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乡村面临的“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往外流”双重困境,讷河市积极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壁垒,充分发挥人才政策的调节作用和导向作用,抓住返乡创业人才群体,在做好产业科学定位基础上,以“引”促“流”,促进创业人才的回流与集聚。
对于讷河市通南镇来说,吸引外出人才回流是破解人才短缺的现实选择,返乡创业群体是他们的必争之才。本着立足当前、满足急需的原则,经过不断优化政策、持续正向激励,一批创业人才返回了家乡,成为了建设家乡的一支生力军。
精准施策树典范,畜牧产业抚民盼
通南镇康宁村党支部书记王秀珍一直是通南镇扶贫产业的领头雁,她回村后钻研政策、调研实情,在产业发展中精准定位,选择了发展畜牧业,领办了康宁村鑫羴山绵羊养殖合作社。
经过几年的运营,贩运山羊已成为康宁村经济增收的新亮点,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贩运销售山绵羊10万只,获利950多万元,全村畜牧业收入由原来的几十万元增加到400多万元,拥有成员1528人,人均增收9000多元。全村85%的农户入股经营,贩运养殖山绵羊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首选渠道。
2021年该合作社租赁康宁村扶贫车间的冷藏库,首批租金已给全镇485户贫困户分红,同时合作社积极吸引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入社,肖文亚等贫困户到合作社喂羊,每月都有2000-3000元的收入,为防止贫困户返贫、增加村民和贫困户收入作出了贡献,也做强做大了产业扶贫这篇文章。
今年5月份,该合作社正式注册了“鑫羴”牌商标,从此鑫羴山绵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今年,该合作社投入50万元,开发蒙古黑头绵羊饲养育肥项目,现已进入采购阶段,育成肥羊年预计纯收入31.45万元,村集体保底收益5万元。
王秀珍先后获得了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巾帼建功立业典范、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届被评选为市级人大代表,她的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巾帼从不让须眉,创业建村应有为
在北京打拼了6年有余的宋娜,已经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每当看见霓虹初上、车水马龙的城市夜景,她总会想起家乡的昏暗路灯、沉默寂静,建设家乡的使命感越来越强。2019年底,她收拾行囊,回到了养育她的这片土地——讷河市通南镇。
凭借多年的北漂经历,宋娜与北京的多家公司进行了商谈,最终确定了蒸汽玉米压片项目。2020年,她注册了黑龙江韶瑞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0万元,占地面积120000㎡、建筑面积3900㎡、库房17218㎡。
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为畜牧业饲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预计年总产值15660万元,能够解决当地50人的就业问题,增加税收500万元。该项目完善、壮大了当地饲料作物的种植,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助推作用。
对于外出人才而言,家乡就是他们的根。不管漂得多远,内心深处总有一份乡情在牵挂、总有一份乡愁在萦绕。吸引外出人才回乡创业,让他们引得回、留得住、发展好,仅靠乡情的维系还远远不够,因此,讷河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在事业平台、政策支持、创业服务上下足功夫,让返乡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花开遍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黄昀梓、白鸽)