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

来源:黑龙江省旅游局

2015年08月14日11:17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勤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余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相同的特色。

赫哲族食俗?赫哲族的饮食分鱼肉、兽肉、野菜、野果、食用菌等多个种类。其中尤以食鱼为独特,有杀生鱼(塔拉克)、鱼片(拉铺特克)、鱼干(乌切克特)、鱼子干(查发)、烤鱼(稍鲁)、烤鱼片(达勒格切)等。

杀生鱼的传统做法是:以黑龙江特产的鲤鱼、胖头、鲟鱼、鳇鱼、草根等鲜活鱼为原料,洗净放血后剔下鱼肉,切成细丝,拌上野生的江葱和野辣椒,放些醋和盐便可食用。没有醋时,可把野樱桃或名“酸浆”的野菜捣成浆汁拌上,味道十分鲜美。杀生鱼也是赫哲人待客的佳肴。

历史上赫哲族以渔猎为生,鱼兽肉一直是他们的主食,有着独特的食鱼、食兽肉方式。他们喜吃狍子肉、野猪肉,早年也吃熊肉、鹿肉。捕到野兽后,将肉炖着吃、烤着吃,如果有剩余还晒兽肉干、肉条子。

赫哲族还有两种饭食很独特。一种是用小米或小子煮的非常稠的粥,叫“拉拉布达”或“拉拉饭”。粥煮好后,拌鱼毛、鱼油和兽油吃。另一种是把嘎牙子、牛尾巴、鲫瓜子等鱼和小米一起下锅,放盐煮成稀饭,赫哲人把它叫做“梦古布达”(鱼肉粥),吃起来鲜美异常。

赫哲族服饰?以前,赫哲族主要用鱼皮、兽皮制作衣服、被褥及其他用品,并将熟好的鱼皮、鱼线用红、黄、蓝、绿等色彩鲜艳的野花染成各种颜色备用。赫哲族男子喜欢穿大襟长袍、短褂或者坎肩。妇女的衣饰受满族影响,鱼皮长衫与旗袍相似,有领窝,但没有衣领。领边、袖口、前胸、后背、衣边,常用染成各种鲜艳颜色的鹿皮剪成云纹或者动物图案及镶边,并用鱼骨磨制的扣子装饰,或以海贝壳、铜钱装饰。赫哲人除用鱼皮制作上衣外,还用鱼皮制作裤子、腰带、围裙、腿绷、靰鞡(也叫乌拉,即冬天穿的鞋)、手闷子、口袋等。鱼皮制品保暖抗寒,轻巧美观,不结霜,不透水。鱼皮衣裤耐磨,鱼皮靰鞡走在冰上或者泥泞的路上不滑,适宜于捕鱼、打猎时穿着。由于赫哲人善于捕鱼,并能将熟制鱼皮做成衣服和日用品,历史上被称为“鱼皮部”。赫哲人也用狍皮、鹿皮、貂皮、狐皮等制作衣服、被褥、帽子、靴子等,夏天也用桦树皮做帽子。二三百年前,布匹、绸缎开始进入赫哲族上层人士的家中,从此,赫哲族开始皮、布兼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普遍穿布制衣服,只有男人出猎时才穿皮衣。

赫哲族民居?过去,赫哲族为了适应渔猎业生产的需要,选择江河两岸高处和接近渔、猎场的地方居住。他们早年的住房有地窨子(希日免克)、昂库、马架子(卓)和木楼(塔克吐)。地窨子,是一种穴居式的相对较为固定的住所。昂库,是一种临时性的住所,主要有撮罗昂库、阔恩布如昂库、温特合昂库等,是赫哲人游动捕鱼狩猎,随时搭盖和拆除的居住处所。他们的昂库有用草苫的,有用桦树皮、兽皮围的,还有用布蒙的等多种,但以用茅草苫的为最多。马架子,是地窨子的发展,盖在平地上。木楼,赫哲语叫“塔克吐”,这是一种在赫哲族村屯仍能见到的小型原木建筑,多数人都叫它“鱼楼子”。一般都是用四根或六根木柱做柱脚,周围用原木刻成的离地高低不等的木屋。顶盖苫草,山墙开门,大多是长方形。“塔克吐”主要是为储藏鱼条子、鱼坯子等食物而建的,也存放些小型渔猎工具。夏季在土房内睡觉感到闷热时,也可到上面睡觉,因木楼通风凉爽。

