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人才新政“虹吸效應”顯現

拓寬引才渠道,營造留才氛圍。記者從哈爾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哈爾濱“人才新政30條”自2月出台以來,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規模超7億元﹔先后吸引3.64萬名本科以上畢業生在哈工作,創歷史新高﹔高校院所科技人才走進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306項﹔市屬單位自主引進一批海內外高端人才,實現7年來零的突破。
立足全面承接落實省“人才振興60條”,哈爾濱構建省市協調聯動、疊加賦能的人才政策體系。突出政策銜接協同,對省級政策已包含的進行升級加碼,需要市級層面延伸的進行創新補充,聚焦振興發展主戰場,精准支持與經濟發展關聯度高的人才和事業。強化政策宣傳推介,召開“人才新政30條”新聞發布會2場、政策宣講會23場,面向1200萬手機用戶連續推送人才新政宣介短信息,依托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和省內高校網站進行靶向宣介,閱讀量超4000萬次。推動政策落實兌現,近年來,累計受理各類人才生活補貼、安家費、購房補貼申報1.47萬人次,其中博士114人、碩士3867人、本科9390人。建立“編制周轉池”,預留周轉編3500個。高校畢業生創業擔保貸款發放總額實現倍增,配套落實企業研發投入補助資金1.2億元。
深化市校合作,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科教資源優勢,結合落實“黑龍江人才周”“書記進校園”活動安排,組織開展具有冰城特色的合作引才和對接轉化活動。舉辦哈爾濱“丁香人才周”,深入16所駐哈公辦本科高校開展招才引智,提供崗位超過1.4萬個,現場參加學生2.1萬人,“直播帶崗”吸引關注50.3萬人次,事業崗位應聘比例超過1:400,受理意向應聘7.3萬人次,企業現場簽約招聘超過3000人。搭建市校合作平台,組織市直部門和區縣領導“組團”拜會高校,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等省內外高校開展暑期實習實訓、技術項目交流,新簽訂戰略協議10項,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總量達33個,累計組織46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崗位5000余個。建立“高校聯合+龍頭企業”定向研發轉化模式,促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銜接融合,推動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與建龍集團、百度、北京啟迪之星、哈電集團等企業在哈建立研發基地或技術合作98項,建設市級備案孵化器146家,在孵科技企業4784戶,吸納就業3.18萬人,其中應屆大學畢業生3292人、留學歸國人員174人。
優化服務保障,營造良好人才生態。打造國際人才街區,推動建設高標准人才公寓1355套,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國際醫院及36.2萬平方米人才公園,目前,街區集聚華為鯤鵬、東軟、惠達科技、思靈機器人等一批IT、智慧農業、物聯網等高新技術企業,匯聚高端人才1000余人。同時,制定全市人才保障住房“丁香人才公寓”逐年籌集計劃,按不高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金的80%提供給人才租住,計劃到2025年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萬套。做好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優待工作,共安置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500余人次。加強醫療保健服務,確定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市中醫院為高層次人才及父母、配偶、子女體檢定點醫院,指定專人負責就診就醫事宜。提供就診就醫綠色通道、健康體檢預約服務及全程“一對一”陪檢服務,讓高層次人才享受到家庭式的精准保健服務。(記者 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