实现美育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背景下的浸润式美育创新路径。
促进学校与社会联动,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校外社会美育基地,推广普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强化家庭、学校、社会整合融通。
鼓励高校建立健全美育工作专门机构和部门,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和管理。广泛宣传美育工作成果和价值,营造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美育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记者 赵一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