解放以后的赫哲族居住情况已经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也住上了砖瓦房或楼房。

赫哲族婚俗?赫哲族的婚姻,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氏族外婚制,过去也有少数人是一夫多妻。清末,婚姻形式为聘娶。双方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标准,并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能力。要求男方是捕鱼、打猎好手,或吃烤肉时,小伙子能一刀削成一个烤肉杈;要求女方聪明贤慧,手艺好,是劳动能手。结婚时,新郎穿袍,在袍上披红挂绿;新娘穿红袄、红裤,辫子由单辫改梳双辫,绾抓髻盘在脑后,头上戴花,然后用红布盖头。婚礼热烈庄重,大多在黎明举行。迎亲时新娘要哭泣,表示对娘家的惜别。送亲队伍带着陪嫁陪伴新娘到婆家,摆酒畅饮。拜天地、入洞房后,由亲友中的老人,手持用三道红布捆扎在一起的三根芦苇向新娘训话,要求新娘要孝顺父母、尊敬丈夫、待人和气、好好劳动、勤俭过日子。拜祖宗三代、灶神后,新娘在炕上面壁“坐福”,直至送亲的人们吃完酒席离去,才下炕和新郎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表示家里由男人领着;新娘吃猪尾,表示妻子跟随丈夫和睦过日子。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一起吃面条,表示夫妻情意绵绵,福禄长寿。

赫哲族丧俗?赫哲人的丧葬,依死者的不同情况办理。狩猎时死在山林中的,用桦树皮或树枝包裹尸体,架于树上,实行风葬(或称树葬),两三年后,再入土埋葬。小孩死后,用桦树皮将尸体裹好,捆扎结实,挂在树杈上。

死在家里的,三天后土葬。中老年人去世,过去是在挖好的长方形土坑中,用原木在四周砌成槽子,将尸体仰卧、屈肘屈膝放置墓中,以死者生前用过的器具陪葬,然后在原木槽上方搭棚、堆土成墓。贵族富户家中的老年人死后,用马、牛、羊、猪、鹅、鸡等动物殉葬。

死于非命者隔日埋葬,死于痘疹、痨病等传染病的,在死亡当天火葬。

赫哲族节日?赫哲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自己的节日,但他们很早就过旧历年(春节),对此节日也尤为重视。除夕晚上要“烧包袱”(纸糊口袋形的“褡子”,装着用金箔叠成元宝形的锞子和打印有铜钱痕迹的黄表纸),以祭祀鬼魂和亡灵。还要供奉祖宗三代之位,供奉灶神,供奉天地。除夕的午夜要接神,接神时在院中放一个凳子,上面放一碗饺子,再早是放一碗小米干饭,还要焚香磕头。

接过神之后,先给供在西墙壁上的祖宗三代之位磕头,然后给长辈磕头。正月初一早晨各家各户相互拜年祝福道喜。春节期间,人们唱歌、跳舞、弹奏口弦琴、听唱“伊玛堪”和比试传统的游艺体育项目。他们也过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但并没有太多的节日意识。如今,赫哲族有了自己民族的节日,这就是乌日贡节(农历五月十五),源于1985年6月的赫哲族首届乌日贡大会。

乌日贡节这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吃着鲜美的“塔拉克”,竞技各种传统体育游戏,载歌载舞,尽情地欢乐。

赫哲族宗教?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崇拜众多的神祇,相信“万物有灵”。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其次是一大领二小人面形的三个偶像“乌什卡”,又称三星神。此外,还信奉火、风、雨、电、山、水、辟邪、痨病等神。赫哲族人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多少种神。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责编:王思迪、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