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满目皆“丰”景 科技助农促丰收
金秋时节,走进海林市的田间地头,一眼望去,金色已铺满大地。连日来,海林市的秋收工作繁忙有序,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
海林市通过高标准农田严抓细推、农业科技为丰收保驾护航、乡村振兴促农增收等多措并举保障全市秋收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数字赋能 小镇农业新变革
来到海林市新安数字农业小镇,白墙红顶的外立面古香古色,进入里面却发现别有洞天,新安数字农业小镇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之一,正以科技之力推动农业变革。
在这片土地上,数字农业设施遍布。四处田间气象观测场,配备4套虫情监测设备、4套田间气象站、10处作物长势监测摄像头等。稻米加工车间和大棚也有环境监测、监控设备。新安镇辖区131平方公里,耕地占一半,是海林市重要水稻产区。其中,1155亩有机水稻种植区,借助数字化管理,种植户用手机就能掌握农田湿度、温度等信息,节省管理成本。
新安数字农业的全链条溯源追踪是一大亮点。从育秧到加工,溯源码让消费者清楚大米的生长环境、施肥用药等情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应用,这里的水稻产业将实现从“会种”到“慧种”的转变,打造多功能的农业指挥中心可视化驾驶舱,构建多维物联感知网实现全域监控,带动海林市农业向着现代化、高效化大步迈进。
数字农业小镇一期工程为数字中控中心,建筑面积1000㎡,共分上下2层。一层分设展示体验中心与指挥中心,依靠数据、视频和科技平台,达成县、乡、村三级指挥联动,并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二层建设了数字水稻检测及电商中心,设有实验室、检测室和电商直播间等,持续开展品牌化建设,线上进行助农直播销售,提高五谷杂粮、胚芽谷物饭、十色谷物饭、有机胚芽米等等产品附加值,为水稻生产注入科技活力。顶楼的开放式空间可展示有机水稻,还能让游客体验种植乐趣。
技术革新 农业发展新动力
海林市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围绕科技增粮,全力做好农技推广革新工作,为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走进马北村黄豆种植实验田,回乡务农的王国先和他的儿子正在验田里忙碌着,这块试验田地就是他们这十几年付出的成果,现在也迎来丰收。
“我研究农作物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已有30多年,为了选育出高产新品种, 每天都到田地里去记录,终于选育出大豆高产品种先农1号和籽用南瓜杂交种先白1号,看到培养出的品种造福大家感到很开心。”海林市先农种业有限公司王国先说,不忙碌的时候会为村民讲解一些农业种植技术,免费赠送一些技术资料、试验品种,免费上门提供技术指导,这样大家也都能提高粮食产量。
今年,海林市设立重大病虫害监测点103个,发布病虫害防治简报8期,推广节药喷头体技术6000余套,引导农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到100万亩;推广缓控释施肥应用技术,在水稻主产区的海林、新安、长汀三个镇建设2万亩区域示范区,应用缓释尿素+无人机飞防技术模式;在柴河镇整镇推广大豆根瘤菌剂技术4.3万亩。通过农业技术革新,推动全市农业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助农护农 生产保障新举措
丰收季节,在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的田间小路上,原本零散的小块农田经过高标准建设后,变成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良田。新修的灌溉渠道保证了农作物及时得到充足水分,田间道路也更加宽阔平坦,方便了大型农机具进出作业。
近年来,海林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修建灌溉排水设施等举措,提高农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确保农田可持续利用。海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让广袤农田成为丰收的希望之地。
海林市为切实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保障颗粒归仓,还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深松(耕)整地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科学施肥技术等助农护农措施,有效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4年海林市粮食作物总应收面积128.22万亩(不含农垦),目前已收118.86万亩,完成92.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已完成秋收12.87万亩,玉米已完成秋收66.5万亩,大豆已完成秋收38.95万亩。(文:肖旭 图:范峻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