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春耕備耕正當時 不負農時不負春
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戰”,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礎。作為產糧第一大省,當前,黑龍江各地掀起春耕備耕熱潮,各項工作壓茬推進,牢牢保障糧食安全。
“早”字當頭 多部門合力開啟“加速度”
3月24日,一輛滿載火車緩慢駛入佳木斯市湯原縣鶴立鎮火車站貨運專線貨場,車上裝滿了來自雲南的磷肥和內蒙古的尿素,6名裝卸工人快速將一袋袋化肥轉運至早已等待在此的貨車上。
火車與貨車“零距離”讓化肥轉運“貨不落地”。佳木斯市湯原縣委宣傳部供圖
“備春耕期間,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將農資交付到農民手中,鶴立鎮火車站貨運專線貨場採取‘貨不落地’的方式,快速裝運化肥。”鶴立鎮農辦主任王冬雪介紹,所謂“貨不落地”,就是要提前調度安排貨車在貨站等待,火車到來后,工人直接把化肥從火車運上貨車。訂購這批化肥的企業與鶴立鎮火車站貨運專線貨場和化肥生產企業保持24小時聯系,隨時掌握動態,確保各類農耕物資及時運到農民手中。備春耕以來,鶴立鎮已接收了14車皮來自全國各地的化肥物資,共計980噸18200袋。
據黑龍江省農情調度顯示,截至3月23日,全省種子已下擺(農資到達農戶手中)82.5%,同比快8.6個百分點﹔化肥已下擺80.7%,同比快11.7個百分點﹔0#柴油已下擺60.3%,同比快1.5個百分點﹔農藥已下擺38.4%,同比快8.8個百分點。
伊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開展農資檢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供圖
3月10日下午,伊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來到伊春市春禾種業開展農資檢查。執法人員仔細檢查袋裝種子和農藥的生產日期,對照保質期,確保農資產品安全合規。
為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黑龍江省市場監管部門搶前抓早,今年初以來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為期5個月的“農資打假保春耕”專項行動,切實規范全省農資市場秩序,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權益。
數字賦能 “慧”種田充滿“科技范兒”
“快看,有一台整地機械偏離軌跡了,這個數據需要立即導入系統,為后期調試整改做好充足准備。”在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智慧農業農機中心的數據指揮中心,農機管理員於鐵龍正在調控著無人化農機管控平台,儼然一幅“人在家中坐,農忙兩不誤”的場景。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忙碌時節,但在七星分公司正在忙碌“跑腿兒”的可能僅僅隻有這些“大數據”。得益於這套無人化農機管控平台,於鐵龍坐在辦公室,隻需輕輕點擊鼠標,坐在電腦旁邊,就可實現農機遠程點火,並按照規劃的路徑進行無人作業。
技術人員正在遠程監控田間生產。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供圖
近年來,七星分公司立足數據指揮中心,將寒地水稻種植核心技術標准與物聯網、視覺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融合,從平台控制頁面就可實時監測到每一台農機的作業動向、軌跡及質量,可以眾覽群機,有“一覽眾山小”的視覺。“從導航駕駛到無人駕駛,直至平台駕駛模式,這些階段成果凝結著科技的‘含金量’。”於鐵龍說。
從“靠天收”到“慧”種田,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運用,智慧農業日益成為龍江新農人的“金扁擔”。
作為雀巢品牌嬰幼兒米粉原料的供應企業,大慶市肇源縣洪益昌米業出產的稻米品質非常好,這也得益於“數字+農業”的應用。“如果想要把一個農業公司做大做好,光靠自己本身的種植經驗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才行。”洪益昌米業有限公司市場拓展總監王雪薇說,從春耕備耕開始,數字平台會為企業在種植習慣和栽培方法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讓公司做到可持續種植、提質增效。
