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多位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凭借着多年研究成果和专业素养,成为该省抗击疫情的“智囊团”。近日,哈医大7位专家集体与新闻媒体座谈,介绍了在抗击疫情战役中,哈医大专家团队发挥的作用,基于疫情期间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建议,并回答了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我们对于这个首次感染人类的新冠病毒的了解,最初就像盲人摸象,在一点点摸索甚至还没搞清楚的时候,病毒就开始快速传播了。”哈医大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吴群红在座谈中表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黑龙江省1月25日启动一级响应,快速及时,防控政策出台及时,应对迅速。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如何确保科学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吴群红表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始终践行科学决策精神,充分采纳了杨宝峰院士、张学院士等一批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学者有了发挥专长的舞台,每一次开会,都会充分尊重学者的意见,决策都是基于专家的建议。高度重视从科学和专业角度找风险、堵漏洞,并充分倾听一线的声音。作为一名黑龙江的学者,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欣慰。”
如今疫情形势趋于稳定,吴群红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作为学者,又长期从事卫生应急管理教学工作,我最近一直在反思以前的高校教育,存在公共卫生、临床和卫生管理教育的割裂现象;而在实践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也往往单纯强调公共卫生应对体系或医疗体系建设。然而,现在看来,这个概念窄了。疫情当中我们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应该是一个更大的复合系统,应该是公共卫生系统、医疗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充分整合与协同。我们应该及时弥补以往由于学科和专业划分过细,所导致的人才知识、技能单一和碎片化问题,此次疫情应对也充分暴露出缺少复合型人才这一短板。”吴群红表示,如何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学科与人才梯队建设,怎样培养具备综合知识和多方面技能的更多卫生应急管理复合型人才,是疫情过后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相关新闻
孙长颢:打破学科界限 构建融合知识体系是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