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黑龍江依安:探索“農村三問”解題之道 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陳靜 劉婷 蘇靖剛
2024年09月20日08:42 |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小字號

“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怎麼把土地的增值效益留給農民?”是黑龍江省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亟待解決的三個切實問題。

2023年以來,依安縣在破解這些問題上積極探索——創新建立“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五統一”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對比農戶自種,去年畝均增收417元。今年豐收在望,域內眾多農戶對再度增收信心滿滿。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五統一”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概括起來就是,錨定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目標,由村黨支部引導農戶以自有承包地、村集體以集體耕地入股組建合作社,採取統一平台賦能、統一農業生產、統一資金監管、統一產品銷售、統一收益分配的“五統一”運營模式,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按股分紅,加快推進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深挖黑土地增產增收潛力,用黨建引領增強黨組織凝聚力,用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為“農村三問”提供了“黨支部引領的合作社種地,應用新技術種好地,農民共享土地增值效益”的依安答案。

深度動員、個體入股

趙雪鬆是依安縣上游鄉建明村村民,今年58歲,全家4口人,有耕地24.8畝。過去他以每畝700至800元的價格從外出務工的親朋手中流轉過來500多畝地自行耕種,忙乎一年能掙8萬到9萬元。

上游鄉建明村黨支部書記李江在地頭介紹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情況。左側合作社大壟密植地塊的植株高度,比右側農戶小壟自種地塊的高出近50厘米,初步估算畝產量相差320余斤。人民網記者 陳靜攝

2023年,建明村黨支部書記李江動員趙雪鬆:“入社吧!咱這是黨支部引領的合作社,那24.8畝地就是你的股。合作社統一規劃種植品種、統一訂單銷售,農資在縣裡平台上買,比批發還便宜。田間管理有農機合作社和縣裡的農技專家,啥啥都不用你動手,每畝指定讓你多掙好幾百。”

“當時我不信。”趙雪鬆說,“我一個30多年的‘老把式’,還能種不過你?”

雖然趙雪鬆自信滿滿,但包地給他的親朋們卻都心動了。“他們不像我這麼倔,聽說又當股東又多掙錢,不但地不包給我了,還叫我代辦入社手續。當時我不服氣呀,我那24.8畝還自己種,我倒要看看每畝誰掙得多。”趙雪鬆說。

轉眼到秋,去除各項成本,趙雪鬆2023年每畝淨收入依然和2022年持平,“與流轉相比,我才掙不到200元,人家股東掙400多元,可不是多了好幾百?不服不行!裝在腰包裡的票子就是最深刻的‘動員’,這不今年我趕緊也當股東了。”

強化吸引、新型創業

在依安縣的眾多合作社裡,新興鎮治家村的合作社顯得有些特別。這個特別之處就是它設置了縣裡眾多合作社中獨一份的“媒體部”。

這個媒體部由24歲的小張和27歲的小魏夫妻負責,今年4月開通的快手APP賬號,以兩天一更的農家故事就吸引了將近3500個粉絲的關注,瀏覽量最高的視頻達到了170萬。

新興鎮治家村合作社的媒體部賬號。人民網記者 陳靜攝

小張說:“這兩年人人當股東分紅,各家小園兒也統一管起來了,村干部負責定期上縣裡批發市場給大伙兒賣菜。今年春天,村黨支部書記何立偉問我倆,現在村裡這麼多新鮮事兒,你們年輕人就沒啥想法兒嗎?”