王雪薇所說的“平台”,就是由大慶市龍鳳區引進的邁亞微雲科技有限公司所開發的“農產品質量追溯及數字農業提質增效平台”,可為種植基地提供從“種”到“收”再到“售”的農業上下游全包攬服務,同時為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路徑,實現產業規模和參與主體快速壯大。
農產品質量追溯及數字農業提質增效平台指揮中心。人民網 韓婷澎攝
大慶市邁亞微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東明說:“數字平台以‘區塊鏈農產品全流程質量追溯’為基礎,以測土配方、遙感技術、農業物聯網、農技農機、農業氣象、地理信息等十二大功能為支撐體系。”春耕時期,會根據農田裡的檢測設備對土地情況、氣象數據等進行整合分析,並針對生產種植計劃,結合農技專家所給出的專向性指導,通過平台推送給種植戶、合作社等,為春耕農事插上數字“翅膀”。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眼下,春耕中的黑龍江,田間有設備、雲端有“大腦”,數字農業步伐正在加快發展。
“菜籃子”收獲在望 “米袋子”隻待農時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在佳木斯市湯原縣鶴立鎮東鮮村的智能水稻浸種催芽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將一袋袋水稻種子放入浸種箱中准備催芽。這些種子發芽后,將轉運至水稻育秧大棚成長為水稻秧,為下一步插秧打好基礎。
“我今年種了300畝地,在這裡催芽了3800斤種子,催芽車間的服務很周到,催芽質量很好,出芽也齊。”鶴立鎮新安村的農戶張少鼎說。
催芽車間的工作人員將種子放入浸種箱中。佳木斯市湯原縣委宣傳部供圖
“智能催芽較傳統催芽相比,種子在播種后,具有扎根快、出苗早、秧苗齊、成活率高等優勢,可縮短秧田期一周左右,既節省人力,又節約成本。”智能水稻催芽車間負責人王福軍介紹,鶴立鎮東鮮村的智能水稻浸種催芽車間共有10套浸種箱,每箱能浸種10噸。基於智能化的電控系統,車間可實時監測控制箱體內的水溫,有效監測種子在浸種箱內各個部位的溫度變化,溫度適宜可保証催出的芽種質量好、標准高。“每年投入使用前,工作人員都會對催芽設備的管道、線路、閥門等部件逐一排查,確保設備完好無損,保障浸種催芽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催芽車間每批次可浸種100噸,足夠周邊2萬余畝的水田使用,預計4月5日第一批稻種就可以出箱了。”王福軍說。
北大荒集團齊齊哈爾分公司泰來農場農業人員正在大棚內進行擺盤作業。宋燕軍攝
在北大荒集團齊齊哈爾分公司泰來農場,水稻浸種開始前,育苗生產大棚就開始了緊張的籌備,清理大棚、備土、擺盤,環環相扣,有條不紊。
“米袋子”即將播下收獲的希望,而位於哈爾濱的“菜籃子”已經郁郁蔥蔥,等待人們前來採擷。
3月29日,在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星蔬菜生產基地,種植戶趙德奎正在溫室大棚中清除雜草,這裡的油菜和紫葉生菜即將迎來收獲期。“今年大棚內的第一茬油菜長勢很好,提早上市的蔬菜往往供不應求,能賣上好價錢。”趙德奎說,為保障蔬菜提前上市,生產基地一月份就組織種植戶在溫室中進行育苗,相對於直接在大棚內播種,提前做好育苗的農作物成活率更高。
種植戶趙德奎在溫室大棚內清除雜草。人民網 尚城攝
走進紅星蔬菜生產基地的溫室大棚,溫潤的水汽混著泥土的清香扑面而來,翠綠的蔬菜舒展著葉片,視線所及處皆是綠意盎然。據了解,紅星蔬菜生產基地以葉菜類蔬菜種植為主,佔地面積1000畝,現有溫室110棟、鋼骨架塑料大棚437棟。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有生菜、油麥菜、小白菜、芹菜、油菜等葉菜品種,溫室大棚每年可收獲6到7茬,棚均生產蔬菜量達8000公斤以上。
“紅星蔬菜生產基地生產棚室面積達500畝以上,今年第一茬春季蔬菜已完成移栽定植,三層膜棚室即將迎來收獲期,預計將為本地農產品市場提供700噸以上的新鮮蔬菜。”哈爾濱市南崗區農業農村局農林服務中心副主任果實介紹,“為搶抓春季蔬菜種植時間節點,我們搶先抓早籌備農資服務,組織農技人員下沉合作社生產基地,為農戶籌備春耕生產進行技術指導。下一步,我們將組織農戶科學調動農機開展春季大田整地工作,指導農民不誤農時,適時播種,確保農作物全部播在豐產期。”
據統計,2023年哈爾濱市蔬菜面積計劃達到50.41萬畝,產量140萬噸,棚室蔬菜面積7.7萬畝,其中,溫室0.7萬畝,大棚7萬畝,將讓哈爾濱市民的“菜籃子”裡裝上本地的大棚蔬菜。
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多部門合力護航、高科技助力精准省力、蔬菜大棚滿眼新綠……眼下,一幅幅忙碌有序的春耕圖景正在黑龍江大地徐徐展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