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莫利漁歌

2021年06月15日10:42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得莫利漁歌

得莫利鎮。

廚師撈魚准備做燉魚。

得莫利燉魚。

新龍米業的自動化生產車間一角。

  車子開上哈同公路,許多人都會做一件事:掐算好時間,給得莫利的魚館打個電話,告訴店家下鍋燉魚。因為得莫利燉活魚這道菜,至少要燉制40分鐘,少一分鐘,店家都不會上菜。在得莫利服務區,得莫利燉活魚這道菜一天至少會售出500盤。

  一道菜為何會成為長途路上的流量擔當,得莫利又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近日,記者走進得莫利,找尋答案。

  一條魚寫滿傳奇

  得莫利村位於方正縣境內,三面環山一面環水,鬆花江蜿蜒而過,依水而生的村民將鬆花江中的鯉魚、東北大豆腐和粉條制成了大菜,招待停在村裡歇腳的過路人。一個碩大的圓形瓷盤,不僅盛滿了魚的鮮、豆腐的嫩、粉條的滑,還承載著東北人待客的豪氣與熱情。

  得莫利燉活魚的創始人、66歲的趙秀華是第一個在得莫利村開飯店的人。20世紀80年代,得莫利村的主路就是哈同老道,時常會有過路的司機停下來歇腳吃飯。那時村裡隻有一個食堂,供應湯和干糧。趙秀華從中看到了商機,一咬牙從鄉儲蓄所貸款300元開起了飯店,那一年是1983年。

  “剛開店時沒條件,幾個木墩就當凳子了,都是顧客拿來鮮魚讓我加工。”趙秀華坐在自己飯店的單間裡,憶起當年的情形感慨不已。“可是有一天,店裡客多魚少,咋辦?我就把手邊的豆腐、粉條都放進去了,結果客人說味道特別好,一道菜葷素都有了。后來,我們向更多的客人推薦這道菜,一來二去,這道菜就變成了店裡的招牌菜。”趙秀華回憶道。

  很快,趙秀華的飯店滾雪球式發展,在她的帶動下,全村有44戶村民開了飯店,到了晚上,村子主路兩側燈火通明,如城市一般繁華。餐飲業在村裡形成了產業鏈條,打魚、磨豆腐、到飯店打工,村民們在種地之外尋到了致富的新路徑。1997年,哈同公路開通,趙秀華帶領鄉親們將飯店搬進了服務區。現在服務區裡有6家魚館,遇上旺季,1家魚館1天的流水就能達到10萬元。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停車歇腳,得莫利最好!” 這是得莫利服務區的宣傳語。“得莫利服務區是全省客流量最大的服務區,日均客流2.8萬人次,高峰時日均客流10萬人次。我們採用的是單元式租賃服務模式,服務區提供房屋場地,魚館獨立經營,服務區一年有上千萬元的經營收入。在國內採用這種經營模式,收入又這麼可觀的服務區,得莫利是獨一份!”得莫利服務區經理李國新介紹說。

  現在,得莫利燉活魚烹飪技藝已被列入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這道菜成了人們認識方正、了解方正的味覺名片。

  米飯是吃魚最佳拍檔

  吃得莫利燉活魚,米飯是最佳拍檔。入了滋味的魚肉配上獲取了魚湯精髓的豆腐和粉條,最是下飯。得莫利魚館裡用的,都是方正大米。方正縣是中國富硒大米之鄉,水稻種植面積達100萬畝,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80%,年總產值達20億元以上。

  方正大米為啥優秀?不僅因為水土好、品種優,種植技術過硬,還因為方正人在大米加工過程中的較真和用心,保障了每一粒米的質量與口感。

  為什麼方正大米顆粒均勻飽滿,沒有碎米,也沒有沙子?秋然米業的負責人顧冰鬆講起了自己的一段經歷。有一年,北京的一家單位訂購了秋然大米,顧冰鬆送米進京,但是對方說大米裡有草籽,每斤扣了0.2元。這件事深深觸動了顧冰鬆,他咬牙花65萬元購置了一台韓國色選機,1小時能篩選出2噸大米中的雜質。現在,這台機器已退出了市場,他現在用的是國產色選機,1小時可篩選15噸大米。

  走進方正縣新龍米業的自動化生產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新龍米業的技術總監郭興剛告訴記者,從原糧入倉、雜質剔除,再到拋光、色選,他都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來控制,整個車間隻需要他和1名工人就可以完成工作。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個生產車間每天最多可生產1200噸大米。

  說起米業加工生產的變化,新龍米業採購經理王德龍感慨不已:“20世紀90年代初,每年大米隻能從10月加工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因為到了夏天農民手裡就沒有原糧了。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大米‘走’不遠,最遠隻能賣到賓縣、哈爾濱市區和肇東等地。現在不同了,我們有了5000噸的恆溫倉,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大米。而且,因為保存得當,口感幾乎與新米沒有差別。現在我們的銷售網點遍布全國的各個省份。”

  從季節性加工到全年生產,從“走不遠”到“走得遠”,方正人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嘗到了方正大米的美味,也讓方正大米的品牌越叫越響。

  小村變小鎮

  得莫利在滿語中意為“渡口”,村子至今還保留著一處原生態的渡口。從這個渡口上船,沿鬆花江向東,便可欣賞到得莫利村中最美的風景。

  船先經過東山,東山不僅蘊藏著大量的玄武岩,還有多處美景。村民在山上種植了200畝梨樹,每到春天便可以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景。東山上還有一處天然礦泉湖,顏色如九寨溝的海子一般,湛藍中透著碧綠,美得不可方物。

  一路游江,最為驚艷的風景還屬鰉魚灘。從遠處望去,鰉魚灘就像一個漂浮在江面上的綠色舞台﹔上島去看,這裡是片一望無際的草原,草原上幾頭黃牛正在愜意地吃草。風很輕,雲很淡,天很藍,光很暖,這樣的景象不禁讓人的心都靜了幾分。鰉魚灘的對岸是綿延千米的沙灘,非常適合發展水上娛樂項目。

  事實上,智慧的方正人早已從中看到了商機。得莫利村所在的鄉鎮,原本叫伊漢通鄉,但是為了充分發掘得莫利村的旅游資源和品牌價值,方正縣向哈爾濱市政府申請將伊漢通鄉更名為得莫利鎮。現在,得莫利鎮已成為省級特色小鎮。

  走在得莫利小村裡,會發現許多得莫利燉魚周邊產品。江南春燉魚館的老板在村裡開了一家大醬廠,專做農村手工大醬。這大醬也是這家魚館燉魚的必備調料,不進商超,隻在飯店售賣,一年能售出50萬袋。小村裡還有一家礦泉水廠,除了礦泉水外,主打採用微生物共生發酵面包技術釀造的得莫利格瓦斯和以小米發酵液釀造的得莫利小米布扎這兩款飲料,它們遍布方正縣的大小飯店,是極具地域標識的特色飲料。

  得莫利鎮長錢艷紅說,得莫利燉活魚年銷售量高達百萬條,可實現產值近3億元。受其帶動和影響,得莫利燉活魚系列產業也顯現出了蓬勃發展的態勢。現在小鎮通了高鐵,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小鎮走走看看。

  品嘗美食亦如品讀一地的文化,孕育了美食的城自有其獨特的魅力。得莫利小鎮猶如一座寶藏,正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發現……(記者 趙宇清/文 記者 荊天旭/攝)

(責編:王艷、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