經何立偉這麼一提醒,小張想法還真就蹦出來了。

“村裡這兩年的變化,能吸引我,就能吸引網友。這麼著我和小魏就回來搞起了這個媒體部。我們現在的規劃是依靠視頻質量和內容,讓視頻分成成為合作社創收的一部分,給下一步合作社產品銷售開辟新路徑。”小張說。

多樣種植、共同富裕

8月22日下午,紅星鄉紅星村黨支部書記朱曉偉正在合作社一片345畝的鮮食玉米地頭指揮採摘裝車,十幾個農戶仔細巡視著機械採收后的地塊,將偶爾遺落的玉米撿拾上車。

朱曉偉告訴記者,這片地是北緯四十七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的訂單,超過16厘米的,收購價格為每穗0.85元。現在已經採收了150多畝,質檢合格率超過了九成。如此估算,這片地的純收入有望達到每畝1600到1700元。今年,依安縣為北緯四十七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訂單種植鮮食玉米5萬畝,預計可產出合格玉米1.4億穗左右,能夠為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供應。

8月22日下午,紅星鄉紅星村鮮食玉米正在裝車收獲(無人機照片)。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紅星村的合作社是去年縣裡推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時成立的。朱曉偉說,雖然當年種的僅是普通玉米,但依靠農資統購、大機械耕種、大壟密植技術,實現了人人增收的目標。去年分紅每畝1350元,人均多賺了550元。

“縣裡今年給我們對接了北緯四十七、東方瑞雪糖業、碧雪澱粉這樣的大企業下訂單。我們按照土地輪作計劃,種了2300畝鮮食玉米、1800畝馬鈴薯、500畝甜菜,又根據市場行情,種了大蔥、菇娘果,今年我們預計一畝地純收入能達到1800元以上,比土地流轉多掙1000多元!入社后,人人賺錢、人人開心,你看這些大爺大娘,積極性可高了,一穗玉米都堅決不能落在地裡。”朱曉偉說。

集體增收、惠及全體

興勝村2023年入社面積7867.5畝,2024年18377畝,明年將達成整村入社目標。“集約化經營加上大壟密植等一些先進技術的應用,農戶人均土地年收入超過了1萬元,村集體的收入也一年一個台階地往上漲,去年是242萬元,今年作物長勢好,初步計算能達到300萬元。”中心鎮興勝村黨支部書記王春飛介紹。

王春飛告訴記者,下一步,黨支部要領頭成立一個免費服務組織,“地入社了,大家的空閑時間要利用起來。啥樣村民適合進廠打工、啥樣村民適合在家搞養殖,先按個人能力分好,然后由這個組織出頭找企業、找銷路。”

中心鎮興勝村嶄新的玉米收割機在場院中靜待秋收。人民網記者 蘇靖剛攝

8月22日上午,中心鎮翻身村黨支部書記李廣龍在田間查看甜菜長勢時感嘆道:“今年是我們村歷史以來甜菜長得最好的年頭,估算每畝能增產1噸。”據介紹,翻身村的合作社今年為依安縣東方瑞雪糖業有限責任公司訂單種植了7731畝甜菜,預計畝均增收550元以上,共可增收420多萬元。

隨著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深入推廣,全縣合作社與東方瑞雪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甜菜種植訂單11萬畝,可以產出35萬噸左右的甜菜,能夠滿足企業的原料需求。“2024年訂單面積達到了建廠40年來的歷史新高。”東方瑞雪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啟源說。

截至目前,依安縣已組建農民合作社193個,整合土地近百萬畝,有26134戶農戶帶地入社當起了股東,較去年的3298戶增長了約7倍。這種增長使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組織化、合作化、規模化經營優勢逐步顯現,給農戶帶來真金白銀的同時,也打造出了“農民+合作社+企業”的利益共同體,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企業與農戶借助訂單農業實現了雙向奔赴,既有效解決了企業的原料問題,又保障了農產品的穩定銷售,還保護了農戶的利益不受損害,實現了持續穩定增收,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健康良性發展。如今,東方瑞雪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匯利薯業等老企業生機勃勃﹔北緯四十七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黑龍江國牛牧業等新企業加速發展﹔20萬噸植脂末、鵝產業一體化等16個現代化大項目落地建設﹔鮮食玉米、高端肉牛、鵝等特色產業集群正不斷擴容升級……隨著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深入建設,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效果將更加充分展現。

(責編:王思迪、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七台河發布四大特色文創系列產品00:25
  • 莽林郵路 “幸福要事”06:55
  • “烤肉味”的齊齊哈爾01: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