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綏化制造:增“智”向新 逐“綠”而行

2024年01月29日07:47 | 來源:黑龍江日報
小字號

從辦公區使用綠色照明、節水器具,到以數字化打通產品生產、運維的各環節,再到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吃干榨盡……近年來,隨著綠色生產制造備受重視,在綏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兼顧“經濟賬”“環保賬”,主動投身於工業綠色發展的實踐。

自主研發 “數智”賦能綠色工廠

整潔干淨的發酵車間,幾乎看不到人影﹔中控室的屏幕上,設備運行狀態等數據實時更新,工作人員通過電腦監控著巨大的無菌發酵罐……

位於綏化市青岡縣的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玉米深加工的國家級綠色工廠,應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新技術,公司的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實現了從原糧收儲、浸泡到生產加工、烘干包裝直至產品出庫的智能化控制。“數字化賦能減少了人工操作環節,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行政副總經理鄭建波告訴記者,他們自主設計蒸汽系統工藝流程創新研發的自動化控制生產線,是國內行業最先進、也是唯一一條玉米澱粉自動化控制生產線。

來到辦公區,暖意融融的室內與天寒地凍的室外形成強烈反差。“公司非常重視節能減排,在廠區安裝太陽能路燈,並充分利用余熱及可再生能源。”鄭建波告訴記者,他們採用了多效低真空蒸發系統,可提高蒸汽的利用率,有利於節熱、節水,同時採用“閉路”生產工藝,充分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

技術加持 綠色設備唱主角

近年來,肇東伊利乳業、安達吉地油服,以及青岡金達麻業、青化民爆等企業都加大了對綠色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管理經驗,不斷提高產品的環保性能和質量水平。

建廠青岡的金達麻業主要從事麻產品紡織加工,生產原料為100%純天然綠色纖維。公司總經理周智昊告訴記者,工廠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及高效節能設備,與行業平均能耗相比較,節水50%,節電9%,是國內麻紡行業第一家實現碳中和的企業。

引入先進的技術裝備,是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變“綠”的起點。新和成專注玉米精深加工,是國內生物領域為數不多的具備從菌種開發到大工業規模化生產的生物發酵企業。“通過新增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硬件設備,實現制冷系統和空壓系統數字化運維和智能化控制,年耗能分別

降低7.25%和8.53%。”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高顯星告訴記者,公司投資6億元興建環保中心,通過對廢氣、廢水、固廢和噪聲進行在線監測,將廢棄物合理資源化再利用。

淘汰舊動能,企業向新向“綠”主動作為。“我們對車間的制冷機組進行改造,加入了全新的風冷機組。在室外溫度達到零下5攝氏度時,制冷機組關閉,由風冷機進行降溫以減少能耗。”黑龍江吉地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提高原油採收率為目標的綜合性油田服務供應商,質量技術中心副主任洪偉告訴記者,經過測算,這一改造每年可節約用電132萬度。

政策助力 建立綠色供應鏈

“近年來,綏化市積極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出台相關政策為獲評省級綠色工廠和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榮譽的企業提供資金幫助,緩解企業綠色體系建設初期資金壓力,為推動企業綠色轉型提供助力。”綏化市工信局二級調研員王亞宏告訴記者,工信局高度注重發揮企業主觀能動性,多次深入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政策宣貫、服務活動,對綠色體系建設、“雙碳”目標、碳核查碳足跡、綠色金融等方面進行政策宣講,對接專家一對一為企業提供綠色低碳發展指導服務,詳細講解綠色化改造方向和內容。

在鼓勵企業實施工廠綠色低碳化改造的同時,綏化市工信局還大力推進企業建立綠色供應鏈,黑龍江福成實業集團就是其中一家。總經理王福成告訴記者,他們將固體廢物菜根、廢菜葉全部用於肥料生產,形成了自有農田自己種,自產肥料自己用,產出綠色農產品,自行加工、運輸再銷售的一條龍有機綠色產業生態鏈的產業化格局。

據了解,截至目前,綏化市共培育肇東伊利乳業、安達吉地油服及青岡金達麻業、青化民爆、京糧生物等國家級綠色工廠13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戶。此外,培育創建省級綠色工廠13戶,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戶。王亞宏表示,接下來,工信局將繼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激勵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開展綠色技術研究和創新,為工業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記者 張翎)

(責編:王思迪、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鏡泊湖上“魚躍歡騰”00:22
  • 滿洲裡鐵路口岸過貨量超2000萬噸00:48
  • 跟著鏡頭打卡“哈亞雪”01: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