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林海“守夜人”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转型发展纪实

2021年06月23日14:12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在界碑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吕肖杨摄

人民网哈尔滨6月23日电 “七一”前夕,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一场综合灭火演练刚刚结束,“守夜·守望”主题党日活动随即在演兵场展开,这是奇乾中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写照。“身在最北疆,心向党中央!”30余名党员高举右手,豪迈的誓言在林海上空久久回荡。

翠绿的大森林、庄重的“火焰蓝”、鲜红的党旗,在祖国北疆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大兴安岭见证着他们践行了58年的誓言,额尔古纳河诉说着他们奉献了21000多个青春无悔的日日夜夜。

赤胆忠心:忠诚淬炼“火焰蓝”

东方欲晓,晨曦微露。

2018年国庆节清晨,一声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天际,响彻中队营区,奇乾中队从此踏上改革转制的新征程。

脱下“橄榄绿”,穿上“火焰蓝”。这个“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中队又一次站在了转型发展的路口。回望历史,三级消防士陈振林记得,中队自1963年组建以来,经历过11次体制编制调整。面对人生大考,每个人都面临着进退走留的艰难抉择。

这个地方苦,每年至少5个月大雪封山,常年忍受着“北纬53度”和“零下53度”的极端气候;这个地方累,守护着95万公顷原始森林,人均防火面积相当于2万多个标准足球场;这个地方险,素有“火窝子”之称,各种险要地形、林型应有尽有;这个地方远,距离最近的城镇有150多公里,不通电、不通邮、手机时常没有信号……

如今,使命任务拓展了,标准要求更高了,“老森警”还能否适应新战场,见忠诚于担当处?大家心里清楚,这是祖国最北端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万里“绿色长城”,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绳索救援训练。吕肖杨摄

陈振林留了下来,新任消防员和“老武警们”留了下来,不少人在申请书中写道:争做一颗北极星,把忠诚当作最亮的底色。

不同年代,同样选择。时任中队长王德朋与支部“一班人”暗下决心,要跑好“第一棒”,要让“忠诚、坚守、创业、乐观”的“奇乾精神”在新时代历久弥新,焕发出新光彩。他们对历年按纲建队计划、按纲建队档案进行整理,认真思考新时期中队建设到底需要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整装待发的消防员,开始用实际行动逐梦新征程。

“中队建设靠大家,少了一个就抓瞎。”刚到中队的消防员包敏杰有着深刻感受:不管天气如何,中队全体指战员早晨出操一分不差;半夜发电机出现故障,大家手持手电筒检修一人不少;野外实战训练时间再长,各类装备机具保障一件不缺。

“中队一定会创造新的未来。”包敏杰十分自信。

荣誉室开展队史教育。吕肖杨摄

转制不转向,换装不换色。转制以来,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不负人民重托,再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被评为首届“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集体)”、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荣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8月,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烈火雄心:赴汤蹈火护青山

翻开新的一页,新的“战斗”开始了。

2020年元旦刚过,奇乾中队中队长王永刚便组织指战员开展地震救援科目训练。地震救援原本不属于森林消防队伍职责,但如今已成为森林消防员“一主两辅”训练内容的“必修课”。何谓“一主两辅”?就是以森林防火灭火为主,以野外地震救援和水域救援为辅。

“转制成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后,意味着使命任务有了新拓展,要全面承担各类灾害救援工作,这是机遇,更是挑战。”王永刚介绍,面对新的使命任务,大家普遍感到了压力,只有加紧补课,才能适应新岗位需要。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防范森林火灾的重点地区。作为护卫北部原始林区的“桥头堡”,中队在“火窝子”打火灭火的战绩早已镌刻在林海里、青山上。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一次特大火灾,中队扑灭火线长度400多公里,创造了连续作战77天的历史纪录;2006年6月5日,伊木河因干雷引发森林大火,10多米高的树冠火紧逼不远处的哨所、油库,中队誓死保卫了重要目标安全;2017年4月30日,俄罗斯入境大火突袭大兴安岭,全体指战员在给养断供、大雪封山的情况下,靠半袋白面坚守7天8夜,圆满完成任务……

如何让新使命推动转型新发展?如何让新装备焕发全新战斗力?如何在新时代续写新辉煌?党支部决定带领战友们放眼全国找差距,不断提高遂行多样化救援任务的能力。

为了积极适应从“单一灾种”到“全灾种”“大应急”的转变,中队召开转型强能研讨会,扎实开展水域、山岳、地震等救援专业训练,走“人装结合滚动训、技术战术融合训、实兵演练检验训”的路子。同时积极深化队地融合,与驻地应急、林业、气象和防火等部门,定期会商研判防火灭火形势。

2019年6·19火灾火场,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指战员合理运用战术奋力扑救。温柏志摄

2019年6月19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河林场发生雷击火灾。中队观火而动,向火场进发。这是转型以来遇到的第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火场上空浓烟遮天蔽日,不时还翻滚出红色的火舌,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立体燃烧,火势异常凶猛。根据上级命令,中队担负整个火场火势最激烈、地形最复杂、条件最艰苦的东南线。攻坚分队逆火而行,采取“分兵合围”战法,运用新装备展开立体作战,鏖战两天两夜,终将大火扑灭,打赢了转制后的第一场硬战。

“这是战斗精神的胜利,更是改革转制、转型强能的胜利。”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支队长刘雪峰感触地说,改制后整个指挥机制和协调联动更加顺畅了。

