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记者从牡丹江市统计局获悉,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8.9亿元,同比增长15%,省内排名第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他主要经济指标速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位次、质量均创近年最好水平,牡丹江市实现“十四五”强势开局和首季高质量“开门红”。
据了解,年初以来,全市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两会”精神,以办好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以系统观念推动“五市建设”和全面振兴发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农业持续向好、工业加速回升、消费恢复活力、投资增速较快,全市经济运行全面提质提速。
一季度,牡丹江市农稳牧兴渔旺,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备耕生产稳步推进。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5.6%,两年平均增长2.1%,比2019年增长4%。一季度蔬菜、食用菌总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5.5%。瓜果产量56吨,同比增长18.9%。全市肉类产量4.2万吨,同比增长12.8%;禽蛋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14.0%;牛奶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34.7%。畜牧业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6.9%。
全域多行多企增长,工业生产加快恢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全市五区六县(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增长。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等26个行业大幅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92.9%。全市规上工业50户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4.3%,同比增长19.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3.4个百分点。1至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营业收入平稳增长。307户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36.8亿元,同比增长27.9%,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
牡丹江市服务业稳定恢复、发展向好趋势明显。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3%、41.1%、9.8%和2.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0.3%、14%、7.2%和2.3%;市场销售活力逐渐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1亿元,同比增长39.6%,省内排名第二,比2019年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3.3%。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倍;民间投资恢复较快,基建项目发挥稳定作用,建设项目成为拉动主力,全域实现较快发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8%,环比增长20.61倍,两年平均增长14.5%,比2019年增长31%。(王佳 记者 刘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