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齐齐哈尔日报的不解情缘之四:食堂里的事儿

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2020年06月09日14:56  
 

记忆中报社食堂位于主楼西侧的一楼,由于一楼正门要上几个台阶才能进入,因而一楼的位置偏高,所以总有一种感觉,食堂是在地下室。

当时食堂环境用“窗明几净,物见本色”形容实在不为过。而饭菜用“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来比喻十分贴切。玻璃总是被擦得很亮,窗台窗框一尘不染,地面没有一点儿油污。能坐六个人的圆形桌面及椅子,尽管有的地方已经掉了漆,但仍然被擦得没有一丝油渍。工作人员都戴着白色的帽子,穿着白色的工作服,虽然不是新的,却都被洗得一尘不染、干净透亮。

食堂的西南角放着一张方桌,上面有食堂自制的小咸菜,咸黄瓜条儿、咸卜留克条儿、咸茄子,炝干豆腐丝、炝土豆丝等十分可口。桌上还有一个方木盒子,里面放着五分、一角的零钱饭票用来找零(当时食堂是用人民币换成饭票,不收现金),无人售货但人们绝对不会少给一分钱。

在各个窗口,人们都是自觉排队打饭,没有拥挤,偶尔有领导来晚了,当人们礼貌地相让时,领导总会谦和地说“谢谢,我不能搞特殊。”打完饭后,随机找一个空位子坐下,当时食堂里没有高间雅座。

在就餐时,这些文人却违背了孔子的圣训:“食不言。”因为当时人们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所以人们之间联系、沟通不十分方便。所以他们会利用吃饭时,上级向下级布置任务,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他们谈论的都是工作上的事儿,绝对没有家长里短,说话时,声调很低,而且用手遮挡住口鼻。

第一次吃的大米饭和溜豆腐,由于大米饭是汽蒸的,因此米粒洁白而又光亮,水分足而又不发粘,大米特有的米香被蒸汽自内而外蒸透出来,随着米饭的热气,直入鼻窍。而那溜豆腐呢?豆腐块切得大小适中,走油后,金黄色的豆腐配上胡萝卜及青椒的红绿搭配,加上葱姜蒜被油榨出的香味儿,令人食欲大开,这说明即使是大锅饭,师傅们也不省刀工,不省物力。

第二次,吃的是豆沙包儿和甩袖汤,其好吃程度,自不用细说,我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我是站着吃饭。当时我和父亲刚坐下要吃的时候,一位叔叔外出采访,回来晚了,菜已经没有了,他一只手拿着盘子,里面放着几个馒头,另一只手拿个盘子,里面放着几样小咸菜儿,一边走一边寻找空位。父亲站起身,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这时,父亲让我去取个空碗,等我回来时,那位叔叔已经坐在我的椅子上了,对着我说,“小伙子,你得站着吃了”,并且父亲的那碗甩袖汤已放在叔叔面前了。父亲接过我拿的碗,象征性的把我的那碗甩袖汤只倒了个碗底儿放在自己面前,我想父亲是怕那位叔叔认为父亲没有菜而不接受。

晚上回家时,说起此事,父亲说,“在食堂里,岁数小的让着年龄长的站着吃饭的事虽不经常有,却也不少见。”报社食堂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折射出齐报人的品行的高贵,正如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即兴填了一首如梦令小词以释情怀:“昔日美食佳味,口绕余香心醉。善小总常为,折射品行高贵。钦佩,钦佩,回忆感怀盈泪。”(乔虹)

(责编:王旭、李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