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給鹽鹼地開“藥方”

2024年04月08日08:56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春歸渤海灣,遼寧營口市西市區千余畝水田即將迎來春耕。這片原本荒廢的鹽田,經過專項修復治理變成了連片的水田,畝產水稻超過600公斤。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鹽鹼地利用研究所(以下簡稱為“鹽鹼地所”)所長於亞輝說,鹽鹼地一度被稱為土地的“絕症”。鹽鹼地改良就相當於給鹽鹼地開“藥方”,需要長期綜合施策。“這裡曾是營口鹽場,鹽分主要來源於海水倒灌、潮汐侵蝕,需要先進行灌溉壓鹽、洗鹽、排鹽。”

  2021年,鹽鹼地所與開發企業合作,對這片鹽鹼地進行專項修復治理。千余畝鹽鹼地被溝渠分割成30多個規整的條田。每塊條田兩側各有一深一淺兩條溝渠,淺的是給水渠,深的是排水渠,按照“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水鹽運動規律,引地表水對鹽田進行“沖洗”。

  與此同時,鹽鹼地所採用化學、生物等方式改良土壤結構,提升地力,目前千余畝鹽鹼地耕層土壤含鹽量在水稻生長季已控制在3‰左右。2023年,這裡種植的耐鹽鹼水稻品種“鹽粳431”畝產達609.2公斤,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絕對增產。

  我國鹽鹼地分布廣、面積大、類型多樣,向鹽鹼地要糧大有可為。近年來,我國科研工作者針對不同類型的鹽鹼地,從生態和環保角度探索出了多種新途徑,研制了多種新“藥方”。

  “見過給人喝藥的,沒見過給地喝‘藥’的。”沈陽市於洪區種糧大戶吳麗華說,過去她家的農田鹼度高,土壤容易板結。經專家介紹,吳麗華用上了純微生物菌劑。隨著肥水緩緩流入田間,幾年下來土壤疏鬆透氣了,肥力提高了,耕地也變有勁了,玉米畝產能增加百余斤。

國家農業環境微生物種質資源庫(遼寧)保存的嗜鹼真菌(顯微攝影)。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吳麗華所用的純微生物菌劑,是來自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張世宏團隊的一項名為“基於嗜鹽曲霉菌系的秸稈腐解與障礙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究成果。

  “這個成果看似繞口,實際不難理解。”張世宏說,嗜鹽曲霉菌是指能在高鹽條件下生長的絲狀真菌。普通微生物一般在低溫和高鹽條件下工作效率較低,而這種嗜鹽曲霉菌系具有兩個“嗜好”:不僅喜歡低溫還喜歡咸鹽,在極端環境下能夠大顯身手,持續工作,快速腐熟田間有機廢棄物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從而改善土壤生態,達到修復鹽鹼地目的。

3月21日,在國家農業環境微生物種質資源庫(遼寧)中心試驗室,張世宏在通過顯微鏡觀察真菌培養情況。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入選名單,沈陽農業大學申報的國家農業環境微生物種質資源庫(遼寧)成功獲批。張世宏說,利用微生物治理鹽鹼地正在日趨成熟,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鹽鹼地還要針對性地科學對待。(記者武江民)

(責編:鄒慧、王思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文旅形象宣傳片上線06:40
  • 冰上競速 演繹冰雪激情00:24
  • 黑龍江省三條高速公路正式通車00: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