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富錦:農戶當起產業鏈“合伙人”

人民網哈爾濱3月18日電 近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富錦市上街基鎮宋店村舉行“功能性稻米訂單簽約儀式”,上街基鎮政府與農業企業達成3000畝糙米採購協議,創新採用“保底收購+溢價分紅”機制重構生產關系。通過組織變革釋放產業潛能、品牌戰略打通市場通道等實踐,為黑土地上的現代農業轉型寫下生動注腳。
訂單農業正在逐漸改變“農民靠天、企業隨市”的局面。富錦市委宣傳部供圖
“訂單農業的本質是重構價值鏈分配邏輯。”富錦市上街基鎮黨委書記顏萍在簽約現場介紹,通過每斤1.5元的價格保底收購糧食,將傳統農業中“農民靠天、企業隨市”的局面轉化為利益共享機制。這一模式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組織優勢,推動全鎮14戶的稻田實現統一選種、標准化種植,化肥使用量降低15%,畝均增收150元。新型生產關系通過風險共擔、利潤共享,讓分散農戶融入現代化產業鏈。
農業科技企業通過無農殘功能農業訂單,以保底價收儲優質稻米,直供智能加工設備與線上平台,推動農民收益與市場需求精准對接。目前,富錦市萬畝示范基地已採用生物固氮、秸稈腐熟等綠色技術,實現水稻減氮增產8%、零農殘標准及功能性營養提升,為訂單農業注入科技內核。
“敢簽高價訂單,是因為有底氣!”企業代表說,“利用我們自主創新研發的生物固氮技術進行水稻種植,可以減施化肥、提早成熟、優質高產,有效解決佳木斯地區由於三積溫帶難以規模化種植優質品種的難題。”
與此同時,企業智能加工設備實現鮮米現磨,保留胚芽與糊粉層中的功能性成分(如植物多糖、SOD酶),精准對接消費者健康需求。目前,全國300余台終端設備與線上會員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直供網絡,2024年,佳木斯地區功能性鮮粳米銷售已超千噸,展現了數字技術對產業鏈價值的深度賦能。
當前,訂單農業的溢出效應正在重塑鄉村經濟生態。上街基鎮宋店村將10%的溢價分紅注入集體賬戶,專項建設例如稻谷烘干塔與冷鏈物流等助力農業發展設施建設,破解錯峰銷售難題,推動稻米損耗率從8%降至3%。
“過去我們的經營方式就是‘單打獨斗’,如今分紅反哺讓基礎設施投資進入了良性循環。”宋店村黨支部書記表示,這種資源集聚的模式,使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在產業鏈上高效配置,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可持續的落地場景。
從一家企業的訂單到一個鄉鎮的產業振興,富錦市構建了“生產端降本增效—流通端增值共享—消費端信任溢價”的閉環生態。當農民成為產業鏈的“合伙人”,村集體轉型為產業服務商,農田數據化作“雲端資產”,鄉村振興不僅是資源的重組,更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雙重質變。(尚城、金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