联合行动。吕肖杨摄

“现在我们天上有无人机、空中有直升机、地面有灭火装甲车,这些新特装备的配备,让救援任务如虎添翼,效率大大提高。”指着中队新扩建的装备库室,王永刚如数家珍,满脸自豪。

据统计,中队建队以来,累计防火执勤500余次,巡山护林10万余公里,扑救各类火灾400余起,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北疆森林卫士”荣誉称号。

铁血丹心:甘当人民守护神

拳拳为民心,浓浓爱民情。

从人民“子弟兵”到人民“守夜人”,从“原始森林的守卫神”到“行走的消防服务队”,这支队伍把“为安全守护、为生命逆行、为人民守夜、为幸福守望”刻在大山深处、融入血脉灵魂。

“火焰蓝穿上了身,责任就扛上了肩。”消防员、班长高凯凯说:“有人认为我们能抗洪能救火,真是无所不能,说句心里话,我们也是在拼,是在为每一个生命全力以赴。”

为奇乾乡群众义务巡诊。吕肖杨摄

从守护一棵树到守护一个人,从额尔古纳河畔到原始森林腹地,中队竭诚为民的故事在驻地广为传颂——

奇乾乡只有5户老百姓,这里没有医院。有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村民二龙不小心割断了手筋,伤口足足有5厘米长,鲜血直流,如不及时接上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由于当时乡里晚上没有电,中队医生王国柱点着蜡烛为二龙做了接筋手术。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再狡猾的猎手也逃不过奇乾森林卫士的眼睛。”

为了保护驻地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按上级部署,中队配合当地公安部门开展护林巡护任务,由于指战员对地形十分了解,林中行进快速高效、侦测手段多种多样,多次协助公安部门完成任务。

2006年伊木河发生森林火灾,出租车司机王锡才在中队的帮助下得以脱险,从那以后,王锡才和大伙建立了深厚感情,主动承担起为中队义务送菜的任务。遇到大雪封山,王锡才就开着车带着锹上路,一边走一边铲雪,一路到达中队。15年风雨无阻,他动情地说:“只要中队不移防,我就会一直送下去。”

人民消防爱人民,人民消防人民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在火场、战场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中队指战员们更加明白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他们为驻地经济保驾护航的行动更加自觉,脚步更加坚定。

去年以来,中队党支部因势利导,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驻地5个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联合北部原始林管护局开展防火专项行动10余次、到奇乾乡开展共建“美丽乡村”活动13次、提供无偿便民医疗服务100余人次,被誉为“原始林区守护神”。

林海初心:扎根孤岛写青春

“见面看火情,探亲查路况”,这句话道出了中队家属来队的几多艰辛和酸楚。

有年夏天,时任中队指导员赵国明的爱人陈丽带着女儿来队探亲,刚走到中队大门,赵国明身穿防火服与妻女擦肩而过。“好像一条桔红色彩带从眼前飘过,我也没看清哪个是他。”

转眼间,7天假期结束了,丈夫还未归来,陈丽只能遗憾地回了家。

这样的例子在奇乾中队比比皆是。每年防火期高达6个月,需要24小时战备,大伙调侃说:“连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冬天,冰包加上零下40多度的低温,想要进山是难上加难;夏季,蚊虫肆虐,蚊子、小咬、牛虻“三班倒”,谁来给谁送“红包”。

支队过去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奇乾苦、阿里河累,打死不去一、二、三大队。

那年下连时,四川籍消防员田野听说被分到奇乾中队,十分不情愿,一开始时常被原始森林里的野兽嚎叫声吓得直哆嗦,如今却对这广阔、和谐的自然环境百看不厌。

为了保障中队冬季室内暖气正常运转,中队的“司炉工”、入职11年的老消防员王震,连续9年没有回家过年。2019年,王震当了爸爸,当他休假踏进家门时,儿子以为是个陌生人,吓得哇哇大哭……

“这里有苦也有乐,有冷的雪更有热的血。”现任指导员王德朋是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从首都到北疆,当“丰满”的理想遇到“骨感”的现实,迎面而来的是难熬的孤独感,这也给了他一个叩问初心、自我省视的机会。中队荣誉室里,他感受着一茬茬奇乾人数十年如一日奉献青春的点滴付出;中俄边境线上,他感触到一代代卫国戍边将士用热血熔铸界碑的永恒温度;苍茫林海中,他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万里绿色长城的时代脉搏。

从担任中队长到改任指导员,王德朋在这里扎下了根。

“我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四川籍消防员蹇江游是目前中队守护时间最长的一名老队员,他告诉我们,中队的魅力在于“外面的人不愿来,里面的人不愿走。”

图书室阅读。吕肖杨摄

如今走进奇乾中队,全新的绿屏“战”道、诗情的山水小路、精致的队魂书画卷、散发特有松香的手工艺品展览室、不亚于都市健身房的训练馆,让人流连忘返。反射强光的太阳能板、足以抵挡室外零下30多度气温的大锅炉、4G信号发射基站,消防员们玩抖音、看视频、网上聊天,昔日“林海孤岛”已成为现代而又温馨的“信息家园”。

“58载忠诚坚守,不负家国河山。”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政委康建有动情地说。为守护好祖国这片“绿色宝库”,中队一代代指战员,谱写了新时代的传奇故事。

6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为安全守护、为生命逆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指导员王德朋代表奇乾中队应邀出席,他把守好“前沿哨”、当好“守夜人”的故事,讲给中国、传遍世界。(杜向龙、 付宪宇、姚顺雨)

(责编:李佳慧、李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