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4月20日电 (王莹)在哈尔滨依兰博物馆,一台破旧的缝纫机摆在馆中显眼之处,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依兰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怀志说:“这台缝纫机是当年抗日联军在四块石山上建立的被服厂里用来给战士们缝制衣物、子弹袋、军旗的工具。”
4月14日,“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小组来到四块石抗日联军遗址,踏着革命先烈的脚印,追寻这台缝纫机背后发生过的抗联故事。
月峰山,又称四块石,距离依兰县城北50公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是东北三省以抗联遗址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也是东北抗联坚持抗日战争14年之久的最好见证。
1935年是日军占领东北的第四个年头,松花江两岸人民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情况下,抗联三军、六军决定以四块石为基地,在南至松花江、巴兰河、舒乐河,北到汤旺河一带林海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北满省委机关也搬迁到四块石山上。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等抗日将领开始在这里领导松花江两岸的抗日游击活动。后来,抗日联军还在这里建立了被服厂,被服厂有两台手摇式缝纫机,最多时有30人在此工作。1937年,由于战斗中下来大批伤员,被服厂被临时改为后方医院。
据廖怀志介绍,1938年,由于通讯员赵老七叛变,敌人攻上四块石山,负责人裴成春一边指挥大家与日军顽强作战,一边安排战士们将伤员转移到附近的山洞里。紧急情况下战士们将其中一台宝贵的缝纫机吊起来藏到树上,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丹青河林场工人去伐木时发现了这台缝纫机将其送到依兰博物馆收藏。多年后,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再次在依兰县看到这台缝纫机时曾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当年在被服厂用过的缝纫机!”这也是当年这段抗日历史的最直接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