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绥化4月20日电 (韩婷澎)“火烤前胸暖,风吹背后寒。”这是抗联著名歌曲《露营之歌》中的一句,也是抗联战士们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内,有这样一块独一无二的石头,被称为当时抗联路上的“路标”,它就是“白马石”——东北抗联秘密联络站,也是西征途中的会师地。
这块石头有何不一般?
绥棱县委党校教师姜楠楠介绍,“白马石”位于绥棱县四海店镇,经年风雨侵蚀而导致中部断裂,形状像是一匹卧着的白马,故得名“白马石”。因这块石头外形奇特,被当作西征途中的“路标”。
“这次西征可以说是东北抗联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在纪念碑旁,姜楠楠讲起了抗联西征的那段难忘历程。日本关东军曾制定“满洲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妄图一举消灭东北抗联。为了冲破敌人的封锁、粉碎敌人的讨伐,北满抗联部队实施了战略转移,开始西征。1936年9月,抗联第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率部队从汤原出发西征到达绥棱后,将“白马石”作为抗联交通员联络点。
姜楠楠说,抗联西征历时六个月,部队分三批西征,沿途山高林密、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由李兆麟带领的第三批部队西征时正值冬季,气温突破零下40摄氏度,队伍踩着及腰身的积雪一步一步向前走。“很多战士在雪地里走着走着就不动了,战友们上前察看才发现他们已经没了气息。”姜楠楠说,战士们在雪地里长期行军,冻伤溃烂到了骨头但依然坚持向前走。当时的战士们缺吃少穿,很多人身上披着破棉被、破马皮,李兆麟更是数天没吃粮食,饿了吃树皮、渴了抓把雪放进嘴里……尽管困难多得无法想象,但是抗联队伍仍然完成了西征,保存了骨干力量,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区。
“每次我向大家讲起西征历史时,都会被抗联精神所感动,可以说,西征的壮举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最好体现。”姜楠楠说。目前,白马石风景区已经成为绥棱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学习党史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我将继续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的人听。”姜楠楠说。
图片由人民网韩婷澎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