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日報看黑龍江2024

開行48年來,“採山專列”累計發送旅客近百萬人次

公益慢火車 溫暖致富路(守望)

人民日報記者 郭曉龍
2024年10月11日07: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乘務員在幫助採山客上車。
  徐 率攝

  秋日的大興安嶺,天藍嶺綠,林海蕩漾,由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開往漠河市古蓮鎮的6245/6246次公益性慢火車正在穿行……

  開行48年來,列車累計發送旅客近百萬人次,不僅是當地群眾生活的重要交通方式,還是採山客進入大興安嶺深處最便捷的客運列車之一。

  9月底的一天,記者跟隨老鄉們一起踏上了這趟“採山專列”。

  早晨8點10分,“採山專列”緩緩駛出加格達奇站。車廂裡坐滿背著竹簍、戴著遮陽帽的採山客。時隔一年,來自貴州的陳衛明和愛人再次踏上這趟專列,開啟了今年的採山之旅。

  “20年前的秋天,我和同鄉踏上了這趟開往林區的火車。當時的列車長聽說我們是來採山的外地人,不僅幫忙聯系了租住的農家院,還請當地人為我們上山引路。”陳衛明回憶起第一次採山的經歷。

  寒來暑往,陳衛明見証著“採山專列”的變化。“以前這趟車是燒煤取暖,車廂裡飄著煤灰,而且四處透風,大家上車都得裹緊外套。3年前升級為空調車,不僅干淨暖和,還增加了臥鋪。”

  對於在這趟列車上工作了10年的列車長於佔武來說,像陳衛明夫婦這樣的老朋友有很多。“跟很多常年來的採山客成了好朋友,看著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真讓人高興。”

  如今,隨著“採山專列”等鐵路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林區經濟也在悄然轉型。不僅大興安嶺地區新林區、塔河縣等地的“採摘—收購—加工—銷售”產業鏈更加完整,一些當地農民和採山客還合作開辦了種植園、加工廠,通過火車向外運輸新鮮山貨。

  “這藍莓看著真新鮮,咋賣的?”“這樹莓還沾著露珠哩!給我來兩斤!”……走進4號車廂,鮮果在採山客的柳條筐裡堆成了小山,乘客們圍在一起選購,不時傳出掃碼付款的聲音。

  “近幾年外地採山客越來越多,我們就直接張羅了這個‘山貨超市’。”於佔武說,“這樣既幫他們省了時間,還多了一條銷售渠道。”

  穿過“山貨超市”,兩節車廂之間堆滿了背筐、採摘桶和用來輔助爬樹的“腳扎子”。“採山客們帶的裝備體積比較大,我們在車廂連接處設置了農林物資存放處。”乘務員劉利軍向記者展示了背筐上綁著的號碼牌,採山客上下車時可以憑一式兩份的號碼牌寄存和提取。

  在車廂連接處,記者注意到牆上的二維碼和招工信息表。“我們組建了服務群,供採山客和本地商戶溝通採購信息。乘務員輪休時,也會到附近市場了解情況,將用工信息整理后張貼出來。”於佔武說,“採山客們很辛苦,想為他們提供更多便利。”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正在進行戶外安全知識講座的5號車廂,乘務員趙忠軍正在給採山客們講解戶外安全注意事項。“採蘑菇時要拿個樹枝,往草叢裡扒拉扒拉,避免危險”“要經常互相喊一喊,不能隻顧低頭干活,免得隊伍走散”……

  列車即將進入新林站,幾個採山客收了攤,准備繼續上山,乘務員金紅軍拿來鐵絲和編織袋幫著一同打包。“我們的便民箱除了有充電寶、數據線、手電筒等物件,還配有編織袋、鐵絲和手持彈簧秤等。”於佔武說,“採山客往往是採完了這一片,就買上兩塊錢的車票到下一站接著採,所以列車上就常備著這些採山的必需品。”

  除了“採山專列”這個稱號外,這趟列車還有一個昵稱——“小慢慢”。因為它單程運行492公裡,卻需要用時11個小時。“列車要經停塔河、繡峰、盤古、漠河等車站和乘降點(所),站停多,會讓多,才拉慢了速度。”於佔武說。

  列車停靠在了碧州站。奇怪的是,這裡並沒有站台和站牌,車下隻有一名等候的採山客。乘務員熟練地將他拉上車后,列車又緩緩響起了“咣當咣當”聲。

  “這裡周邊居民少,只是個乘降點,像這樣的乘降點(所)沿線一共有6個。”於佔武介紹,“地圖上找不到名字的乘降點,列車也會停靠。採山客採一天的山貨得有六七十斤,背起來很重。設置這些乘降點,就是為了讓他們更方便。”

  列車前面又是一個乘降點——翠崗站。一位老人看到火車剎車,才緩緩起身提起地上的塑料桶,於佔武一眼就認出他。今年已經64歲的姚坤,家裡有5畝樹莓田,每天背著六七桶樹莓從翠崗站上車,去塔河縣售賣……

  夕陽西下,斜陽將連綿橫亙的群山涂成金黃色,列車蜿蜒著向密林深處駛去……藍莓採摘期過后,就是紅鬆塔採摘期,一茬茬採山客坐著專列,走上致富之路。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1日 07 版)

(責編:王依然、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俯瞰大興安嶺 盡覽森林之美00:30
  • 哈爾濱:菊韻飄香00:31
  • 七台河發布四大特色文創系列產品00: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