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工大王”吴作国:时刻追求专业极致

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2020年04月29日15:20  
 

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齐二机床公司,吴作国可是一位响当当的“镗工大王”。从当年技校毕业后的学徒工到厂里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军人物,再到助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30多年来,吴作国用一颗“匠心”追求着专业极致,用责任传承着工匠精神。

朴实的笑容、宽厚的手掌,是吴作国留给大家最直观的印象。“一个螺丝钉、一个焊点都不能小看。”吴作国时刻追求专业的极致。“吴师傅每天要跟年轻人一样在机床前站足8小时,那股专注劲儿和精神头甚至要超过年轻人。”厂里的师傅们每每提到吴作国,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在日常工作中,吴作国总是遇难而上、不怕辛苦。他所在的机台被公司授予“质量免检机台”,多年来,无论多么复杂的异形件或难以加工的典型部件,只要到他手里都会迎刃而解,高质量地完成加工。

2015年,齐二机床承担了“长征五号”火箭环缝总装焊接系统关键设备部件的加工任务。在加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瓶颈。在加工支撑环的时候,设备中支撑环共有3件为锻铝件。图纸要求3件同位置的孔保证同心、保证孔距还要保证3件在象限一致性外圆的情况下,孔位置公差一致性小于0.02mm,这意味着在高精准的同时还要零误差。为解决孔距一致性问题,吴作国带领的团队大胆尝试、反复钻研,最后集思广益把3个支撑环分别加工,通过雷尼绍检测修正偏差,保证了加工过程中3个支撑环各孔孔距的一致性,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这种零部件可以替代进口,是你拿多少钱在国外买不来的,我们也是头一回做这种超大加工件工作,能攻克这个难题,并能为航天事业作出一份贡献,我感到很自豪。”吴作国深有感触地说道:“不要小看一个螺丝钉、一个焊点,每个工人的劳动都是用心智在劳动,用心智在创造。”

考虑到零件的材质,在加工过程中吴作国带领团队不断尝试,寻找合适的冷却液。经过不断探索钻研,最后发现酱油做冷却液非常合适,从而保证了零件的粗糙度达到1.6。由此,齐二机床荣获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谈到“传帮带”,谈到创新工作室,吴作国比谈自己时更自豪。目前,齐二机床由78位企业精英组成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5位小组成员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今已开枝散叶、人才济济。吴作国带出的徒弟达8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吴作国还经常通过厂里举办的“大师讲堂”向年轻的技术工人传授技艺。

吴作国的微信里有一个特殊的群,名称是“大国工匠”研修班。据吴作国介绍,这个群里的人是一批“牛人”。去年6月20日,国家举办面向高技能人才的国情研修班,共有53名中国乃至世界工匠齐聚上海,吴作国作为黑龙江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交流。吴作国说:“这次参加这个研修班,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技术人员的重视,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工人的光荣。”

一技傍身的吴作国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龙江技能大奖等荣誉。2018年12月18日,吴作国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黑龙江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期间也有不少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面对记者提出的“为何选择坚守龙江”的提问,吴作国憨厚朴实地回答说:“我的手艺是因为有企业平台才能发挥价值,我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我的根在二机床,我有责任把学到的东西留在黑龙江,为振兴龙江发展作贡献。” (刘少炜)

(责编:王艳、李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