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条黑龙江疫情谣言,你我可能都碰到过

2020年03月28日16:16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黑龙江谣言”为关键词,抓取了1月22日-2月10日中央及黑龙江省媒体31条辟谣报道,进行研究分析,目的是观察谣言的产生路径及辟谣方法,为今后相关部门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有针对性地治理谣言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谣言的产生

1.谣言聚焦点

高频词云图显示谣言指向核心是疫情发源地和感染者。从谣言原始文本中可以看到下列词汇出现的频率最高,它们依次是:武汉、医院、冠状病毒、新型、患者、确诊、肺炎、回来(从武汉或湖北)、疫情。组合起来便是“疫情:(从)武汉回来(的)患者(在)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如1月27日牡丹江市一则谣言“林口县刁翎镇有两名武汉回乡人员已有发热症状”。1月28日,另一则谣言是“宁安某超市导购员女儿从武汉放假回来,发热传染给导购员,现在已经封闭,疫情比想象中严重,疫情蔓延严重”。2月9日,大庆的一则谣言是药店老板谎称景程小区有确诊病例,如果大家到他那里买药,超过100元,可以送药上门。这说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会个体最关注与自身健康相关的信息,如果缺少有效信息,就会丧失安全感,引发恐慌和焦虑,为谣言滋生提供最直接的社会心理动因。

2.谣言构成要素

谣言文本高频词词性显示谣言的基本构成是五大要素,即时间、地点、指向性对象、指向性对象变动情况和指向性对象变动程度。

造谣者一般通过捏造、编造、虚构上述5个构成要素来传谣。或者将虚假信息凭空指向特定对象(常常变换地点和时间);或者指向特定对象的虚假的变动情况;或者以夸张性的谣言指向特定对象变动的严重程度;或者只为哗众取宠,在社交媒体上博出位。这些谣言构成要素能够中伤特定对象,达到扰乱与特定对象关联度密切的民众生活的目的。

如:1月31日,佳木斯市一则遥言原文“今日凌晨0时起佳木斯市各区县所有红绿灯一直亮红灯,闯一次扣6分罚款200元,不让私家车出行。”2月2日,鸡西市另一则谣言原文“鸡西封城:市公安局重要通知,县各城区内,于今日凌晨24后所有路口红绿灯,统一24小时改红灯,除特别车辆外,私家车闯一次6分200元,禁止私家车辆出行,正常行驶,另行通知。(请大家踊跃转发)”,两则谣言核心内容如出一辙,只是变换了地点和时间,将虚假信息凭空指向了不同的特定对象。

再如:1月29日,绥化市一则谣言原文是“兰西县兰河乡拥军村返乡人员于某四肢无力,脸红脖子粗,身体无劲儿,报告卫生机关不管。”经公安机关核实,实际情况是“王某反映的该屯村民于某确为武汉返乡人员,卫健部门已经对其实行家中隔离观察,每天三次对其进行体温检测,并没有发生如王某所说的四肢无力,脸红脖子粗,身体无劲儿等症状。” 符合“编造谣言指向特定对象的不实的变动情况”这一特征。

 

3.谣言滋生领域

谣言的指向性类型主要集中在疫情信息、公共服务、与疫情密切的机关单位三个领域。

数据显示,除疫情信息外,公共服务、卫生机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滋生谣言的重地。病例、感染者、疫情数据、交通出行(车辆、交通设施、公交、高速公路、出租车、航班)、自来水等。如,2月5日,齐齐哈尔市一则出自“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的疫情发布数据截图谣言,显示黑龙江省包括各地市疫情数据(确诊、治愈、死亡)全部翻倍。

此谣言将造谣对象指向了权威疫情信息发布机构。又如,哈尔滨市二则谣言原文分别是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公交线路营运调整,部分线路停运”;1月30日“非常时期,自来水中在允许的范围内加大了氯气的注入。大家在用水时,特别是烧开水、煮饭用水要把水装出来,最少静置两小时以上再用,这样会更健康”,将造谣对象指向了公共服务领域。

4.谣言产生地域

全省哪个地区谣言最多?数据表明,其一、疫情越严重区域,谣言数量相对较多。可见,公众对辖区疫情的关注度是诱发谣言的因素之一。哈尔滨病例最多,在采集的31条谣言中,哈尔滨有7条;牡丹江病例最早,谣言有6条;绥化是第一个死亡病例所在地,谣言有4条。这三个市、地在疫情早期谣言分别占据谣言数据的前三位。

其二、谣言原始文本地区指向性也出现了没有明显规律可循的状态,说明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任何地区都存在谣言滋生的风险。

5.谣言传播渠道

数据来源显示,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微信、网络和小视频。其中,微信占比87.01%,是最主要的渠道。说明抗击疫情期间,谣言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

6.谣言表现形式

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文字类谣言最多,图片和视频类更具迷惑性。如:2月3日哈尔滨封闭小区假消息的的微信音频有着高度的真实感。

二.辟谣的路径

1.确认谣言来源

数据显示,31条谣言中有9条谣言没有确认出谣言源头,占谣言总数的29%。可能是在战役的千头万绪中,追查源头确有难度。

2.辟谣与传谣间隔时间

从数据上看,辟谣报道与谣言传播呈交错态势,辟谣间隔天数最长9天,最短是当天,平均间隔天数2.74天。

3.辟谣主要机构

辟谣机构以公安机关、媒体、政务微信为主。

4.处理方式及结果

大部分已经处理,还有未公布处理结果的现象。

5.辟谣报道中最强对应性因素

辟谣词云图显示,谣言与信息紧密相连,谣言散布与信息发布形成张力。

三、治理建议

1.政府管理层面

(1)对谣言要分类治理。对于引起群众恐慌的谣言要及时回应,在时间上提高辟谣速度。谣言高度聚合在疫情上,结构化特征十分明显,疫情信息公布的地域接近性非常重要,要增强信息透明度。

(2)对谋取私利,编造谣言造成危害者,要坚决依法打击。越是在重大公共危机发生时,越要重视谣言来源,确认谣言制造者,扼制造谣者和效仿者的侥幸心理。

(3)辟谣内容上要突出专业性、权威性。辟谣依据来源于战“疫”所涉及的各个部门,相关部门要找准谣言滋生焦点,给出权威答案,消除不确定性。

2.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方面

作为发布权威信息,甄别谣言的最主要渠道,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要形成强大合力,本着时、度、效的报道原则,不断提供权威信息并驳斥荒谬谣言。

3.社交平台方面

社交媒体是谣言传播的最大危害地,谣言治理的重点在移动端,社交平台应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化审核把关力度。

数据来源:人民网、光明网、看看新闻Knews、黑龙江日报、东北网、生活报及微博、哈尔滨新闻网、牡丹江晨报、兰西县人民政府网、肇东信息网、龙警搜狐号、密山大众服务搜狐号、双鸭山公安澎湃号、中国长安网

数据采集时间段:2020年1月23-2月10日

 

(责编:邹慧、李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