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学院产教融合按需育才

2021年04月08日08: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杜丽红博士在讲解实验室发酵装置。

  绥化学院的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学生们讲解专业知识。

  “今年下学期,我们就会根据入企教师们的反馈,开设企业正在应用的集散控制系统DCS课程,让学生们所学与现实的生产工作能实现无缝对接。”3月24日,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春红告诉记者。

  2020年11月9日起,绥化学院选派了5名优秀年轻教师,正式入职当地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将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用一年时间,深入到业界领先的企业之中,在生产线上印证课程知识结构,修正专业教学体系。而这,仅仅是绥化学院在产教融合的发展路上印下的一小步,校地企共建共享实验室、双向学习开展企业课程、全口径对标地方玉米产业需求……绥化学院正精准发力,紧密服务于以玉米产业为代表的地方行业产业,致力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群,为学校和自己的学生们打造一份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形象墙”。

  老师实打实入职企业

  2018年入职新和成的绥化学院毕业生郭峰和金铭,怎么也没想到在毕业3年之后,会在新和成黑龙江基地与自己的老师薛玉翠成为同事。现在薛老师的日常也不再是上课,而是跟着她的学生们一起出现场。“这个部门负责企业强、弱电的管理维护,责任重大,规程严格,目前我还没有上岗证,可以帮着分析判断,却不可以动手操作。当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就会喊着我的学生一起去。”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薛老师笑着说。

  与薛玉翠老师一起入职的罗永辉、李成凤、商行、曹琦4位老师都在企业的“设备动力部仪表科”,他们的职责是实际操作企业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对企业具体的生产进行维护。

  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绥化学院的办学方针。“学校派我们来,就是要让我们能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与动态,真切考察企业对于员工的知识技能结构需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这样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方式。”老师实打实入职企业,正是实现学科专业深度嵌入产业链的一个主动实践。

  深度互动让校企双赢

  入职企业不仅能帮助学校了解企业所需,也能协助企业对生产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及时的理论分析与总结。而高校教师特有的对于行业动态与知识的前瞻性,更可对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升级提出有益的建议。

  “下周我们将为企业员工进行变频器理论和实操的系统性培训,课件双方已经基本上讨论完毕。”薛玉翠说。

  入职企业开拓了学院老师的视野,书本上的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见证,更让老师们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方案,“我们发现企业对于实际操作要比想象中更加重视,这就提醒了我们要在课程设置上,调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在教学目标上,调整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比重。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不同,加设更有针对性的企业课程,为学生们就业铺就一个最优的通路。”老师们说,这才切实贴合绥化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

  “绥化学院电气学院的老师们自进公司以来,在自动化仪表科从事自动化仪表维护、DCS编程、高难度问题解决等方面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了多项高难度遗留问题。”新和成黑龙江基地相关负责人说,日常空闲时间,老师们相继通过授课、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自动化仪表科专业人员进行自控理论、工作原理、电气方面讲解培训,大大提高了仪表人员理论水平和电气结合水平。

  产教融合 精准对标

  电气工程学院将教师派到了企业入职,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的老师们,也正忙着在校企、校地共建的实验室内进行教学和科研。

  早在2012年开始,绥化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就设在了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里,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实验室,政府机构在此进行项目检测,学校进行科研和教学,不仅设备的利用率高,遇到问题时,还可以集合多方的智慧去商量解决。“合作相当顺畅。”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王鹏说,当年新和成黑龙江基地没有完全建成时,也常来学院利用实验室里上百万元的质谱仪检测发酵产品的各类成分项目值。“这是国内外一致通用的最高端的检测设备与手段了,全绥化可能不超过5台,有2台就在我们学院。”

  在交流中日渐加深了解的企业与高校,在年前共同投建了一间专门的生物发酵实验室。企业投资50万元,学校投入70万元。绥化学院刚刚引进的生物发酵专业博士杜丽红,就是这个实验室的5人管理团队负责人,她说:“实验室配备的发酵装置,与企业端的生产完全一致。设备的等级较高,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方案。老师们的教学科研与学生们的毕业设计都会用到这个平台。”

  企业投建实验室,也是希望用这些设备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业务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王鹏说。

  构建校地企合作平台

  2018~2021年的3年间,绥化学院共有98名毕业生在新和成、昊天等绥化当地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就业。食品与制药工程、电气工程、农业与水利工程,绥化学院的三个二级学院与昊天、龙凤、新和成、象屿、星湖科技等众多当地玉米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都是合作单位或建有实习基地。其中的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每届招生约300人,所开设的化学、化工、食品、制药等五个专业,更是全口径对应绥化玉米产业。

  日前,由绥化市有关部门牵头,绥化学院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绥化学院玉米产业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力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多赢”。

  “大学的特色要靠学科专业特色来体现和落实,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特色至少应在服务某一行业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才能在省内外取得一定的优势、形成特色。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重中之重就是要形成服务地方或行业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群。”绥化学院党委书记冉庆国说,全校各专业正主动挖掘专业建设与玉米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结合自身优势,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设玉米产业课程模块,逐步形成“玉米+”产业服务格局。同时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玉米产业经济学、玉米产业经营管理等系列通识教育课程,形成良好的玉米产业服务氛围,逐步打造学校玉米产业人才培养特色。紧密围绕玉米产业链,着力培养服务玉米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文/摄 记者 张磊)

(责编:赵怡、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