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大慶“科創引擎”正轟鳴

來源:大慶日報
2024年02月26日08:42 |
小字號

近段時間,大慶科技界好消息不少——

大慶眼科醫院外國專家薩夫留別克·卡培拉別科夫榮獲202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是今年東三省唯一獲獎的外國專家﹔

大慶能源和新材料創新聯合會成立,首批形成石化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項目10項,項目總額超140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六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名單中,黑龍江多維時空自由制造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為我省首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2022年度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0億元、同比增長21.3%,增長率遠超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大慶在全省13個市(地)2023年創新發展綜合評價中排名第二位﹔

……

近日,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奔跑在高質量發展路途中的大慶,正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且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獲批多資源協同陸相頁岩油綠色開採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唯一依托央企直屬企業建設的“全重實驗室”﹔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48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73戶、增長57.7%,落地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03項,產業化經濟效益達到40億元,為大慶培育新質生產力匯聚澎湃動能……

高位推動,創新生態持續完善

不久之前成立的大慶能源和新材料創新聯合會,規格極高。成立時6位兩院院士領銜,行業翹楚雲集。市裡還成立了推進工作專班,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分工負責。“加入創新聯合會,能讓企業深刻而敏銳地了解行業動態,有利於企業決策與判斷,促進政策制定、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成為首批成員單位,讓大慶華理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雲龍很興奮。

而這,僅是大慶市注重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擘畫推進“規劃圖”。市委、市政府將科技創新列入全市重點工作,頂格部署、頂格推進。出台《大慶市科技振興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3—2026年)》等文件,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工程,加快構建“1357”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園區“增長極”。推動哈大齊自創區大慶片區和環東北石油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加快建設,探索構建具有大慶特色的“一聯盟、一平台、一園區、一套政策”的“四個一”自主創新體系。持續深化高新區“小管委會+大公司”改革,出台《大慶高新區推進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先行先試政策,在全省率先啟動企業創新積分制。

鞏固技術“突破力”。聚焦省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亟需和緊缺的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引導和組織優勢力量突破瓶頸制約。去年實施市級指導性科技計劃180項,新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項、省重點研發項目5項、省級以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5項,全年共爭取各類科技項目及獎補資金1.73億元。

筑牢人才“硬支撐”。用好我省創新發展、人才振興兩個“60條”政策,成立大慶“政企校”人才發展聯合體,出台《大慶市領航英才慶雁支持計劃實施管理辦法(試行)》。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吸引“高精尖缺”人才來慶合作。

積極構建創新聯盟、加快建設科創平台、不斷壯大創新主體……大慶將科技創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使得創新生態不斷完善。

創新為先,科技成果競相涌現

驅車行駛在高新區,常見一座19.92米高的紅色城市雕塑,引人注目。

這座雕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3D打印城市地標景觀,有3000多個不規則“蜂巢”孔隙,均是採用3D打印完成。而它,是剛剛成為我省首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黑龍江多維時空自由制造有限公司的“作品”。

類似這樣的成果,細數起來,大慶不少。以2023年為例——頁岩油開採領域實現定型主體壓裂工藝及高效鑽完井等關鍵技術突破,長鏈重質液體石蠟新技術產品填補我省和中國石油空白﹔恆馳電氣與東北石油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共同合作500萬元省級科研項目,扛起了大慶市首家民營企業與高校合作“揭榜挂帥”項目的大旗﹔黑龍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溫廷益教授聯合共建合成生物學科學家工作室﹔大慶辰平鑽井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承擔的“大幅提高油田採收率及高效開發地熱能的超短半徑水平井”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已在大慶油田應用100口井以上,鑽井技術實驗單井取得了初期增油7倍以上的好效果﹔大慶華理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劑技術,打破了化學藥劑壟斷及應用效果的瓶頸,填補我國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劑工業化生產與應用空白,獲得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成長組“優秀企業”稱號……

這是全市科技系統堅持創新為先,為“三個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的努力。不僅如此——去年,大慶市重大科技成果加速實現了轉化。與省科技廳設立600萬元廳市聯動資金,支持5項科技成果加快產業化進程。與哈工大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啟動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大慶分院建設。舉辦成果路演活動25場,共有103項重大科技成果有望實現轉化……哈大齊自創區大慶片區全年生產總值實現64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例達到66.3%,同比提高9.3個百分點﹔全市研發投入100萬元以上規上企業達到122家、同比增長27.1%。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73家,同比增長57.7%。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4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至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72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增至157家。

聚力科創,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

“《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從十個方面安排今年的工作,第一個就是聚力科技創新,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全市科技系統將因地制宜統籌科技創新要素,以“五個行動”為開創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實現大慶轉型創新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對接國家和我省戰略需求,在頁岩油勘探開發、油頭化尾、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支持高校、院所、企業承擔上級重大科技項目。

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行動。建強大慶能源和新材料創新聯合會,推動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北石油大學等高校交流合作,建立科技成果常態化精准對接渠道,強化科技金融,提升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

產業創新平台強基行動。推動高能級科創平台發展,爭建能源與化工新材料省實驗室,積極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區域創新載體建設行動。建好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慶片區和環東北石油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完善“四個一”自主創新體系,強化政策供給,落實落細三市協調聯動機制具體任務,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和未來產業園區等。

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推動惠企創新政策扎實落地,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孵化載體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智造試點示范、綠色低碳等專項行動,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科技創新賦能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

“今年,我們力爭全市全社會R&D經費投入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各級科技創新平台達到15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20家,轉化重大科技成果50項。”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潘爽)

(責編:王思迪、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帶你速覽亞布力論壇精彩瞬間00:32
  • 密山:忙生產 沖刺“開門紅”00:42
  • “爾濱”非遺傳承人教你如何做冰雕01: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